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城市印象 第10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城市印象 第10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张春泰的车枳世界

走在福州的洋中路上,道旁茂盛的树木随风摇摆,发出“沙沙”的声响,树木背后平行着两排两层高、木制结构的老房子,福州的老一辈人都知道,这曾是一条汇集各式各样老手工艺品的街道,纸伞、脱胎漆器、算盘、车枳等工艺品都能在此搜罗到。

可惜,岁月流逝,风华不再,当计算机代替了算盘,当纸伞只在电影屏幕中出现,当生活用具充斥了塑料与钢铁的气息,木制用具逐渐退出福州人的生活舞台,这条曾远近驰名的街,也与福州许多老街道一样,逐渐被大家忘却,仅剩几家老字号在残喘。

让我们欣喜的是,我们终于在一家老“车枳”店里,找到了一丝历史的痕迹。这家店名为“华佳车木工艺”,听洋中路的街坊们说,这家店已是福州仅存的一家“车枳”店了,店主是一位76岁的老大爷,名叫张春泰。

采访那天,灰蒙蒙的天下着小雨,昏暗的“车枳”店里,张师傅正在拾掇一堆长短不一的木块,认真的样子犹如一个面对玩具的小孩,狭小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它们存在。当张师傅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时,热情地招待我们坐下,这一坐就是一天,隽永的故事仿佛将我们带到张师傅的风华年代,回到40、50年代的老福州,耳边回荡着福州人特有的吆喝声,眼前是手艺人敲打生活用具的身影,以及那段想象中由黑白胶片组成的岁月。

“‘车枳’是福州方言,在上海、北京等地管它叫车木,这行当大约在清朝时期就开始盛行,我的父亲就是做这行的。”顺着张师傅的话语,一部名为“车枳历史”的电影,在我们的脑中上演着……洋中路临街的“庆记车枳店”里,一台由几块木头简易搭建的木架,简陋却牢固,一根粗绳绕过两条木棍接在轮轴上,工匠张庆安师傅两只脚费力地踩在木棒上,一上一下,轮轴带动着一个固定着木头坯件的车斗顺时针旋转,他一手持着特制的刀具,一手靠着刀架将车斗里的木头制成所需的形状。这是上世纪30、40年代,张师傅的父亲张庆安工作的场景,在那个流行纸伞柄、算盘珠、桌脚、床栏等的时代,车枳制品在福州城十分走俏,台江区的后洲、洋中路、洋头口聚集着许多家车枳店,多数属于夫妻店,后洲一带主要制作伞头、伞柄、刀柄等生产手工艺品,洋头口则以生产算盘珠为重,洋中路生产家具的配件,诸如花瓶、球体、圆筒、葫芦、电灯开关的圆木垫、以及脱胎漆器的瓶、杯、盏、盘、蛊、缸、罐等木脱模。而老百姓的家中,也随处可以见到车枳制品的身影:装电灯开关用的圆木饼、缠线用的木枳芯(枳纱)、家具上镶嵌的车枳品……车枳制品的使用,繁荣了福州的“车枳”行业,同时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车枳”手艺人。

当时的“庆记车枳店”,在福州城里可谓家喻户晓,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福州沈幼兰脱胎的木脱模具也专门由其加工,由于接的活多,店里还特意雇佣了两名伙计,这样的规模在福州城的同行中,也算是数一数二了。1946年,15岁的张春泰师傅跟随父亲张庆安--学车枳,生长在车枳机边、玩耍在车枳机上的他,似乎遗传了父亲高超的手艺,短短几年就成了车枳这一行的好手。解放后,福州的手工艺人都集中在一起组成生产合作社,凭借手艺的精湛,年仅24岁的他就担任了小桥区车枳生产合作社主任,后又到了福州脱胎漆器二厂。谈及在福州脱胎漆器二厂工作的日子,张师傅一脸得意,一次工厂聚餐,但是要求每个人自备汤匙,可是他却忘了,眼看着锅里的鱼丸就要起锅,他一转身,到隔壁的车间打了一把木制大汤匙,大伙儿吃鱼丸是一匙一个鱼丸,而他,一匙下去就能捞上来两鱼丸,大伙见了,都抢着要。1958年,合作社从上海引进了一批电动机,富有创造思维的张师傅发觉老式的脚踏式车枳架费时又耗工夫,于是,他突发奇想把车枳架上的两条木棍卸下来,装上电动机,结果,一踩开关,飞快转动的车斗让他开心不已,福州第一架电动车枳架诞生了。“台江区委为了表扬我带动了生产技术的革新,还敲锣打鼓地给我送来奖状。”张师傅说。如今,这张泛黄的奖状依旧挂在他店里的墙壁上,每次制作车枳品时,巨大的电动机声响震动着狭小古老的店铺,摇晃的奖状在灯光下若隐若现,似乎在述说着张师傅的辉煌历程。

往后的岁月,张师傅调了五六个单位,也离开了车枳行业,最后从一家印刷厂退休后,又重操起旧业,他根据印象中车枳机的模型,自制了一部电动车枳机,以及一部锯木机,所有能自制的东西,他都一一置办,然后,“华佳车木工艺”再次开张营业a“36年不做这行了,可还是放不下它啊!”张师傅自豪且感慨地说,谁能料到,退休后的兴趣不减,却换回了福州最后一家“车枳店”。

车枳工艺品的制作流程、

“这是什么啊,张师傅?”在张师傅的店中,我找到一件奇怪的玩意,一个圆形的盘子上依次安置着六个小木瓶,中间还有一个大一点的木瓶,轻轻用手一拨,盘子犹如旋转木马一样,带动着几个瓶子旋转开来。张师傅循声望来,笑着将放在旁边的几朵假花插在瓶中,这么一做,我们便知道,那件奇持的物品居然是花瓶。

张师傅的店面原本就不大,再加上一台老旧的车枳机,凌乱堆放的碎木块,狭小的店更显得拥挤,所以,在他的店中参观,我们犹如在森山老林中行走,看似毫无头绪,却总能在某个角落找到一些精致的物件,小花瓶、小水缸、小酒坛、大小不同的圆球等,每一件小物品都能招来我的惊叹声,看到它们,仿佛看到孩提的我们,在一座小家具组成的“小家庭”里,扮演着爸爸、妈妈。我一边赞叹张师傅精湛的手艺,一边请求他表演车枳工艺品的制作流程,而他也爽快地答应了。

1、选材

制作不同的车枳工艺品,所选择的木头材质也应不同。比如:车枳品中的家具物件,由于需要体现家具坚硬耐用的特点,固而常用的是柯木。张师傅店中的木材一些是自己购置,一些是由购买人定货时带来,正如摆在店门口的几块檀木,正是客人为了让张师傅将其制作成佛殿里使用的器皿。而特意带来的。

2、拼接

为挑好的木头选择一个适合的“工榫”。在车枳机的左方位,挂着几个“工榫”,这些“工榫”都是张师傅用废弃的木头,然后在中间挖出一个小孔,最后为了防止其裂开,再在木头周围箍上铁片牢固。虽然“工榫”大小相同,但中间孔的口径不同,大木头套大孔,小木头套小孔,如果孔有细微的出入,张师傅就回先将“工榫”放在车斗上,用刀具将孔口再开得大点。

3、选刀具和磨刀具

以前的车枳行业,使用不同刀具,代表不同流派。长刀派擅长使用平刀、抠刀和尖刀,短刀派擅长使用钻、步凿和步刀,做脱胎漆器木坯的师傅,要求既能驾驭长刀,又能使唤短刀。在车枳机的右方位摆着一个大架子,上面插满各式各样的刀,每把刀都其特殊功能,比如在张师傅制作车枳品的间隙,我看到他用一把口径小的刀将物件的中心掏出一个小洞,然后再,一层一层地往里深入;大刀则用在塑造物件的外形上,让某个方位缩小点,就用大刀轻轻磨去,一个原本是圆柱形的木块就有了“窈窕”的身姿。还有钩刀、背刀、插刀、圆棒刀、粗皮刀等。如果制作一个物件,刀架上却没有适合的刀具,张师傅还得想方设法弄出一柄,毕竟适合的工具才能制作出最完美的物件来。张师傅的爱人告诉我,车枳技术的好坏,刀具相当关键,所以,张师傅的刀具都是由他自己摆放,且从不让人碰。再而就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磨刀不误砍柴功”,不过,一般刀具,张师傅都会在前一天磨好,这样第二天工作时,只要想法成熟,他就能直接开工了。

4、上架

上架就是将“工榫”和木头套在车斗上,由于工作时,木头将会快速旋转,为了让其更牢固于车斗上,张师傅先是用锤子将其敲进去,然后,再转动车斗,再用锤子敲会,连续几次,直到他认为完全服帖为止。

5、塑形

随着车斗飞速旋转,张师傅选用不同的刀具对其进行细节部分的处理,钻、凿、抠、削、磨各种制作方式一并使用,一块圆柱形的木块很快地变成他心中设想的形状,最后,再用锋利的刀具将制好的物件卸下。

一件完美的工艺品在张师傅手上短短十几、二十分钟就可完成,“制作车枳工艺品全凭手感,想掌握一手熟练的感觉,这得需要多年的努力练习。”看着与刚才完全判若两人的张师傅,车枳机上的他没有了和蔼的笑容,飞速旋转的车斗,时而卷曲、时而纷飞的木屑在他的四周舞动,他凝神静气,除了那头花白的头发隐藏着年龄的秘密,他的锐气丝毫不输给一位年华正当的年青人。采访正值午饭时间,张师傅在我的请求下演练了他的绝活,在目睹一场艺术品诞生的“壮观”场景后,更让我目瞪口呆是,张师傅在制作完一个小花瓶后,仅用一块不足十厘米的废木块,又制作了一个直径只有两厘米的小碗,然后,当他从车枳机上下来,开玩笑地说:“吃饭了,我要用它盛饭。”我轻轻用手抚摸着小碗,光滑的表面,木头弧形的纹路,真让人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