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吸引热钱的黑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吸引热钱的黑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的现实,海外多数投资机构对人民币必将进一步大幅升值的预期,正驱动着国际投机热钱创纪录流入,觊觎于人民币升值的利益――

现在看来,基于金融方面的原因正在令中国内地企业,乃至于整个经济社会遇到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

有意思的是,尽管目前中国内地持续出现股市大幅下跌、地产市场低迷、银行存款利率仅为通胀率的一半等问题,但基于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的现实和海外多数投资机构对人民币必将进一步大幅升值的预期,正驱动着国际投机热钱(以下简称“热钱”)的创纪录流入,潜伏于资本市场、房地产公司或银行等领域,主要觊觎于人民币升值的利益。到目前为止,这些热钱总额甚至超过了中国近年来所累积的巨额外汇储备:从2001年底的2121.65亿美元,到2004年的6099.32亿,再膨胀至2007年底的15282.49亿;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1540亿美元;截至今年5月末,中国外汇储备直逼1.8万亿美元。据7月7日《国际先驱导报》报道,仅今年前5个月,中国外汇储备增加了2687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与外商直接投资1208亿美元,而其他不能解释的金额竟占了55%。目前,这55%的资金被认定为国际投机热钱。可见,中国今年的外汇储备有可能会突破2万亿美元大关。

再看看商务部7月11日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为523.88亿美元,同比增长45.55%;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4544家,同比下降22.15%。而2007年1~6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18.8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仅为12.17%。

鉴于热钱流入远远超过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总量,说明中国似乎正在敞开大门广为接收巨额的投机性热钱。渣打银行经济学家王志浩甚至表示,对于外国投资者而言,“中国外汇储备似乎已变成吸取全球流动性资金的某种巨大的黑洞”。

参照德意志银行最近的报告概述的热钱进入途径,笔者总结如下:

1.FDI形式。一般外国公司先以直接投资名义注入资金,之后再将钱转存中国当地银行,占热钱总数的1/2以上。

2.以欺骗性的出口收据带入额外资金。一般表现为出口商夸大海外收入超额开具发票,或者,通过进口少开具发票等方式流入,占热钱总数大约1/5。

3.直接存款方式。一般外国居民每年最多可以存款5万美元,而香港居民的额度则更高,也不排除他们之间互动的可能。

4.其他方式,如海外捐赠、地下钱庄等暗道进入。

不过,据广东省社科院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黎友焕说,热钱流入渠道至少有100多种,且还在不断创新。

为防御上述主要以第一种方式表现的热钱流入,近年来,央行采取通过发行债券来分流金融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并强制各商业银行提高准备金。然而,一方面,一些迹象表明“冲销”资金流入体系已接近极限,准备金率屡屡上调,不仅给一些资金困难的中小型银行带来了沉重压力,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下游企业,受此影响最严重的是房地产业和加工贸易业;另一方面,中美之间的利差意味着央行发行的债券正在蒙受损失,近几个月的表现是历来十分罕见的。可以说,一旦资本流入的冲销体系变得难以有效运行,经济社会将可能陷入困境,政府必将更加抓狂。面对国内持续的通胀局面,如果继续实施简单的人民币升值或提高利率等措施,又必将吸入更多的热钱,进而推高通胀水平。

为应对上述第二种为代表的国际套利资本,这比贸易顺差更令政府头痛。7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颁布实施《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办法》,以防止国际热钱以虚假外贸形式进入中国。按规定,出口商只有向银行证明收入是经中国海关记录的真实贸易交易所得后,才能收到支付款。但是,多数企业对实施效果表示怀疑,并因其对贸易活动可能产生消极影响深感担忧:一方面,仅靠检查呈递海关的文件,不会暴露夸大的收据,检查人员需要检查货物本身的实际价值来证明欺诈;另一方面,如果严格执行新程序,又会给现实的贸易活动增加新的负担与风险。

有专家建议,既然中国面对治理热钱的难题主要是源自“国际资本豪赌人民币升值”,何不干脆“一步到位”地让人民币升值?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达12341.7亿美元,同比增长25.7%;但累计贸易顺差为99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8%,净减少132.1亿美元。其中,6月份当月贸易顺差213.5亿美元,同比下降20.6%,净减少55.4亿美元。贸易顺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增速相对减缓(5.7%),进口增速相对提高(12.4%)。一旦“一步到位”地让人民币升值的话,在中国出口直接受损的同时,大量热钱必将突然撤出,势必伤及经济社会;央行先后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但客观上并未抑制热钱的流入态势。

一般来说,政府进行巨额的外汇储备,原因多是为了抵御资本流动可能导致的金融危机(因资本流动曾引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过,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必将加大自身的经济风险:一旦资本流入得不到有效控制,必将加剧通胀;同时,一旦投资者突然撤出资金,首当其冲的是金融体系直接受到冲击。

巨量热钱后果可能有多严重?这首先取决于外汇储备总额中热钱所占比例的大小,而今年前5月就已高达55%。这说明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含着巨大的阴影!对外而言,确实是中国的资产;但对内却是政府对居民、企业、非居民、外资企业的沉重负债:一旦债权人“提款”,而届时央行又拿不出那么多美元的话,即出现货币危机;接踵而至的,则多表现为恶性通胀和金融危机。

另外,可能还存在虚假数据统计问题。官方公布的储备大幅增长中,一部分可以用会计方法来解释,例如包括了债券持有的重新投资利润,或已被记录过的中国储备投资的海外资产市值增量。但一些经济学家坚持认为,就今年上半年55%的热钱比例而言,官方数字实际上只能是低估了。正是由于一方面官方数字可能存在不透明之处,另一方面存在大量的社会臆测和怀疑,将加剧风险后果。

美国早已发出通胀警告和升息暗示,至今已有5家银行破产。其中,7月11日,全美第二大房屋信贷银行IMB在不断加剧的信贷危机中,以客户11天挤提13亿美元为周转危机的主要表现,终告破产。这些,足以敲响全球金融体系和地产业的警钟。

尽管短期来看,目前政府推高油价,改变热钱流向的预期远比通过上调准备金和人民币升值要见效得多,但对利润正在下滑的中国内地企业却是雪上加霜。高额的国际热钱、高油价、高进口,而客观上的贸易顺差缩小甚至逆差,对中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站在了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