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批评之优胜略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批评之优胜略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批评。或批评别人,或受到别人的批评,或是看到别人的批评。有些批评能让人心悦诚服,痛悔思过,坚决改正错误;有些批评让受批者点头认错,但一转身仍然我行我素,称之为“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还有一些批评会让受批者愤怒,甚至与批评施予者发生言语甚至肢体冲突,不可收拾。对一名教育工作者来说,批评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但如何让批评起到更好的效果,却是需要我们一生去努力、探索、追求的。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总结出几点感受最深的与大家探讨。

批评的目的是让人接受并改正错误,所以有几点原则是必须要注意的。

一、批评必须要公正

在批评之前,教师必须事先调查清楚学生犯错的事实,要尽量准确,以免冤枉学生。而受冤枉的学生在受批评时只会强化自己的委屈,对老师的批评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就算后来澄清了事实,他也会对你失去了信任。而要再重新建立信任,不知要做出多少努力了。更不要说这次批评对他改正错误能起到什么效果了。

如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同时接受批评,更要注意公正。偏心或偏见会让学生心理受创伤。或是暴发出来与老师作对,或是隐在心中产生自卑心理;或是心理扭曲,报复社会(这些影响到他的人格健康)甚至改变一生,这样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

二、批评不能损伤人格

批评应指向行为本身,而不是指向人格。经常听到有老师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学生:“你这个猪,这样低级的错误也会犯”。惩罚时他并没有对错误行为觉察,反省并进行改正,他唯一得到的是自尊心受伤害并心中充满不满与仇恨。批评不能使他主动矫正错误,反而成了一个放弃责任的被动者。今后他不会因为认识到错误本身而改正错误,只是出于对惩罚的害怕而不再犯错。

三、批评不要翻旧帐

青少年大多数是乐于追求上进的,他们大都想改正错误,但由于自制力相对较差,有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应就事论事,指出错误性质和危害,启发学生反省,同时错误一经处理,就不再提起,给学生一个改正错误的时间,有些老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提起以往的一些错误,想使学生牢记以便改正,殊不知学生会以为你不信任他,一直在找他的错误和缺点,这对学生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伤害,这全盘否定了他为改正错误而做出的所有努力,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自卑仇恨或者是反抗情绪。

批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们艺术,是一们心理学的艺术,以下几点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颇有效果的。

1.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在别人料想不到时行动,出乎人意料的结果。

刚参加工作时就有经验丰富的教师提醒:不要被学生摸到你的性格,否则他们就会想出办法对付你,学生就难管了。教了几年之后,深有同感,与学生几个回合下来后,学生对教师的性格,批评、语言、惩罚的方法已大致了解,他们会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逃避批评。美的东西看多了称为审美疲劳,我觉得同样的批评,听多了可叫批评疲劳。这样的批评是毫无效果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转过身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所以我们要不时做点变动,变化批评的语言,场合或是惩罚的方法,出其不意的方法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2.欲擒故纵

欲擒故纵,三十六计之一《三十六计》解为“逼则反兵,走则势减,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指为了有利地控制,先放松一下。

“擒”和“纵”是一对矛盾,“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怎样有效地追。把敌人逼急了,他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下,使敌人丧失警惕,然后伺机而动。诸葛亮的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在运用此计上要注意三点:一是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充分掌握对方心理,比如欲擒故纵能收服孟获,但却不能用于司马懿,三要切记“擒”是目的,“纵”是方法。

3.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用欺骗手段,暗中做成某事,使别人看不出来。

但我这里的欺骗是善意的欺骗,所以它是一个褒义词。

记得自己读高中时曾做过错事,在交流会上,在卖炒货的店里挤满了人,我也挤进去,根本就没有注意我,等了几分钟一个“偷”的念头忽然冒出来,犹豫之后终于出手,我眼睛看着别外,手伸向装花生的袋子。

我慌忙缩回手,抬头一看是店里卖货的一位阿姨,她用生气的眼神看了我一眼,然后在底下短暂有力地摆了一下手,我羞得无地自容,面红耳赤地走出了那个店。如果当初她抓住我的手并喊着要我把口袋里的花生拿出来,或着骂我一顿或者要告诉老师或者只是喊一声让别人注意到我,我想我的人生肯定不会是现在这样,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曾青春年少过,每个人也都曾犯过错,有些错不必张扬,暗示提醒一下就够了,即让他认识了错误,又维护了他的自尊,他会从中终身受益的。

4.套紧箍咒

为了让野性难驯的孙悟空听话,观音给孙悟空套上了紧箍咒,借助外力控制他的行为,并培养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当资深评委罗克提出将本届诺贝尔和平奖颁布给刚上任没几天的美国总统时,所有评委都以为罗克疯了。罗克说:“如果等他下台时再给他和平奖,对世界和平就没用了。以后只要美国新总统一上台,咱就给他颁诺贝乐和平奖,等于给他戴上了‘紧箍咒’,他只能和平,不能不和平, 依我说,这才真正发挥了和平奖的作用。”

上文的罗克为什么用这个方法,是因为罗克在校学习时也是个顽皮捣蛋、难以管教的家伙,令老师十分头疼,最后老师让他当了班长,约束他,改变他,让他自我约束,以身作则,事事带头,不能再顽皮捣蛋了。效果十分明显。

当然我们给学生套上“紧箍咒”的最终目的是等他毕业了,拿掉了“紧箍咒”后,依然能自我约束,做得很好,甚至更好。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即使是同一个学生也不断发展变化,所以批评的方法也是不断变化的。这是值得我们终身研究、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羊寨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