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蓦然回首之间——也谈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蓦然回首之间——也谈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昨日夜读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曾经有一位在哲学上很有造诣的朋友打了这么一个比喻,他说一个人的心路历程就如一条河流的走向,如果你是朝着河的上游去,不管你有多能耐,你绝对是越走越窄,以至于无路可走;反过来则完全是另一番天地。但一个人,特别是一个自认为优秀的人,往往难以产生思想转身的念头:因为优秀,往往固执;因为固执,往往封闭;因为封闭,往往又在不知不觉间落后。”

说得多好啊!辛弃疾因“众里寻他千百度”,才使“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成为千古名句,也成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人生需要勇往直前,也需要顿足回首。在回眸的刹那,你或许会感受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心旷神怡;在驻足的瞬间,你或许能收获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

反思,如今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的重要品质。许多教师在刚刚打过下课铃声、走下讲台的一瞬间,都会有一种释怀或惆怅,或轻松或郁闷的情绪。这是由于课堂教学进展是否顺畅,预设目标是否达成,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的一种信号。有的信号可能稍纵即逝,有的信号则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持久,让你萦绕于心,挥之不去。若将这些信号捕捉下来、揣摩一下因果,记录下来、探寻一下缘由,这就成了教学“反思”。

日常到学校听课,学校领导和执教教师常常谦逊地让我给评评课、把把脉。多年来,我形成了一种习惯,总要先请执教教师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及自我感觉。因为我知道,有什么样的教学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教师之所以这样去做,一定有其自己的想法。至于这样的想法及做法是否合适、是否奏效,就要反过身来去思考和打量。而这种自省与反诘,正是教师重新审视自己教学思想与行为的最佳契机。这种反思或许还不够准确,或许还不够深刻,或许还不够全面,但它却是在自己心灵深处的内省与探寻。只有在自己安静下来,冷静地反躬自省后,别人的评课才会与之形成交互,形成共鸣,甚至是争鸣。也只有这样,道理才会越辩越明,教研才会别有洞天,教学才能愈来愈精进。

不断地反思,会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智慧,生机盎然;不断地反思,会让我们的学生泛舟学海,如沐春风;不断地反思,也会让我们的教师超越自我,日臻完善。

曾经听说美国有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时,谈到了他在做企业决策时必须思考的三个问题:这个问题能否取消?如果不能取消,能不能与别的环节或问题合并?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接下来思考的问题就是,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可以替代它?

新课程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更要成为一种品质。当前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课后、教后进行,多少有一些“亡羊补牢”的意味,虽然有利于改进日后的教学,避免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但当时蹉跎的毕竟是眼前学生的宝贵时光。因此说,课后反思固然必要,但未雨绸缪的备课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同时也是首要的。

《汉书·霍光传》记载: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悟而请之。

这就是“曲突徙薪”的由来,今人常用“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此看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曲突徙薪”,以免弄得人焦头烂额、扼腕叹息。由此,想到了我们教师的备课。教师备课时最为关注的有两点,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教什么”思考的是教学内容的筛选与确定;“怎么教”琢磨的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那么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能否也这样三思而后问:

1.这个教学目标(内容、环节)是否有意义?

2.如果有意义,都有哪些教学方法能够达成目标、完成教学内容?

3.在这些办法中,哪个办法最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经过这样“三问”的教学设计,必定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整合,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的境界;经过这样“三问”的课堂教学,也一定会削枝强干、行云流水、省时高效,展现“领异标新二月花”的风采。

“三思而后行”,这是前人留下的警世通言;“三思而后教”这是今天教师的治教格言。今天你“三思而后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