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出韵味 读出精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出韵味 读出精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承担着培养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的重任,因而阅读教学始终是教师关注的焦点。语文阅读能力是一种能力构建,靠的是大量的反复的语文阅读实践,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感知、记忆、积累、应用上面下功夫。让小学生在反复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的精彩。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要求教师引领学生“品读语言”,在品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动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呢?我想可以抓住以下几点对语言文字进行品读,品出韵味读出精彩

一、紧扣题眼,明白中心

一篇课文的题目对整篇课文内容是起点明中心的作用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对题目的教学往往是一带而过,在上课伊始让学生读读题目就行了。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对题目的品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对题目的品读可以读出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读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等。

比如教师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上课开始教师就从题眼着手,让学生细细品味题目的意思,以及题目所表达的情感。

师:同学们,专门为某人或某事开的飞机叫什么?

生:专机。

师:专门为某人或某事开的火车叫什么?

师:专列。(师板书“专列”)一般我们会为什么样的人或事准备专列呢?

生:为重要的人或事情会准备专列。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是“燕子专列”,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生:为什么要给燕子开专列?燕子是很重要的贵宾吗?

生:是谁为燕子准备专列?

师:是啊,透过这个题目,你感受到了为燕子准备专列的人一种怎样的情感?

生:我感受到了人们对燕子的重视。

生:我感受到了人们对燕子的关心爱护。

还没进入课文,先对题目进行品读,就让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人们对燕子那种关心爱护的情感,让学生抓住重点题眼品读出了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

二、抓住词眼,感受其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把重点放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对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感悟”,却忽视了“对语文文字的品味”。其实,每一篇语文课文的语言文字都是颇具特色,颇含韵味的,只要你细细品读就能读出其中的精妙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对课文进行悉心品味,从一个个标点,从一个个字眼,从一个个词语,从一个个语句中去玩味语言,通过咀嚼,产生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文关怀,更能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

如三年级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就有很多值得教师带领学生去细细品味的文眼。如教学“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时,教师抓住“谁家……谁家……”、“拎”、“一棵一棵”这些词语进行重点品读。

师:这句话中哪几个词语让你感受最深?

生:“谁家……谁家……”这两个词语让我感受到小村庄的人们只要有需要,任何一家都可以上山砍树木。

生:一个“拎”字,我可以看出小村庄的人们砍树很随意,砍树很轻松。

生:从“一棵一棵”这个词语中,我体会到小村庄的人砍了很多树,而且砍的时候一点儿也心疼,一点也不想想后果。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文眼进行心灵的碰撞,必能产生精彩的火花。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感受着文字所带来的心灵的震撼。让学生通过对词眼的品读,激起对阅读的兴趣,陶冶内心的人文情操。

三、诵读佳句,领略其美

文章的美是靠语言来塑造的,作者的很多情感也是靠美的语言来抒发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中的佳句让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边诵读边想象,来感受领略文字带给我们的美的体验。

如教学《荷花》一课中,作者写荷叶富有生命力,写荷花也写得千姿百态,仿佛每一朵荷花都展现在人的眼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媒体播放荷花池的美景,配上优美的乐曲。学生欣赏了之后,都发出赞叹之声。

师:多美的荷花池呀,陶醉在其中的你们一定有很多赞美之词要表达了吧!

生:这么多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生:这些白荷花真漂亮呀,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我们现在就化身成一朵美丽的荷花,一起来赞美赞美自己吧!

生尽情朗读。

通过对佳句的朗诵,学生不仅学会了佳句的写作方法,而且享受了句子所带来的美的体验。

四、品读疑处,明白其理

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起源于疑问。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质疑,再阅读,再质疑,再深层次阅读,层层深入,引导朗读,明白其理。

在教学《西门豹》一课时,我抓住西门豹的四次问答来学习。西门豹是怎么样调查的?是怎么摸清底细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生弄清了西门豹四次发问的内容及目的。这之后,再让学生阅读四次对话,效果就大大提高了。最后引导学生探究西门豹的话:“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西门豹真的只是去送新娘吗?学生们经过对文本的仔细推敲,明白西门豹只是表面上相信赏识巫婆和官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欲擒故纵。

通过对文本的疑处入手,让学生认真品读,学生就能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领悟文章的精华了。

五、品读中心,领悟主旨

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句或是点明全文主旨的语句,教师应把握住这些精髓,让学生品读,领悟文章的神韵。

《画杨桃》一课,父亲叮嘱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和教师的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这两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是全文的主旨所在。我这样引导学生品读。

师:为什么我画的杨桃是个五角星?

生:因为我看到的杨桃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

生:因为我记起了父亲和我说的话“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是啊,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很相似,他们相似在什么地方呢?

生品读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

生:他们相似的地方是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心句的品读,学生就能领悟文章的精华,进而感悟作者思想,明白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了。

总之,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读进去”,引领小学生沉入情境,感受形象,领悟意蕴,产生情感共振。让小学生被一些词句的色彩所吸引,为语言的节奏所震撼,为情调风格所倾迷。让小学生在美妙的语言文字中徜徉,真正地品出韵味,读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