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课堂为学生成长“架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课堂为学生成长“架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根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至少同时具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及自然观察智能。这八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及表现构成了每个人不同的智能结构。有的孩子的某种智能表现非常突出,呈显形状态,而大多数孩子的很多潜在的智能有待于我们教师和他自己去认识、挖掘、开发。这就为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课题。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元智能理论,让数学课堂为学生的成长架设桥梁?笔者认为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采用多样的手段——使课堂生辉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多元智能教学既可以从教学的内容上着手,也可以从教学手段或媒体应用方面去考虑。为促进学生对学习对象的“理解”,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学生一般对动作的体验较深,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优势智能。如:适当进行多媒体演示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在多种感官的协同参与下有所发现,有所收益,培养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能力,通过对图形的特征的观察和实践活动的验证,增加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例如在教“射线和角”时,上课一开始,我请学生在自己画出的直线上任意点上一点,并从不同的方向画线,明确“从一个端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在学生理解“射线”意义的基础上,我请学生从一点出发,用直尺向四周画射线,并出示电脑课件:请学生指出图中的射线。值得一提的是将课件制作成动画,是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角,动态地从图中分离出来,并清晰地显示角是由公共端点和从公共端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突出了角的本质属性。继而,观察电脑中提供的各种形态各异的角的图形,经过独立思考,自由探索,抽象归纳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随后自学课本,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在观察演示和学具操作实践活动中自己弄清:“角的大小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而与两边所画的长短无关。”

二、运用多元的评价——让学生自信

阿姆斯特朗说:“如果一个孩子某学科表现较差,我们应该从他的强势智能项目入手去补救有缺失的项目,而不是一直针对他不行的智能拼命地给他补习。用他比较弱的智能去改进他已经落后的技能,只能是事倍功半,只会增加学生对学习的无助感,最后让他的学习兴趣完全消失。”根据这个观点,我们所要做的是通过对学生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和激发,促进和发展他们的智能强项,弥补智能的弱项,以期进一步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所以,当教学过程中出现学生的回答不太理想甚至错误的时候,教师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或指责,应该试着从其他智能的角度给予学生以积极而又客观的评价,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情绪上的伤害,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如对于“圆的认识”的教学:

师:大家认为,什么是圆?

生1:像太阳、呼啦圈、硬币等物体的形状都是圆形。

师:你非常善于观察。

生2:圆是表示在平面内到定点距离都相等的所有点的轨迹。

师:真了不起!你已经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圆了。

此时生3高举着手积极要求发言,于是老师请生3发言。

生3:音乐简谱中的休止符也是圆的。

生4:我不同意生3的观点,休止符相当于数字中的“0”,因此,它最多算一个椭圆。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生3同意他的观点吗?(生3表示同意)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出你的音乐知识还是非常丰富的……

我们可以看出,由于“人与人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特长,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才能在类型上有差异而已”,这就对教师的评价反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生3的理解出现偏差的时候,老师不是直接加以否定或指责,而是先对其他同学意见进行肯定,达到对知识的传授和总结的目的,再肯定其在音乐方面的优点,激发其学习的信心。因此,从多元智能的角度而言,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所展示出来的强项智能的肯定、进一步激发和引导,可以带动和唤醒其他智能相应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自我的认识。

三、巧用拓展性练习——促学生发展

随着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让学生成为主体,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的观念和做法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数学课堂正逐渐形成“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可喜局面。但如火如荼的课堂改革并没有改变这一现状:学生的数学课堂作业依然沿袭着巩固、掌握知识这一传统的学习途径。所以,本着教育的“尊重每一个人的不同的成长”的目标,我们必须反思作业观,反思智力观,理解多元智力的结构,以期通过对于数学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智能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时,我们可以这样来进行作业的设计和布置:

(1)四人小组合作,收集统计对象在某一时间内的有关数据;

(2)利用所收集的有效数据制作一幅条形统计图;

(3)从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不同的信息?

这三道题层次坡度明显,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从收集、整理再到分析,给了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同时从设计上看也符合学生由“观察”到“吸收”到“表达”的认识过程。另一方面,从多元智能角度而言,作业(1)侧重的是对学生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的培养;作业2侧重的是数学逻辑智能的培养;作业3侧重的是对于学生语言智能的培养和训练。

总之,把多元智能理论成功引入课堂,教师起着决定性的因素。首先,教师要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其二、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帮助他们正确地了解自己,树立学习的自信,开发多方面的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