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子留给后人的养生术/听古人弹琴助养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子留给后人的养生术/听古人弹琴助养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留给人的养生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无疑是一位影响力巨大的人物,他集思想家、教育家于一身,同时也是一位注重养生并身体力行的先驱者。孔子一生游历、居无定所,在医学落后的春秋战乱之际却能得享73岁高龄,这与他注重养生有密切关系。从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中,我们可窥见他对养生之术的精辟论述。

精神豁达,乐以忘忧 孔子的心胸是极为开阔的,他对生活一向持达观态度,“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不怨天,不尤人”。一次,叶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子路不知该如何作答。孔子知道后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忘食”是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是积极进取的精神;“乐以忘忧”是对事业的兴趣和信心,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这样连自己日渐衰老都忘记了。他经常教育弟子要养成开朗的性格,告诫他们要“坦荡荡”、“不忧不惧”。孔子“不忧不怨”和“制怒”的积极乐观生活态度有益于身心健康,是可取的。

知足不贪,戒之在得 孔子在个人修养上时时以“修己”、“克己”来约束自己,不放纵个人欲望。他概括了人少、壮、老三个生理阶段的三戒:“少之时,血气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乃人体之三宝,不可损也,损之则伤身,精足则气足,气足则神足。少年,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应“戒之在色”。孔子说的“戒之在色”不仅对“少之时,血气未足者”有益,中、老年亦应有此戒。“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中的“斗”,对气刚任性,好胜喜斗而言。中医学认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可使人体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病,应平心静气、和谐宽容。

“戒之在得”中的“得”,指非分的要求。任何一个人,如贪婪无度,喜好挖空心思谋取个人私利,过分追求名誉、地位和金钱,会大伤元气,有损健康。

食居慎节,均衡有度 孔子对饮食起居十分注意,吃饭睡觉都有一定的规矩。他很注意饮食卫生,提出五个“避而不食”:粮食发霉变质不吃,肉鱼腐烂不吃,食物变色不吃,气味不正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他的饮食原则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无求饱”,要吃得可口,防止暴饮暴食,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吃美味佳肴。他曾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粗粮喝白水,也自有乐趣。

志趣广泛,怡情养性 孔子一生学识渊博、志趣广泛,他精通诗书礼乐,对唱歌、弹琴、登山、驾驭车马等都很有兴趣。“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上至今还留有孔子登临的遗迹。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造诣,弹唱皆精,欣赏能力也相当高。据说他在齐国听到《韶》的乐章“三月不知肉味”,这或许有些夸张,但音乐所产生的怡人健身效果是早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志趣广泛,既注意锻炼身体又注重陶冶情操,这无疑是孔子养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古人弹琴养生

文/郭平

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林黛玉会弹琴,黛玉说了弹琴的讲究:一是环境要好:或在大自然之中择优美怡人之地,或在雅室之内焚香静室。二是时候要好:天高气爽之时,明月清风之夜。三是心态要好:心思集中,精神平和安定,神与道合。四是听者要好:有知音更好,没有知音,便对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弹。五是仪表要好:穿古朴、雅致的衣裳。六是姿态要好,方法得宜:身体要端正,指法要丰富、简静。七是修养要好:要勤读书。

我们今天可以在传世绘画中看到古人弹琴所处的环境,他们大都在景色优美的地方操琴,或空阔的水边空地,或孤松下的巨石。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旁边没有闲杂人等,除了一二与弹琴者一样风姿高迈的雅人,便是烹茶煮酒的童仆,完全符合“地清境绝”的要求。古人择景弹琴,其中是有深意的。从浅近处说,这是一种生活趣味,往深处说,这是他们安置精神、安妥灵魂的一种生命方式。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便是以这样的方式吸纳着山水品格入琴,并藉琴将他们的精神挥入丘壑林泽。

弹琴要择地择境,其实还是对心境、对自己的要求。良辰美景的讲究,旨在让心思安静清爽。如果心思清静平和,再喧嚣的地方,依然可以心无旁骛地弹琴。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正则琴声正,心远则琴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