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谈在小学数学问题解析中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谈在小学数学问题解析中培养学生哪些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问题解析中训练学生能力的分析,得出可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计算、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结论。

关键词: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19-01

任何一道数学应用题都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和计算能力。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下面就从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的训练中分析学生能力的培养。

例1某种新品牌的大瓶装(1200ml)售价10元,小瓶装(200 ml)售价2元。三家商店为了促销这种饮料,分别推出了优惠策略。甲商店(买1大瓶送1小瓶);乙商店(一律九折);丙商店(购物30元以上8折优惠)

(1)要买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分析:甲商店要2元,乙商店要1.8元,丙商店2元,所以选择乙商店)。

(2)要买1大瓶饮料和1小瓶饮料,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分析:甲商店要10元,乙商店要10.80元,丙商店12元,所以选择甲商店)。

(3)淘气要买3大瓶饮料和3小瓶饮料,他会去哪个商店?(分析:甲商店要30元,乙商店要32.40元,丙商店28.8元,所以选择丙商店)。

(4)班里举办联欢会,要给每位同学准备约200 毫升饮料,如果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共有35人,去哪个商店较为合算?(分析:甲商店要50元,乙商店要54元,丙商店48元,所以选择丙商店)[1]。

评注:在分析时尽量不选择买小瓶装,因为大瓶装1元能买120毫升,而小瓶装1元只买到100毫升。同时还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看需求量面定,特别注意30元这个数字。通过这种题目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创新,得到发散,实践能力得到发展。

例2 六年级3班有女生24人,占全班人数的40%,这个班有学生多少人?

分析 1:把全班人数看作标准“1”.根据“比较量÷对应分率=标准量”,用女生人数除以它占全班人数的40%,即得全班人数。

分析2:把40%转化为40∶100,那么全班人数可分为100等份,其中女生占40份,可先求出每份有多少人,再求100份有多少人即全班的人数。

分析 3:根据“全班人数×40%=女生人数”这一等量关系列方程。

分析5:根据“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等于它们相应的份数比”列出比例式。

解法5:设全班人数为x。

评注:解法1和解法4是常用解法,思路简明,易于理解.其它几种解法,都是将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转化.改变思考角度来解题,这是解答分数应用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灵活运用知识,巧妙解题.解法3是本题的最佳解法。一题多解在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一题多问和一题多解的相同点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不同点在于,一题多问所求问题中还含有一定条件。如在例1的第一问中又加了要买1小瓶饮料的条件。学生就要在变化的条件中寻求答案。有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最佳答案。这类应用题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较有用。一题多解重点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换位思考问题。从一个已知条件中用不同的方法得出同一个结论。

任何一道应用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计算、创新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 贵州教育2013/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