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电网企业招聘角度看高校电工类专业人才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电网企业招聘角度看高校电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招聘中,企业招聘毕业生的专业取向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对院校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近年来,电网企业招聘毕业生的专业以电工类为主。这一现象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也有所体现,如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2012年度报告》中公布:2011届江苏省本科毕业生中,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为电子电气(器)设备制造业。随着企业对电工类专业毕业生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专业设置具有一定自主性的政策,新增设了电工类专业。而已有电工类专业的院校,则是扩大同类专业招生规模,加大电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力度。据近年来的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有80多所高校设有电工类专业,2013年时,设有电工类专业的高校已达300多所。这种局面,在给电网企业招聘带来选择范围裕度扩大的同时,也给电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和使用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能将企业的用人需求与高校的专业培养有机、有效结合?作为一家电网企业负责招聘工作的从业者,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进行了一些思考,并尝试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几大矛盾

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电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矛盾

对于电网企业,校园招聘是企业补员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企业新进人员素质的提高,也在影响着企业长远发展中的人才队伍建设。为使新进人员能在较快时间内熟悉业务工作,电网企业重点招聘与主营业务相关的专业――电工类,一般占每年招聘人员的80%以上,并明确了在招聘中高学历者优先录用。具体在学历要求上:本科及以上学历,研究生优先,从而提升人才引进指数,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储备后劲。同时,电网企业要求学历与实用并重,实用性主要指以引进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招聘的高校毕业生全部补充到生产一线缺员岗位,主要是生产技能岗位,并规定了在生产一线的最低履职年限。现执行“1358”生产技能岗位最低履职时间,即电工类专业专科生8年,本科生5年,硕士研究生3年,博士研究生1年。

而高校培养学生,兼顾各层次学历教育,特别是以研究生与三本毕业生培养并重。主要原因是有关高校通过扩大研究生培养数量,彰显院校水平与实力。有的高校扩大与社会力量合作范围,大量培养三本毕业生,又可用来增加学校收入。

由此可见,电网企业用工需求中对学历和实用性的要求,与高校的培养方向不全一致。

企业需求专业与高校专业培养方向泛化的矛盾

电网企业每年都会招聘大量的电工类专业毕业生,原来仅限于对专业的选择,但是通过校园招聘交流、招聘笔试面试考核,以及对毕业生入职后培养和上岗工作跟踪考察发现,不同院校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参差不齐、专业技能差异较大。排除个人能力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各高校对此专业课程设置不同、师资力量不齐等原因,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现阶段电网企业招聘电工类专业毕业生开始从选专业逐步转化为选学校或课程。某电网企业明确了优先选择招聘985、211工程院校、原电力部所属的上海电力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沈阳工程学院等电力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设备技术优良的院校电工类专业毕业生。还特别提出对于电工类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如某电网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考试中,要求电工类专业课科目有: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电站电气设备等。

在电工类专业毕业生招聘审查及考试中,我们发现:有的高校名称为电工类专业,但没有设置上述相关专业课程或课程时间较短,导致毕业生参加专业的招聘考试时表现不一,录用后的个人发展也不尽相同。

对于高校,仍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构建与招生、培养、就业联运的学科专业体系及动态调整机制。除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外,高校实行专业自主设置”。因此,有更多的高校为扩大就业面,统一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录名称。在百度百科中对设立电工类专业的高校进行了排名:A类有13所高校:华北电力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还有B类、C类高校。

作为内陆省份的山西省有11所高校设立此专业: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大同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商务学院、太原科技大学华科学院。现以其中3所院校为例,从主要课程、培养方向进行比较。(见表1)

表1 山西部分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比较

高校 主要课程 培养方向

太原理工

大学 电工理论、电子技术、微机原理、控制理论、电机学、信息处理、计算机软硬件基本原理与应用及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等。 培养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等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山西大学 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电机学、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等。 培养学生通过学习本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电气工程及自动控制工程的实践训练,具备从事系统设计与运行、安装与调试、开发与研究的基本能力。

太原科技

大学 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数控技术及电力工程等。 培养学生掌握电工、电子计算机技术基础;掌握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具有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与调试的能力。

可见,电网企业招聘专业知识要求,与高校专业培养内容和方向有诸多不一致的内容。

企业对人才复合需求与高校重理论轻实训的矛盾

目前电网企业对所招聘毕业生的要求,正从普通员工向选拔复合人才转化。在企业发展初期,人才匮乏,对毕业生的学历、专业要求不高。伴随着电网企业的发展壮大,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准则,注重人才长效培养。这一人才培养使用的导向,使得对新进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学历、技能基础上,还对综合素质、工作态度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对具备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获得注册师资格等条件的毕业生,电网企业优先招聘录用。这一招聘用人的思路反映在招聘考试的内容上则是:一是更加注重综合业务测试,在笔试内容中除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等内容外,还加入综合知识测试。主要包括言语理解、数理思维、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内容,各单位组织的笔试可根据本单位情况考查行政能力、企业文化、外语能力、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公文写作能力等方面。二是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测试,面试测试内容涵盖了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位匹配性、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实践经历、仪表气质等方面。面试方式中采用结构化、半结构化、文件筐等面试手段。三是更加注重性格倾向和心理素质测试。

而现阶段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实质上仍存在重已知知识的掌握、轻未知知识的探索,重单一专业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实战能力培养的现象。只重理论,不重实践,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这是传统高等教育的短板。就目前的教育体制下,三本院校的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型办学形式,其招生录取线介于普通本科和高等专科之间,三本院校所培养的学生目标是与传统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强调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高职学生相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但从企业招聘和使用中看,电工类专业三本毕业生的培养定位欠准,出现毕业生理论实践“双低”的现象。

不难看出,企业对复合人才的需求,与高校重理论轻实训培养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用工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矛盾的探讨

现阶段,电网企业用人需求和高校电工类专业学生培养之间的矛盾和问题愈加突出,基于对上述现存矛盾的分析,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对现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试图提出以下建议:

(1)区别培养不同层次毕业生,立足自身实力定位,培养不同层面学生。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层次毕业生,建立多元化的学习模式,优化课程体系设计,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可在研究生、本科、专科等教育层次中,设立分段培养、联合培养试点,通过学制衔接、课程衔接等多种途径,依托各类行业协会,开发制订人才衔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

(2)注重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实施“二元制”培养措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高校可探索技术技能型毕业生系统培养模式,通过学制衔接、课程衔接等多种途径,构建应用型学历教育――分工协作、有机衔接的现代“二元制”教育体系。可采用以任务为导向的实训体系,吸引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探索把企业化工作环境植入到学校培养体系中,以帮助毕业生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实践能力始终是大学生求职的短板,除电网企业,那些中小企业,也希望求职者经验丰富,能马上担起重任。院校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更贴近企业需求,对学生就业将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3)高校可以与电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及管理流程为基础内容资源,配备用于完成项目案例所需的课件资源、知识资源和测评资源,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真实、全面和规范的内容服务体系。高校还可利用企业现有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情境化训练的项目实训;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实践学习,也可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聘请电网企业的专家在线上授课或答疑,促进人才知识、技能的提高。

(4)加强校企互动、高校联动地发展。高校应发挥自身专业强项,加强与电网企业对口联合互动。如扩大或定向组织电网企业在职研究生培养;参与电网企业新型课题项目研究开发等合作;派出专业干部在电网企业交流学习。依托区域高校教学联盟、高等教育园区,探索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构建和完善高校学分互认体系,推进区域内高校学生跨校、跨专业选课,实现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共享不同院校间电工类专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院校专业优势。

(5)有的院校可按照企业的需求,实现企业人才的定向培养、储备与供给,真正实现校企对接。目前,已经有一些院校开始尝试与电网企业签订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合作协议书,将企业的随机招聘变为定向招聘,为企业用人提供了长期保障,使企业成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基地,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如三本院校应紧密结合电网企业需求培养人才,探索“本科学历+技能”的新型教育模式:以理论学习课程为基础,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即把传统的高等教育和技能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将来岗位工作的要求“零距离”接近,培养“应用性、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

实践证明,电网企业用工需求对高校人才培养政策、方式、方法有较大的影响,而高校培养电工类专业人才的质量又决定着企业的员工素质。将企业的招聘需求向高校培养人才延伸,最终实现高校培养出更专业、更实用的电工类专业毕业生,企业能招聘到更优秀、更适合的人才,企业、高校、毕业生三方获益。如何缩小企业用人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差距,应成为企业、高校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笔者的上述思考未必成熟、全面,旨在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辨。(作者系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