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物理难学”的成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物理难学”的成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物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工农业生产,与人类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关。由于物理现象的普遍性、复杂性、应用性,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尤其是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题目往往受到生活经验、思维定势的影响,不能得出完整准确的答案。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先入为主。错误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

由于物理现象的普遍性,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头脑中已有大量由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所形成的各种观念。学习物理时,一开始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步从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联系中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但生活观念先入为主的影响,常常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造成一种思维上的障碍。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功时。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地答出: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通过的距离。但问他们完成一个人用100牛顿的力,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移动50米,这时这个力做没做功?做了多少功?就有很多同学回答这时做功了,其值为5000焦耳。说明他们虽然也知道物理学中功的定义,但在分析解释具体问题时,却又回到生活经验中去,不能根据物理概念进行正确的思维。

二、隐蔽因素的忽视和干扰。造成思维混乱

物理问题往往是多因素问题,在这些因素中,有的是显性因素,有的是隐性因素,而隐蔽因素有时在问题中起指导作用,有时在问题中又起干扰作用。由于学生不具备正确对待隐蔽因素的心理适应能力,该排除隐蔽因素干扰时又排除不了,该接受隐蔽因素指导时,却又忽视了它的指导作用。例如九年级学生在回答“长时间在太阳光暴晒下的木质双杠和铁质双杠,是否温度一样高及哪个温度高?”时,相当多的学生都说铁质双杠温度高。出现这种错误,除了前述生活经验导致学生们混淆了热传递与热平衡下的温度这两个概念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忽视了题目给出的隐蔽因素的指导作用,即“长时间在太阳光暴晒下”。

三、习惯思维的定势影响。心理使惰性思维受阻

在建立物理概念的时候,心理效应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需要创造性思维的时候,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往往会成为一种心理障碍。我在九年级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把一杯凉水浸在沸腾的开水中,让杯子四周都很好地与开水接触,当不断给开水锅加热,杯中的水能不能沸腾?不少学生回答能够沸腾。他们的想法是根据热传递,开水将不断地把热量传递给杯中的凉水,而开水又不断一被加热,保持在100~C,当时间足够长,杯中的水必然也要升到100℃而沸腾。说明他们的头脑中已经形成这样的定势概念,即水温只要升到100~C就一定沸腾,再追问他们,水沸腾时需不需要汽化热?一致回答“需要”,那么此时谁供给它汽化热呢?这时才恍然大悟,问他们明明知道沸腾时需要汽化热。在分析问题时为什么不考虑呢?他们说一问到水的沸腾我们想到的就是能不能达到100%而没有想到别的。说明定势的心理因素对思维往往有着重大的影响。

四、抓不住关键环节.形不成思维中心

思维总是从一个中心问题起始,再根据有关物理概念规律和逻辑关系不断向外展开。即从初始状态出发,经过一步步的中间状态,在问题空间中搜索前进,达到目标状态。在中间状态的搜索中必须抓住关键环节,问题的关键常常就是的思维中心。如果没有中心,思维就处在混乱无序的状态,使问题难以解决,这时造成思维障碍的一种常见原因。

五、错误地运用相似思维和类比思维。把思维引向歧途

运用相似思维和类比思维时,一般的通病是不问实质,不看条件,形式地或机械地进行对比。例如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浮力后,完成这样一道题:一块砖立放和平放在水中,根据浮力的成因来分析两种情况下所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就有一半学生认为浮力是不同的,因为浮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上下表面存在的压强差,立放着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大,平放着上下表面的压强差小,因而“立放着时浮力更大”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是把压强的概念不讲条件地搬用到压力上,混淆了压力和压强的区别,使思维陷入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