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有效活动 促进体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材分析】
梁衡曾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夏感》是他与这片黄土地亲密接触之后的独特感受。作者从“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角度另辟蹊径,既为我们展示了黄土地之夏的独特魅力——明艳热烈的色彩、旺盛蓬勃的活力,更让我们感受到黄土地人民勤劳质朴、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由此,作者笔下的《夏感》就具有了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
本课出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单元目标是要学生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将它们摘抄下来。
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借鉴作者抓住季节性特点的景物展开描写的方法,品味文中富有韵味的语言,感受大自然、劳动的魅力,提升他们对自然的感悟能力,对劳动的尊重。
【教学方法】
1.圈点勾画关键信息;
2.赏析、美读,与文本、作者共鸣;
3.合作探究,总结归纳;
4.拓展练习,内化提升。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说说“夏”
课前小游戏: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夏天”有关的四字短语。
生: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烈日当空、热浪滚滚、 酷热难当、挥汗如雨……
师:夏天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热(学生齐声回答),但在梁衡的笔下,夏天却有着别样的风貌,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夏感》,感受作者笔下的夏。
二、自读课文,感知“夏”
1.请学生自读课文,同时圈点勾画:这是一个 的夏天?对于这样的夏天作者的感情如何?
2.全班交流:
(1)这是一个 的夏天?
生:紧张、热烈、急促、迸发旺盛活力、色彩金黄、 充满希望、承前启后……
师:很好,齐读第一小节。(学生齐读)
(2)对于这样的夏天作者的感情如何?
生(齐):赞美。
3.请学生以赞美的语气自读最后一小节,提示: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语速、轻重、语气。
4.选一学生读,其他同学点评。
生(点评):“大声赞美”应该读出重音;要读出赞美的语气……
5.请学生再次自读体会。
6.集体朗读。
三、探究阅读,感悟“夏”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天”这一问题的探究,研读文章主旨,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赞美夏天不仅是因为别样的风景——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更因为人们的劳动。而赞美“劳动”是不易被学生所理解的,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农民的辛苦、勤劳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悟到“夏”的实质——对农民、对劳动的赞美。
1.请学生仔细阅读2—4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夏季?
生:景色美;承前启后,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色彩很鲜艳……
(学生的答案很多,但都围绕第2、3小节在说,师适时提示:那么第4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不是可以删除?)
生:农民很忙,很辛苦。
师: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生:紧张、绷紧、弯着腰、流着汗。
生: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赶快去。
(学生基本将目光集中在动作描写上,没有发现关联词的妙用,教师适时提醒:这些动作是如何顺畅地连接起来的呢?)
生:只是、又、亦、还、可是、可是。
师:很好,从这些词我们能够感受到现场紧张、急促气氛,有没有哪位同学可以通过朗读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的气氛,请其他同学做好点评准备。(选一生朗读)
生:有几个地方读得不够快,“快割,快割”“快打,快打”,要读得快一点。
生:关联词语应该读出重音。
师:请同学们揣摩朗读。(生自由读)
师:仍然请刚才那位同学读。(生再读,明显读出了紧张、急促的气氛)
师:劳动很忙、很苦、很累,正如文章结尾写道“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作者为什么还要赞美呢?
生:没有农民的辛劳,就没有秋天的收获。作者赞美夏天,就是赞美农民的辛勤劳作。
师:很好。作者不仅赞美了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更赞美了农民,赞美了他们的辛勤劳作。
四、词句积累,品读“夏”
“一切景语皆情语”,心中有情,作者对夏天的景色描写也就充满了激情。有人说,梁衡的散文深得古典山水文章的传统,行文草本有灵,水石有韵,《夏感》也不例外。请同学们根据示例,从文中摘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从修辞、用字的角度赏析,并用恰当的语气朗读出来。
示例:“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品析:句中“不是……而是……”以及“细滋慢长”“蓬蓬勃发”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夏天作物生长的蓬勃有力,能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摘选,后小组交流。
生:“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夏天麦浪翻滚、丰收在望的壮美景象,表达了对劳动的赞美、对繁忙农人的讴歌。
生(补充):“扑打”一词写出了麦浪翻滚的气势;“涌”字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美。
生:“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从春到夏的过程。(朗读略)
生:“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从视觉、触觉、味觉的角度描写麦浪,表现了夏天的热情。
……
五、画面描摹,品味“夏”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具有夏季特色的画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仿照示例,找出文中描绘的画面。
示例:细草成厚发
生:蝉鸣潜叶间
生:骄阳烤大地
生:棉苗挑绿叶
生:瓜秧匍匐进
……
六、归纳提炼,学写“夏”
同学们,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身处南方的我们对北方的夏季有了形象的认识,我们仿佛身临北方的夏季,感受到她的阵阵热浪,甚至隐约听到她奏起的声声旋律。你认为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选取代表性的景物;作者非常注意自己的遣词造句;……
师总结归纳:(1)选择具有北方季节性特点的景物;(2)抓住景物的特征;(3)恰当运用修辞;(4)注意炼字。
课后请同学们运用上述方法,以“秋在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以“课中活动”为主要设计抓手,意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预设不等于课堂,面对逆预设的时候,既要关注学生的思考和反应,又要迅速理清思路,上好整节课,现在回想教学过程,仍感觉“惊心动魄”,好在有让人欣慰之处。
一是放手让学生读,让学生找画面。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发现的过程,过程中固然会有困惑的地方,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答案,不仅印象深刻,也真正锻炼了学生的品读能力,遗憾的是,花费的时间比预想的多,课堂稍微显得不是那么的流畅、协调。
二是评析和朗读相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朗读水平的提高。
三是方法总结和习作相结合,布置的课后练习,现学现用,让空洞的知识变成具体可感的文字。
当然,值得斟酌、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对课文分析过于琐碎,总是担心学生这个没掌握、那个没掌握,什么都想强调,反而弱化了本节课的重点、亮点。
(作者单位:南京民办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