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诗经》互文与变文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诗经》互文与变文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互文和变文是古汉语传统辞格,两者各有其修辞功能。互文强调上下句互相连通共同表达完整语义;变文则“变词以成文”,增加文章表现力。本文探讨《诗经》互文和变文产生的原因、类型及功能,并针对二者容易混淆的现象,从选词、运用、训诂模式和修辞效果四方面加以区别。

[关键词]互文 变文 产生原因 区别

一、 谈互文

1.互文内涵

“互文”是古汉语传统辞格,最早见于《礼记》《左传》先秦著作中。

“互文”发掘者是汉经学大师郑玄。随着运用和研究的增加,名称上有了更多提法:互文、互文见义、互言、互体、互备、互辞、参互、互文相备、互文相足。

所谓互文就是上下句互相交错,互相连通,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具体地说,是在连贯的语言里本当连起来说的两件事物或两个词语,上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下文可说的一个方面,下文举出一个方面而省去上文可说的一个方面,上下文语义照应,互相补充。这种修辞方式起到言简意赅,说甲即包括乙,道乙则兼容甲的效果。对它的理解,不能割裂开来只顾一端,而应上下贯通,参互见义。

2.互文产生原因

(1)《诗经》韵文由于受音节和字数限制,为了压缩字句而使用互文。互文把复杂的思想感情只用对仗工整的几个字或词表达出来,含蓄委婉,妙处无限。

(2)有时互文的使用也并不是为了语言简练,而是为求得语句的整齐匀称。《诗经》中互文多是为了上下文对仗而使用的。

(3)《诗经》互文构成意境上的整体美。诗经时代民风淳朴,人们不懂修辞,但对于美的追求使得他们不自觉地使用了“互文”,形成篇章上的整体意境,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值得回味。

3.《诗经》互文类型

互文有多种分类标准,各家的分法和种类也不尽相同。有从形式入手分为词语互文、句子互文和篇章互文;有根据互文的结构特点分为单句互文、复句互文和意义互文;有从内容着眼分前后兼及、举隅互见两类或本义互文与反义互文;还有从形式与意义结合的角度分为铺陈互文、见义互文与紧缩互文。

4.互文功能

(1)表意含蓄性

互文使句子精练简洁,增加语言的容量,收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由于上下文意互相补充,必然有言外之意需要读者去思索体味。

(2)结构对称性

互文有利于对称句式的构成。一些互文采用递进式铺排手法,增强语言的气势,并使语句整齐匀称。如《诗经•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绥为使……平安吉祥,将指佑护、扶助,成是成就,三个词义逐层递进,共同表达作者美好的祝愿。

二、谈变文

1.变文内涵

三国魏代王肃注《尚书》时称“变换文辞”为“变文”。东汉高诱、郑玄,唐代贾公彦、成玄英都很重视变文,孔颖达在注《书•尧典》时明确提出“文不通,互相通”;清代王筠在《说文句读》中提到“变词以成文”,杨树达在《汉文文言修辞学》中用“变化、变用”来指称它,俞樾在《古书疑义举例》中说:“变文以成辞而无异义”;《论变文》说得更具体:“变文是一种变换文词的手法。所变换的词多是同义词或近义词,或是在当时的语境中具有相通意义的词。”

变文是古代传注训诂术语,是指古文为了避免语句重复以求得韵律和谐,避免单调乏味以求得婉转曲折,或为了区别而变换用字造句,从而获得新鲜生动效果,在同一语境中有变化的使用同义词的修辞现象。

2.变文产生原因

(1)同诗歌本身特点有关。朱熹《诗集传序》云:“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云:“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 《史记》:“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韵》、《雅〉、《颂》之音。”凡歌曲,为了表情达意,必反复咏叹,这样就有了重章叠句,为了使诗句的重复不过于单一死板,变文便应运而生。

(2)押韵的需要。马瑞辰曾说:“诗变文以协韵,故数章不嫌同义。”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中也专列“变文协韵例”,并提到《诗经》变文。

(3)为避免行文重复以求得韵律和谐,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诗经•月出》最能体现这一点:“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兮。舒忧受兮,劳心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3.《诗经》变文类型

《诗经》变文出现频率很高,掌握它就可以根据其中一个已知的词来推知另外我们不熟悉的词义,因此,掌握变文的手法是理解和训释《诗经》词语的理想工具。

(1)句内变文。一句中用两个意义相同的词。如:

《诗经•十月之交》:“无罪无辜。”郑笺:“辜,罪也。”

(2)对句变文。两个分句相对应的位置上是同义词。如:

《诗经•葛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污和浣都指洗,换用以免重复。

(3)章间变文。相邻两章或三章在对应位置上用同义词。如:

《诗经•螽斯》:“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诜诜、薨薨、揖揖都形容众多;振振、绳绳、蛰蛰都形容昆虫群集而飞发出的声音。本诗两处使用变文。

(4)隔章变文。变文出现在不连续的诗章中。

《诗经•关雎》:一章“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四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五章“参差荇菜,左右之。” 流、采、都有“采摘”义。

三、互文与变文的区别

互文与变文两种辞格,在具体辨析和运用中容易混淆。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变文为“错综”,以为是词面的变换,即“将词面略为变动,使得说话前后不同”,并列举了“持规而非矩,持准而非绳”等句为证。那么,变文和互文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1. 词语选用有别

互文一般采用词义引申方式,词与词在诗文中可以互相解释,由一个已知易懂的词义可以推知另一个不懂的词义;变文选用的词本来就是同义词或近义词,词义只有细微差别,在诗文相应位置上可以互换,但意义丝毫不受影响,变文仅是为了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2. 实际运用有别

变文类型比互文丰富,与互文相对应的类型变文都有,它还有自己特有的类型。而《诗经》变文的实际运用次数远要比互文多得多。

3. 训诂模式有别

互文的基本训诂模式就是从词义互补角度用已知词义去解释未知词义的互训功能,而变文则包含多种训诂模式:互训、分训、同训、递训。

4. 修辞效果有别互文词义互相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变文则在相同句式的基础上变换词语,比较起来互文更难掌握和运用。

总之,互文和变文都是非常重要的两种辞格,它们是诗文表达的重要手段,对现代汉语偏义复词的形成也起了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蒋绍愚.《古汉语讲话》.开封:中州书画社,1981.

[2]杨树达.《汉文文言修辞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54.

[3]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

[4]郭锡良等.《古代汉语》.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5]许威汉.《训诂学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6]陈效伟.《“互文”略论》.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2,6.

[7]赵峰.《“互文见义”探析》.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6).

[8]任远.《“变文”辨》.浙江师大学报,2000,(2).

(作者系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2005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