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被选择”的荣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被选择”的荣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nna Hu,新一代珠宝设计师的代表,作品融合了法国传统工艺技术和亚洲色彩。30岁时创立了同名品牌Anna Hu高级定制珠宝。2008年12月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上极富盛名的皇家城堡饭店(The Plaza Hotel)开设了首家艺术珠宝沙龙;2012年11月,又在中国上海开亚洲首家旗舰店。

马良,1970年代初生于上海的一个戏剧世家。自幼学习绘画。被家里人逼着做过小演员,学画画后漆过广告牌,工作以后干过平面设计、插画师、玩具店老板、电影道具师、美术指导,及电视广告导演等工作。现专门从事艺术创作,包括:摄影、装置、绘画、雕塑、写作。

尚雯婕,女歌手,电子唱作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主修法语,精通英文、法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2006年“超级女声”全国总冠军。之后出道,如今尚雯婕已发行多张专辑,拥有自己的工作团队。

田洪禹,知名化妆师、发型师。1994年进入中国化妆界,1999年签约东田造型,2001年获得东时文化最佳造型师奖,2003年成为卡尼尔研究中心中国区推广大使,2006年与美宝莲签约成为首位与美宝莲签约的中国造型师。2011年11月2日,创立了自己的发型工作室ONTIME。

做设计是生命中最美的意外

不得不开始新的梦想

Anna Hu出生于台湾,从小随着做钻石经销商的父亲移居时尚重镇纽约曼哈顿。当其他孩子都在玩洋娃娃时,她的亲密伴侣则是一颗颗价值不菲的珍贵裸石。或许是因为太熟悉的原因,儿时的Anna Hu并未想过要接父亲的班,或者将来从事与珠宝行业相关的工作。那时候,她整天浸润在古典音乐的世界中,一心梦想着成为优秀的音乐家。Anna Hu主修大提琴,曾获得过多项台湾大提琴演奏大奖,并前往全美知名音乐学校深造。深厚、扎实的古典音乐训练培养了她非凡的品味,也让古典音乐界的人逐渐开始认识她。如果不是那次严重的肩部肌腱炎,她怎么也不会中断大提琴生涯。

刚刚遭受梦想失落的巨大打击的那段时间,Anna Hu一度没有方向。而后在父亲的提示下,才决定将目标转向珠宝设计领域。殊不知,这一试却成就了新的梦想。因为有小时候有把玩裸石的经历,加上这多年的耳濡目染和学习,Anna Hu先是获得了美国宝石学院GIA的宝石鉴定学位G.G.(Graduate Gemologist)以及帕森斯设计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珠宝相关领域双硕士学位,而后又先后在佳士得、梵克雅宝和哈利温斯顿工作。正是在哈利・温斯顿工作期间,她遇到了有“珠宝界毕加索”美誉的传奇珠宝设计师Maurice Galli。他将Anna Hu收作唯一弟子,并鼓励她开创自己的事业。他说:“在我60余年的生涯中,从未遇到过像Anna Hu这样天赋禀然,拥有横跨音乐、艺术、宝石学以及设计领域Dflawless水准的训练及知识的人才。Anna Hu创作珠宝的灵性如同一位音乐家完美的音高辩别力,是天生的,是存在于她的血液中的。”

珠宝交响诗,第一部曲

2012年7月,Anna在她35岁之际,在法国巴黎卢浮宫装置艺术博物馆举办了她此生第一个全球个人珠宝展,同时为她的首本著作《珠宝交响诗,第一部曲》发行庆祝。此书于2012年9月出版,收录了Anna Hu创立品牌五年以来100件扣人心弦的艺术珠宝作品,这些都是她对于音乐的无尽热爱的强烈表达,就像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和普契尼的《杜兰呆》一般。

虽然Anna Hu从事的是珠宝设计工作,但那一颗颗耀眼的宝石,早已在她身边幻化成音符,跳动出优美的旋律。她以其瞬息万变的、时尚逆行的梦幻经典设计,俘虏了一个又一个对珠宝无比挑剔的心。

真正的高手没有规则

我们需要彻底、干净的浪漫主义

马良出生于一个戏剧之家,父亲马科是参与执导过样板戏《海港》、《智取威虎山》的著名京剧导演,母亲童正维是话剧表演艺术家。从小的耳濡目染对马良的成长影响很大,他说自己肯定受到了“浪漫主义”的感染,“我的父母都从事艺术工作,我做任何疯狂的事他们都不会感到奇怪。”。所以当2005年马良在上海还是小有名气的广告导演时,他一夜之间突然决定放弃工作、转行去做艺术家,家里人倒也没提什么反对意见。“真正的高手没有规则”,马良曾用一条自己写的微博展示他属于艺术家的天马行空和浪漫主义,“我要在你平庸无奇的回忆里,做一个闪闪发光的神经病。”

我们知道马良,当然是因为他做的《移动的照相馆》。2012年,他带着他的摄影团队,穿越35个城市,免费为数千个喜欢他照片的陌生人拍照。这可以说是2012年艺术界“浪漫”的一次行为了!当然,在网络上得传播效果也意外惊人。让人感动的是,虽然这位国际上上屡获大奖的知名摄影师的作品价格可以高达数万元,但是他没要前来移动照相馆拍照的人一分钱。马良说:“我从没想过在我做的这件事情上赚钱。只有不以赚钱为目的时,你的作品才有纯粹性。我们需要彻底的、干净的浪漫主义。我希望证明我们能够不要回报地做一些事,仅仅因为我们关心并且信任对方。”

《坦白书》为我打开另一扇窗

2012年底,马良在完成《移动的照相馆》万里之行后,还出版了新书《坦白书》。“写书和做《移动照相馆一样》,对我来说都是特别浪漫的事。”不得不承认,马良的文字和他的照片一样出色,从痰盂上的先知到吃苍蝇的少年,他像普鲁斯特一样敏感、精致、真诚地记录从“马良”这个人里流走的时间,正如他在书里写:“我的身体里住过我一生至今每个冬天的雪,住过大海,住过这世间所有流浪的爱人。”

如果说画画已成为马良生命中的习惯,摄影是给他惊喜、也更适合这个时代的创作方式,那么文字则为他打开了另外一扇窗。《坦白书》出版之后,读者和业内人士反应都非常好,这也是马良意料之外的收获,“人生就是这样,很有意思。《坦白书》之后我所知道的中国好的出版社都联系我了,他们都愿意了解我有什么计划。我当然很意外,也很高兴。但我还是选择和湖南出版社合作,答应后面两本书都签给它们。因为毕竟第一本书是他们支持了我,识草莽于微末嘛!”最近马良正在写他的第二、第三本书。成为诗人、作家,那也是他的理想。

Keep walking永远向前

iTalk:听说你当年做广告导演,在圈里已小有名气。做出转行的决定很难吧?

马良:那时我和两个搭挡一起开了自己的制作公司,工作非常顺利,但是我突然开始失眠、迷惘,我不喜欢现在的生活,那是一种没有梦想,没有长远计划,只考虑明天干什么、赚多少钱的生活,我很想改变它。所以,就把资金都转移到另外两个人名下,离开了公司。

我做导演拍最后一条广告片那天,把喜欢的、跟我长期合作的伙伴都叫过来了,摄影师、灯光师、造型师、化妆师……凌晨两点,我买了12瓶酒请大家喝,当时电视广告“Keep walking,永远向前。”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合适,我就要离开这个行业,完全是重新开始,压力也挺大的。我给大家倒上酒,重复了一遍:“Keep walking,永远向前。”说完大家都给我鼓掌,这对我来说是一个仪式。

iTalk:你是如何成为一个艺术家的?

马良:开始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艺术家,也没人告诉我怎样才能成为艺术家。我想我只有一个办法,通过互联网。因为现实中年轻人成功的机率很低,但网络上人人平等。

于是我做了一个网页,把自己打扮成艺术家的样子。然后把自己照片、名字、履历以及作品上传,每月更新。还登载自己写的文章,差不多每天都写。那时候可没有采访马良的人,但我发表自己的感想。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我的文章,还托人把文章翻译成英语。

我画画,但几个月后就实在画不下去了。以前的工作,身边总是包围着很多人,现在突然一个人对着画布,实在受不了。所以我想还是做摄影吧!就把原来圈里的朋友叫来帮忙,他们认为我是个踏实的人,相信我能拍出好的照片,就都帮我。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拍了两年照,每天拍,回家后洗照片,然后放到网上。评论令人啼笑皆非,但却充满着热情。很快地,我在网上就非常有名了。但在现实世界中,没人认识我。

积蓄差不多都用完了,但却毫无结果,我开始着急起来。也想过回广告圈,但又想干脆再坚持下吧。就这样,突然一天,一切都开始好起来,就像是上天安排。国外、国内的采访也来了,很多画廊联络我,经济方面也开始好转。如果说转折点的话,应该是指2006年的时候做了个展览很成功,然后一切都开始好起来了。

iTalk:从广告导演到自由艺术家,职业的改变是否对你的性格也有影响?

马良:我以前做广告行业,属于恶霸导演,不过当时自己还挺乐在其中。有一次我去合作的后期公司,前台有两个小姑娘,我想向她们借一张白纸,我走向她们的过程中就看她们俩惊恐万分。我说:“给我一张白纸”,然后她们拿过来给我,纸在空中都是抖的。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在她们心目中那么可怕。后来没多久我就改行了。

艺术家这个工作不需要暴力,你基本就是一个人工作,往往跟你有合作的人也都是理想主义者。像我们做《移动的照相馆》,就是“送礼”的一个行为。

我一方面想宣扬艺术是有用的,一方面想说现实的确很糟糕,社会的确有很多问题,但生活里是有善意和美好存在的,总要有一些人去推动。我们艺术家本来也没什么用,我做这个作品至少让人知道还有一个很不功利的、天真、胡闹的这样一种创作方式,让大家觉得生活其实还挺可爱的。这就是我想通过作品带给大家的感受。

“意外”抽得个幸运签

“被选择”的梦想

2006年的“超级女声”,她是我们都初次见到的一个普通女生,但当她开口唱歌,就足够让你记住她的一切。熟练的爵士唱法,自信的言语动作,甚至标准的英文发音听起来都格外舒服。当她的高学历背景被曝出,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绝不单单只是因为她的学识,而是她这种时而优雅时而狂野张扬的唱腔紧紧的扣住了很多人的听觉审美。这种风格不仅在选秀比赛中是罕见的,甚至是整个华语乐坛都屈指可数。

以从容的态度参加比赛并不意味着以后一定会成功,当时的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走到比赛的哪个阶段。到了最后的决赛,她才会想想是不是以后就真的走上职业歌手这条路了。毕竟,这是她很久以来想做却没有做过的事情。

成长的惊喜

成功夺冠后的尚雯婕,一开始还并不清楚进入歌坛到底要怎么做下去,但是唱好歌一定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方法。那时候的她只是在唱,唱别人的歌。直到后来她换了东家,这才开始了她的重塑之旅。她开始演唱自己的歌曲,与国内外顶级的音乐人合作,凭借自身的语言优势和文化素养,多次担任国内外文化的交流大使。终于有一天她开始自己创作,而且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电子唱作人,这个很多人相对陌生的名词成了她的身份。她创作的音乐灌注了她自己所独有的意识,她用音乐表达自己,并且用服装造型描绘音乐,这才是她意识里的完整。她频繁地出席时尚活动,是因为自己的风格吸引了这个圈子的目光,也许很多人在关注她着装的同时,会去听她的音乐,这何尝不是一种行为上的成功。关于质疑,就像她歌里写的:我就是这样,没办法讨好所有的人,我只能这样,你喜欢,不喜欢,跟我无关。

她的音乐风格是多变的,经得起循环播放,你细细听里面丰富的旋律,有哥特的黑暗,有电子的不羁。这些并不是前卫的完全脱离听众,反过来倒是能让很多人开始认识到电子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是很多人做不到的。要玩得出新意,玩得出美,更重要的是玩得出才华。

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轨迹

iTalk:当初选择法语专业是自己的意愿吗?

尚雯婕:高中那会儿喜欢听拉丁音乐,觉得西班牙语好听,所以很想学,那时候也想考复旦,但复旦没有西语系,我考试的那年只有法语系招生,所以就报了这个相近的语系。

iTalk:你是名校的高材生,工作选择性很大,一般这样的人群在大学时就确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你当时是怎样规划的?

尚雯婕:我上大学的时候,学校经常会请一些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回来给我们做就业讲座,他们的经历给我影响很大。我当时的目标是做一个企业经理人,或者去考法国比较心仪的商学院。

iTalk:当年为什么会去参加选秀比赛?

尚雯婕:周末的时候一个人去外地旅行,顺便追逐从儿时就萌发的音乐梦想。开始并没有想到会成为一个歌手,直到最后幸运地得了第一名,才真正开始觉得是时候转行了。

iTalk:现在你怎么看当时那个大胆的决定?

尚雯婕:比赛是我自己决定去参加的,但是改行的决定某种意义上说不是我能做的了的,那个时候的各种因素把我推到了决策的十字路口,转行也是顺理成章。人生就是这样,有的时候是生活在自己选择它的轨迹,不能控制,反而是它一直推着你往前走。

iTalk:当初比赛时有没有想到会成为现在的自己?

尚雯婕:最初没想到会这么忙。当然最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能够为自己创作音乐,这对我来说绝对是一个突破,算是这几年我送给自己的一份小礼物,也是我到现在为止最重要的成长和改变。我希望能一直有创作的原动力,保持现在的创作状态,并且一直有一个了解我的团队一路陪伴,这样我就能放心大胆地去尝试更多我感兴趣的音乐类型。

iTalk:之前学法语、做翻译的经历是否对你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也有一定的影响?

尚雯婕:毕业之后我有过差不多十个月朝九晚五的外企工作经验,加上之前在校的学习经历,虽然这些和我现在的生活无关,但是在潜移默化中还是对我在歌手这个行业里做各种决策,以及扩大对音乐的视野和理解有着不小的影响。

不拘束现在的“快活人”

潜意识里的抉择

许多人在年少轻狂时都对自己许诺过很多,将来一定要成功,一定要实现自我的理想等等。但是有多少人如今是站在宝塔尖上,这其中的过程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九十年代的中国化妆界还不是一个像现在这么热门的圈子,当时很多人选择化妆也都是凭自己的兴趣,田洪禹便是其中一个。从那时开始好像他的事业一下子被点亮,他从容地选择未来的生活,像是前路一直被指引。

刚入门的时候,他学习的是发型设计,凭借认真的学习和独特的创造力,很快他就踏上了专业发型师的道路。后来慢慢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接触到很多化妆这个领域的能手,使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另辟蹊径,开始朝这个方向迈进。1997年他开始进入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化妆造型。很快,他变跻身于国内优秀的化妆师行列。1999年,他与当时国内最大的造型机构东田造型签约,并最终成为东田造型全国创意技术总监。

制造中的无限可能

现在的田洪禹已经是时尚圈内各大明星争相邀约的知名化妆师、发型师。几乎所有一线的时尚杂志里都能看到他的作品。他所做的造型可以性感,可以柔和,风格多样,对色彩的应用也极为大胆,这种极为多变和独特的造型方式受到了很多与他合作过的明星、摄影师等人的青睐。他是个工作狂,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个“视工作如生命的人”。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态度,他可以把自己的每一个选择做到最好,坚持到最后。2011年他的工作室“ONTIME”的创办,证明了他这么多年来的实力和努力,也为他找到了更多优秀的同道中人与他共同奋斗。

田洪禹是圈内出了名的好人缘,同很多明星都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每个人对他都是赞不绝口。问及他是如何与明星相处时,他说,每当创造一个造型前,他都会和明星进行沟通,合作起来也更融洽。他对待每个艺人,都会尽他最大的努力打造一个适合的造型。而且他也喜欢与明星们讨论,在不断的讨论中迸发出火花,得到新的创意。

作为圈内的多面手,他一直在创造着各种可能性,无论是化妆、发型、整体造型设计,他都从未知发展到巅峰。当他深入时尚这个行业,各种新的领域也在吸引着他,对他来说未来无限可能。如今,更是在多家杂志的时尚大片拍摄中担当摄影师的角色,

忠于自我、进行创作。

把喜欢的变成热爱的

iTalk:您是怎样进入造型这个行业的?

田洪禹: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做化妆师的,我最开始学习到后来工作一直都是发型师。当时也并没有许诺自己将来一定会有多高的成就,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去学,因为我觉得只有你喜欢做什么事儿,才会用心,才会有出师的那天。

iTalk:后来怎么又开始做化妆了呢?

田洪禹:因为日常在做发型师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化妆,当你看到化妆的整个过程和最后出来的效果的时候,你不得不感叹这是美的一个最佳的表现方式,而且化妆与发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就对化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iTalk:从发型师到化妆师,这个转变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

田洪禹:做发型工作的同时,周围接触到的也自然都是一些专业化妆师,这可能是我比别人都有利的一个条件。我开始向他们慢慢学习化妆,经常也自己琢磨。其实那时我也并没有想一定要改行,只是抱有学习的心态,我觉得做化妆师如果发型也懂,做发型师,化妆也懂一些,这会对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帮助的。但是做着做着,就做到化妆上来了。

iTalk:我知道你现在有时候也会担任摄影师的工作,以后是想朝这方面发展吗?

田洪禹:这些都是我平时作为兴趣在做的事,当然也是出于别人对我的信任,相信我能做好,才会放心把工作交给我,以后我没想那么远,顺其自然。

iTalk:你现在已经成立自己的工作室“ONTIME”发型工作室,这个阶段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田洪禹:我还是一直热爱着我的老本行,虽然化妆师这个职业让很多人认识了我,但是我还是希望在发型的专业上有新的成绩,同时带领一群热爱发型工作的同事们开创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事业。我希望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到底,也让更多人也有机会把喜欢变成热爱的,直到终老。

惊喜就在意外之中

徐峥修得“神”赵薇首执导筒

几个月前,没有人敢想象10亿的华语电影会如此之快的到来,更不会想到实现这一壮举的人竟会是曾为演员、首执导筒的徐峥。这世界变化快,结局总在意料外。不管你如何评说,票房超10亿,《泰》做到了!徐峥做到了!而“演而优则导”也因此又被搬到了台面上。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电影上映的好时候呢?同样身为演员,也是首执导筒的赵薇想必亚历山大。对于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薇说:“这是一部励志的、充满理想主义的,真正向自己青春致敬的电影。”

奥巴马御用去当编剧

乔・费夫洛,被称为奥巴马的思想阅读人,在过去8年为其撰写了多篇令人印象深刻的演讲稿,被《时代》杂志评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名人物之一。而今年3月他已离开白宫,去实现他成为编剧的理想了,正联手一名在参议院工作的朋友要将过去10年的经历写成剧本。

“羽坛神手”林丹跻身时尚名流

早在几年前,林丹就创立了自己的个人服装品牌LD。今年年初的米兰时装周上,许多人又惊奇地发现了林丹的身影,他坐在Dolce&Gabbana秀场的前排,一身帅气的西装,带有成熟男人味道的胡须,让人不得不惊叹我们的“超级丹”已经跻身时尚名流的行列了。除此之外,最近两年林丹广告片约不断,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也受到了球迷的热捧。而前不久林丹在某网站进行了微访谈时还笑称,自己如果有朝一日不打羽毛球,那就改行去拍电影。看来,“超级丹”能做的事情还蛮多的!

前阿汤嫂凯蒂・霍尔姆斯欲当律师

自去年与汤姆・克鲁斯离婚以来,凯蒂霍尔姆斯在独自照顾女儿的同时也要忙于工作,不过她的工作并不顺利,在百老汇上演的舞台剧《死亡账户》因上座率太低而提前结束。据美国媒体爆料称,凯蒂已厌倦艺人生涯,由于父亲马丁霍尔姆斯是律师,她想女承父业也当一名律师,同时也希望自己的改行能给女儿苏瑞带来更多私密空间。其实这已不是凯蒂第一次萌生退意了,早在1990年代,她就曾报考过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如果不是后来在《恋爱时代》中获得了出演女一号的机会,恐怕早就退出娱乐圈深造去了。

在《被解放的迪亚戈》中有精彩表现的莱昂纳多,今年再次无缘奥斯卡提名,不少粉丝因此把“愤怒”投向了“奥斯卡”,认为奥斯卡伤了这位电影界一哥的心,最终把他逼向了环保的怀抱!不过莱昂纳多这样解释:“我在这两年拍了三部电影,已经透支了,所以现在准备给自己一个很长很长的休息期。我希望能做点对于世界有提升的事情,我会去世界各地,为环境保护事业做贡献。”要说这些年莱昂纳多在电影角色上还真是不断挑战,神经病演了、传记演了、名著演了、奇怪口音说了、同志演了、反派演了、忘年恋演了……,这一回他要回归生活里挑战另一种角色了!

其实莱昂纳多的生活方式一直很环保,早在1997年,拍摄完《泰坦尼克号》,莱昂纳多就制作了环保题材纪录片《第11小时》,随后又创立了自己的环保组织。大帅哥平时一直开混合动力车,连出席奥斯卡颁奖礼,也对混合动力车不舍不弃。至于约会,都是骑着自行车去。2009年,他获得了演员生涯迄今为止最大奖项:美国儿童环保大使奖,而且“露丝”温斯莱特也在他的影响下加入环保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