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世界共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世界共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我在构思《+关注——年轻艺术家群展2013》展览的期间,有一天偶然地看到—段卡尔维诺说过的有趣寓言:“有些时候,我感到整个世界都快变成石头了,仿佛谁也无法逃避美杜莎那不可阻挡的目光。唯一有能力砍下美杜莎头颅的是穿着飞鞋的珀尔修斯,他并不直视美杜莎的脸,而是通过他铜盾的影像来观察她——珀尔修斯的力量来自他拒绝直视,但不拒绝现实。”

作为上海当代艺术馆的馆内策展人,我常常自问,在中国的一座当代艺术馆里应该策划什么样的展览?应该呈现什么样的当代艺术?中国的观众们对当代艺术应该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世界在信息膨胀急速发展,人,焦虑浮躁,面对现实的直接与残忍,艺术,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是否可以探索一些可能性,让艺术帮助我们打开或转换视角,更敏锐地捕捉心灵的逻辑,更思辨地看待生命的点滴。相比声名远播的“大艺术家”,那些还处于探索阶段的年轻艺术家们,他们在思考什么?将他们的创作思路完整地呈现出来,营造他们独有的气场,或许更有些意思。

基于以上的思路,我邀请了来自上海,北京、江浙等地的七位年轻艺术家,为他们规划出相对独立的空间。这七位艺术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媒介、手段和风格,但他们又有着一些共同点:视野开阔、研究方向明确。他们不拘于所谓的“艺术家”身份,涉及和探讨的领域广泛多元;在敢于尝试各种媒介的同时。将自我风格和强烈的存在感贯穿始终: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内在挖掘探索,企图建立,修整和完善自我的艺术(精神)系统。

且让这种系统成为他们自身的力量和心灵盾牌,摸索出适合他们自己与这个世界交流和共存的方式。

来自北京的竹子尝试了一系列的装置和行为作品都与城市和人有关:在喧嚣的城市里,他努力寻找着仿佛置身山水园林间的那种宁静,并尝试着制造带有东方美学的诗意。

在来自上海的苏畅则带给我们大量的微型雕塑,他在每一个微型雕塑上实践着他“以我之法写自然,自然皆为我造化”的理念,从早期的“城市风景”系列到“山的肖像”系列,他将传统东方哲学平行融入日常生活的理念被发挥地淋漓尽致。

从英国切尔西艺术设计学院毕业归国的陈天灼,以脱缰野马般的创造力构建着一个虚拟的当代宗教世界。他将各种宗教,文化符号重组,并将这些符号强加于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消费品和图像上。戏谑所谓宗教。

艺术家小龙花更像是在玩游戏,他收集各种材料;古董、电子配件、垃圾废品、拆迁遗留物、厂房库存,等等。收集之后尝试各种组合,而组合的宗旨是只用现成的材料。不多加工,不特地制作零件让材料和材料碰撞后自然长成,他凭借直觉进行拼接,捕捉瞬间产生的灵感,玩味着那些不确定性。

张云的艺术作品,则更像是一部情节错乱的悬疑电影,他将触角延伸到医学,天文,历史等各种领域,用图像再现那些我们所共有的视觉的现实经验和非现实经验。

艺术家高铭研通过观察那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思考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物件和事件,提出质疑、引发思考。他在作品里诚实地面对现实的问题,但又用—种令人忍俊不禁的方式去消除那种-本正经的沉重感,有随性、有无所谓、有无能为力之后的自嘲,却又有强大内心守护下的一份理想主义。

上海艺术家廖斐的艺术脉络乍看之下有些令人捉摸不定,他凭借直觉去判断创作的入手点,找到线头,作品总是透着理性冷静,并带有轻盈、安定的气质。

这是一个被感动然后去感动他人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感知着自己的存在,展览至此,我会不禁问自己:“需要什么深刻的哲理吗?生活的有意思难道还不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