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研究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产出和结构出发,并与国内装备制造业发达省份进行比较,剖析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从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的角度,提出了六点参考性建议,如加快企业制度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加入产出以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等。

关键词: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039-02

引言

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性产业,为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生产技术设备,对我国工业化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镇,早在建国初期,就依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发展的优势,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辽宁省作为传统的工业强省,省内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7个大类。装备制造业承载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传统设备、发明高新设备的使命,技术创新能力对于装备制造业来说更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着重强调要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辽宁省是东北地区工业强省,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制造业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以来,辽宁省工业迅猛发展,每年都保持着15%以上的增长率。2011年,辽宁省全年工业增加值10 69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2011年,辽宁省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31.8%。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6%,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通用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7%,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3.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9%。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9.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4.2%,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8.5%,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6%。冶金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7.6%。石化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的18%。①

然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与国外先进地区仍有很大差距,其劳动密集型为主、技术含量较低的产业特点也没有得到本质改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较弱,主要先进设备仍需依赖进口。管理创新水平不高,技术创新活动组织结构不合理。

二、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问题分析

(一)技术创新所需经费投入不足

技术创新投入关乎创新活动的开展,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政府科研项目基金和财税补贴。金融资本市场参与投资较少,使得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明显不足。

在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指标中,普遍采用R&D经费支出指标进行技术创新投入的评价,在此遵循此惯例。2009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R&D经费支出232.37亿元,占全国R&D经费总支出的6.5%,为江苏省装备制造业R&D经费支出的1/3。2009年,辽宁省制造业相关科研项目29 032个,项目经费支出165.31亿元,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7%和5%,在全国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技术创新研发吸收改造能力较弱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足够的研发经费和科研人员参与,造成研发能力普遍较弱。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发展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满足了国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另一方面也造成市场结构的诸多不合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传统低端产品的扩大生产,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不关注技术创新,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产能低甚至不具备生产能力,造成了低端产品供给过剩和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两难局面,企业盈利点低,在全球化市场经济浪潮中逐渐丧失了竞争力和话语权。

企业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也是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不仅要能把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来,而且能消化甚至改进相关技术为我所用。2010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引进经费支出386.1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165.2亿元,这与发达国家消化吸收经费支出应高于引进经费支出的经费投入比重相距甚远,这也是造成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研发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

从专利申请数量上来看,2010年辽宁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申请专利4 311个,其中,发明专利1 496个,有效专利2 111个,全国占比分别为2.1%、2%和1.87%。这表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三)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程度不高

技术创新活动作为提高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的关键,直接反应在创新成果实践应用所带来的丰厚的经济效益上。2009年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为119.7亿元,占全国的4%;2010年辽宁省技术市场成交额为130.68亿元,占全国的3.3%。① 2009—2010年度,辽宁省的技术成果交易额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比出现负增长。

(四)技术创新活动组织结构有待完善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发起者和受益者。然而技术创新活动的长期性、高成本和经济效益的不确定性使企业望而却步,政府的科研基金无异杯水车薪,企业自筹资金成本过高,研发机构多处在半停滞或停滞状态,这造成了企业只能处在传统的生产-销售的保守经营模式下,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全球化市场,更无从谈起因技术创新成果带来的潜在垄断利润。企业并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主体。

作为技术创新活动的服务性机构,政府和科研院校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较弱。科研院校拥有大量的科研人才和可观的项目研究经费,但却与企业合作交流较少,闭门造车,降低了技术创新的效率。

三、针对如何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省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对辽宁省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针对上述关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现状的分析,建议如下。

一是加快企业制度改革。将分散的、低产能高消耗的企业加以整合,实现产业化和规模效益;在产业化集聚效应下,压缩成本,合拢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形成以企业内部研发为核心的自主创新体系。对于具有重大长远意义的可实施科技项目,可以由国家资本带头,整合相关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争取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增强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高效率信息化的企业会把内部消耗最小化,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保障企业良性健康发展。企业自身要建立和完善研发机构,加强内部研发人员的培养,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市场品牌。

三是“产学研”密切结合,建立健全技术创新组织机构体系。保障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根据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要求,与科研院所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高等院校在注重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多与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创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是政府的大力支持。虽然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税收措施,如企业研发费用按150%予以税前加计扣除、所得税税率由25%降至15%等,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地方税收减免、促进当地企业与外地同类先进企业交流学习、促进金融资本市场合理有序进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营造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大环境等政策支持都将更加有效地推动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活动的进行。

五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解决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技术能力较弱的根本途径,不仅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自主创新,而且要加强与国外先进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大消化吸收经费支出,通过技术引进、项目合作等措施,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工艺为我所用,提高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六是加强人才培养。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国有着庞大的、较为廉价的劳动力群体,这是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加强熟练工和高级技工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更能熟能生巧,推陈出新,在细节上做到创新,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