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故乡在何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者的话:
我出生在美国,在香港读了半个小学后又转到了上海,这些特殊的经历和变迁,使我去思考一些事情。《故乡在何方》就记录了我的随感。我并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但愿意把我的经历和想法与大家分享。
有时候,我很迷茫,总觉得在这个浩渺的世界上,我找不到属于自己的家园,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故乡。
我时常问自己:我的故乡在何方?
我出生在美国。美国有宽阔的土地,有着悠闲的生活方式和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可是那里似乎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故乡:没有温暖的感觉,没有故乡人的一点特征……当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美国迪斯尼乐园、好莱坞游玩时,我很兴奋,但是却毫无自豪或留恋,我明白美国在我的脑海里只是一个旅游胜地的概念。是啊,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女孩!
美国也许是成为我故乡几率最大的国家,我今后会在那里留学、发展,我生在那里,我有美国护照。但是,我长得一点也不像美国人,我没有一点美国人的习性和特征,在我的心中,“故乡”一词与美国似乎有一种隔膜,我不论多么喜欢那里的环境,多么熟悉那里的语言,都不可能对别人说:我是一个美国人。
1岁时我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来到了香港。在那里,我生活了7年,可是,那里的语言,那里的风土人情仍然使我感到很陌生。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周围的人和生疏的环境使我显得格格不入,我经常觉得,我似乎是被香港抛弃的人。我说不出一句地道的广东话,当我的同学用流利的广东话交流时,我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我可笑地问自己:“故乡”的语言你都不懂吗?
对于香港,也许,那只是一种留恋,只是在我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停留时间较长的一座城市,而对于香港―― 一个国际大都市来说,我只是一个过客。
我从哪里来?哪里属于我?我仍在不断地寻找着……
9岁那年,我又搬到了上海,我怀着渴望的心情去寻找、辨别着在伟大祖国里属于我的一点痕迹。我也试着去融入这个城市,去熟悉,去习惯……但是那与我心目中的故乡还是相差甚远,虽然我寻找到了一点点故乡的痕迹――我会说普通话,但是最终我知道,我错了。因为我一点也不熟悉上海的道路。听着同学讲那一家家很有名的店铺,很著名的地方,很熟悉的街道,我全然不知。站在徐家汇的十字路口,我就会失去方向,辨别不出东南西北,我只能在别人的带领下走路。一个连路都不认识的地方能称得上是故乡吗?
我说不出任何一句地道的上海话。当同学们一高兴起来讲上海话时,我只能不知所措地站在一边,心里很想说,很想参与到他们的谈话中,可是我不会说上海话,我和他们融不到一块儿。我知道:首先我是一个在语言上被抛弃的人。我只是一个上海的居住者。“故乡”一词,还是离我太远太远。
我的故乡究竟在何方?
曾经盼望着有属于自己的故乡,来到一个地方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企盼:那里会有自己熟悉的语言,喜欢的环境,给予我精神的依托,可是我发现,到现在,我还没有找到我的故乡。
我就像一个流浪者,走到哪里是哪里,走到哪里就去适应,就去生活。
有时我也有这样的想法:也许我所要找的故乡永远找不到;也许不久的将来,故乡已经变得统一化了。
我将继续走,继续流浪,继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故乡。我相信,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一定会寻找到能够给自己精神依托和留恋的地方。
特殊的经历,特殊的感受:
出生,上学,成长,我们每天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无忧无虑地生活,或许难以体会作为同龄人的朱涵青这番“故乡在何方”的感慨和她那与年龄不相称的浓浓的“故乡情结”,正如作者所说,“特殊的经历和变迁,使我去思考一些事情”,因为经历,所以思考,所以成长。
从写作上来看,作者的语言尚欠精练,但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真实的永远是打动人的。祝福这位小小的“流浪者”,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