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职业感染丙型肝炎的情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职业感染丙型肝炎的情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地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年龄与职业特点,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本文选取了2882名不同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针对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年龄特点和职业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882例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检测结果称阳性的有65例,总体的感染率为2.26%,低于国内同类报道数据水平;不同年龄段被调查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以20~30岁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最高(4.02%);不同职业被调查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以学生人群的感染率为最高(3.17%)。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年龄和职业特点,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结合这些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年龄特点; 职业特点; 丙型肝炎; 感染情况

回顾以往的临床实践报道结果[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在不同年龄和不同职业人群中呈现出不同特点。鉴于此,为了进一步分析本地区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年龄与职业特点,从而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预防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本文选取了2882名不同职业人群为研究对象,针对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年龄特点和职业特点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相关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选取的2882名不同职业人群中,性别分布特点为,男1567名,所占比例为54.37%,女1315名,所占比例为45.63%;年龄分布特点为,18~20岁有743名,所占比例为25.78%,20~30岁有821名,所占比例为28.49%,30~40岁有321人,所占比例为11.14%,40~50岁有542名,所占比例为18.81%,50~55岁有455名,所占比例为15.79%;职业分布特点为,公务员人群有295名,所占比例为10.24%,工人人群有722名,所占比例为25.05%,学生人群有1766名,所占比例为61.28%,医务工作者人群有99名,所占比例为3.44%。

1.2 检测方法 对以上2882名人员采静脉血,分离血清作抗-HCV检测[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ELISA试剂用北京万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和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两种试剂,PCR用上海科华有限公司生产试剂,检测操作方法按说明书进行。结果判断:两种试剂检测结果均阳性的判断为阳性,如果1种阳性,而另外1种阴性者再用PCR法进行定性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判断为阳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5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如下:2882名被检测人员,按照年龄分组后,在丙型肝炎阳性率方面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30岁年龄段被检测的821名人员中,丙型肝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33例,20~30岁年龄段人群的感染率为4.02%,处于各年龄段中的最高水平;40~50岁年龄段的542名人员中,丙型肝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仅有2例,40~50岁年龄段人群的感染率为0.37%,处于各年龄段中的最低水平。本组各年龄段人群之间感染率具有较高的差异,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一览表

组别 阳性病例数(例) 阳性率(%)

18~20岁(n=743) 24 3.23

20~30岁(n=821) 33 4.02

30~40岁(n=321) 2 0.62

40~50岁(n=542) 2 0.37

50~55岁(n=455) 4 0.88

合计(n=2882) 65 2.26

2.2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职业分布特点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职业分布特点如下:2882名被检测人员,按照职业分组后,在丙型肝炎阳性率方面比较,存在较大差异,其中722名工人中,丙型肝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仅有4例,工人的感染率为0.55%,处于各种职业中的最低水平;1766名学生中,丙型肝炎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有56例,学生的感染率为3.17%,处于各种职业中的最高水平。本组各种职业人群之间感染率具有较高的差异,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本次调查研究丙型肝炎感染患者的职业分布特点一览表

组别 阳性病例数(例) 阳性率(%)

公务员(n=295) 3 1.02

工人(n=722) 4 0.55

学生(n=1766) 56 3.17

医务工作者(n=99) 2 2.02

合计(n=2882) 65 2.26

3 讨论

1974年Golafield第一次在临床相关研究报告中证实了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存在。随后,在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当时较为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3-4]。

对于丙肝病毒来说,在实际过程中的传染源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急性临床型,另外一种就是无症状的亚临床患者,慢性患者或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病毒携带者。根据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一般患者发病前12天,其血液即具有了感染性,并可带毒12年以上。在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上,主要依靠的是血源传播。国外的同类研究证实,30%~90%的输血后肝炎为丙型肝炎;国内报道显示这一数据低于国外水平[6],但也超过了30%。除了血源传播的途径以外,丙肝病毒还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家庭日常接触和性传播的方式进行。一项针对丙型肝炎患者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7]:在临床上有半数以上的丙型肝炎患者可进一步发展成为慢性肝炎,一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硬化甚至是肝癌[8-10]。由此可见针对丙型肝炎的相关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从本文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被调查的2882例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检测结果称阳性的有65例,总体的感染率为2.26%,低于国内同类报道数据水平;不同年龄段被调查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以20~30岁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为最高(4.02%);不同职业被调查人群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存在差异,以学生人群的感染率为最高(3.17%)。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所调查的人群的特点存在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结合丙型肝炎感染的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同时应加强对丙型肝炎病毒的预防,通过健康教育等手段,积极促进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强化控制密切接触传播,定期监测感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参考文献

[1]隋东明,牛俊奇,王伯莹.乙型肝炎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综合性医院各科室的分布及临床意义[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48-4050.

[2]张仁芳,陈军,王江蓉,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的血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生存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5):311-313.

[3]李萍,陆伟,徐亮,等.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生化学指标与肝脏病理学改变的关系[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2):3442-3443.

[4]邓莉平,桂希恩,熊勇,等.抗反转录病毒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终末期肝病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8):484-489.

[5]孙丽杰,于建武,康鹏,等.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期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临床感染风险的相关性[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46-50.

[6]邓莉平,桂希恩,高世成,等.湖北省部分地区经血途径感染艾滋病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2,11(6):441-443.

[7]谢俊强,郭小燕,李新华,等.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清除的相关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2,30(9):538-541.

[8]唐玲燕,王洁,喻荣彬,等.IL-10基因多态性与江苏地区高危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转归的关联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9):898-902.

[9]孙洪清,黄琴,王江蓉,等.依非韦仑为主的方案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29(2):108-112.

[10]徐国光,巫善明,周霞秋,等.上海地区638例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4):388-391.

(收稿日期:2013-02-05)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