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桥小脑角区肿瘤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桥小脑角区肿瘤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601-01

小脑角区这一特定解剖部位的占位病变有多种类型,按发生率依次为听神经瘤(60%~80%)、脑膜瘤(8%~10%)、表皮样囊肿(5%)、其他脑神经鞘瘤(2%~5%)、血管性病变(2%~5%)、副神经节瘤(1%~2%)、室管膜瘤和脉络丛状瘤(各占1%),其他病变如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脂肪瘤、脑干及小脑星形细胞瘤、脊索瘤、转移瘤等少见,其发生率均不到1%。这些病变多发生在脑外,极少数发生在脑内。从病变的性质看,既可是实性,亦可是囊性。该区约1/3的病变呈囊性。其中仍以听神经瘤囊变为最常见,其次为表皮样囊肿,其他包括蛛网膜囊肿、皮样囊肿以及其他脑神经鞘瘤囊变。

听神经瘤起始于听神经前庭支内耳道段的神经鞘,是脑神经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颅内肿瘤的5%~10%,占小脑脑桥角区病变的60%~75%,大多为单发。若并发神经纤维瘤II型时则为多发。听神经瘤为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包膜,多为实性,常伴有囊性变和出血,钙化少见。75%~90%的病人内耳道口扩大。

CT诊断要求 (1)平扫肿块呈圆形,多为等密度,常伴有低密度区。(2)增强扫描90%的肿瘤为中等至明显强化,有时呈环状强化。(3)瘤于内耳道口处,骨性内耳道常呈漏斗状扩大。(4)小脑脑桥角池阻塞,第四脑室向对侧及后方移位,其上方有脑积水。

脑膜瘤是仅次于听神经瘤的桥小脑角区的多发肿瘤。CT平扫,肿瘤显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增强CT呈均一强化。肿瘤与颞骨接触面是广基的,大部分病例与听神经瘤能够鉴别。

CT诊断要点 (1)平扫多为球形均一的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其边缘清楚,少数可见坏死、囊性变,甚或呈多房性囊变。(2)钙化多见,约占80%,呈小结节状、斑点状或斑片状。肿瘤在松果体区的钙化发生率高于其他部位。(3)增强扫描肿块多为均一强化,有囊变者则囊区不强化,而仅见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

三叉神经瘤是起源于三叉神经节或三叉神经根的良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2%~1.0%。该瘤起源于髓鞘的施万(Schwann)细胞,常见囊性变和出血、环死,有包膜,属脑外肿瘤。三叉神经瘤:①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居颅中窝的硬脑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②起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脑膜内,可侵犯周围脑神经,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后窝的硬脑膜内、外。

CT诊断要点 (1)颅中窝和颅后窝交界处可见孵圆形或哑铃状肿块,呈等密度或低密度。(2)瘤周一般无水肿。(3)瘤体小者可无占位效应,颅中窝内较大者可压迫鞍上池;颅后窝内较大者可压迫第四脑室,骑跨颅中、后颅窝者呈哑铃状,此为三叉神经瘤特征性表现。(4)肿瘤有强化,较小的实性者呈均一强化,囊性变者呈环状强化。(5)颞骨岩部尖端有骨质吸收或破坏。

表皮样囊肿又称上皮样囊肿或胆脂瘤,是颅内最常见的外胚层组织肿瘤,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0%~2.9%,好发于青壮年人,以小脑脑桥角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生于颅骨板障内。

CT诊断要点 (1)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常为0~15HU,边缘清楚。(2)有两种形态:①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膜下腔蔓延,“见缝就钻”;②团块型:多位于硬脑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3)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亦可位于囊内。(4)小脑脑桥角池、环池、四叠体池的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5)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偶见边缘有轻度弧形增强。

蛛网膜囊肿为脑脊液包囊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所形成的袋样结构的囊肿,可分先天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后者可因炎症、外伤后粘连所致。此瘤好发于脑底的各个脑池,如大脑外侧裂池、鞍上池、枕大池、小脑脑桥角池等,亦可以生在半球额叶凸面等部位。

CT诊断要点 ⑴病变位于脑外,多为局限性脑池扩大,其边缘光滑、清晰,平扫呈脑脊液密度,且均匀一致。⑵增强扫描病变不强化。⑶局部脑组织受推压移位,位于颅中窝者长期压迫可致颞叶萎缩。⑷病变较大,可引起局部颅骨变薄并向外膨隆。⑸颅后窝病变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

脊索瘤 脊索瘤来源于胚胎期从鞍背到尾骨的脊索残迹,它发生浸润、破坏。脊索瘤半数发生在骶尾骨部,35~40%发生在颅内,好发年龄30~50岁,极少数病例是由脊索桥前面的硬膜内迷入而发生的。CT上可以清楚的显示斜坡和它周围的鞍背、锥体的骨破坏象及伴随骨破坏的骨硬化和肿瘤的钙化,钙化呈散在斑块或点状,分布骨破坏区或软组织肿块内。增强CT肿瘤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不强化的产现例CT平扫肿瘤的密度与脑脊液相同或更低。瘤周无水肿。

骨软骨瘤起源于软骨内化骨,多见于四肢长骨的干骺端,在头部常发生于颅底,较少发生于颅盖。骨软骨瘤为良性病变,生产缓慢,发生恶变罕见。颅底软骨瘤多原发,也可是多发软骨瘤病或综合征的局部表现。颅底软骨瘤发病无性别差异,病人年龄多在20~60岁,高峰在30~40岁之间,颅底软骨瘤发病率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2%~0.3%。临床表现主要是肿瘤造成局部压迫的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结构重建,癫痫发作及高颅压的症状和体征。颅底软骨瘤好发于蝶骨。软骨瘤多位于颅底中线旁硬膜外,特别是鞍旁,前颅凹或后颅凹肿块相连,肿瘤呈类圆形;同时累积前中颅凹或中后颅凹的肿瘤呈“哑铃”形或不规则形;⑴肿瘤无明显骨质破坏,CT增强扫描瘤体为不强化或仅有软度强化。⑵CT上肿瘤呈等,高混杂密度钙化表现为斑块状,小球状及弧线样高密度。

参考文献

[1]曹丹庆、蔡祖龙.主编.全身CT诊断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李果珍.主编.临床CT诊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