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读水,读月,读生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读水,读月,读生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洪梅简介

小川,本名洪梅,女,。鲁迅文学院十七届高研班学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飘过季节的风》,散文集《小川》,现供职甘肃刘家峡电厂。

静水流深。我总是感受诗人李孟伦的沉默。沉默得若有所思,沉默得意味深长。不过,我知道,在他的沉默里,一定有诗情的“泛滥”。

我说过,他清瘦的身体里蕴含着“肥厚”的思想。我曾担心,这种单薄和憔悴,如何承载诗人激情的大起大落。随着了解,这担心显然多余。无论他多大幅度的动与静,都有着他自己最好的表达与释放。夜深人静,无以安眠的激情澎拜,这时,他作诗;静下来,有了几分闲情,他挥毫写字;热情来了他饮酒;无忧而熟稔的时候,他俏皮。这就是他。鉴于自己对人惯常的判断,我就知道,他有着诗人的特质。

从《青黄集》、《走入世纪的瞳孔》、《创世纪》和《在万物入睡的地方》四部诗歌集里,李孟伦的诗句蕴含着哲理,暗示了灵魂与肉体的转换,比如:“生在墓外/活在墓里”(《关于人》),墓外肉体的挣扎与煎熬,墓里灵魂的自由自在。这种表述,从哲学的高度触及了宇宙的生命意识,与西方宗教里的天堂有着某种一致性;

“在这样的冬夜里/我的房子在睡了/我还在醒着/在这样的冬夜里/我的周围在睡了/我还在醒着/在这样的冬夜里/我的世界在睡了/我还在醒着/在这样的冬夜里/我的冬夜在睡了/我还在醒着”(《谁能告诉我》),他像一个狡黠的善辩者,轻而易举地玩味着“醒”与“睡”;

不仅如此,散见的佳句随处可拾:“抬头天不荒/低头地不老”(《问西风落叶》);

“独钓流水/钓出了片片鳞光”“抛洒南天/打湿了瓣瓣流火的诺言”(《秋望》);

“ 我坐在母亲辫子上/坐出一肩秋霜”、“今天有暖阳/最适合回家”(《发现》);

“走不过水田/走不出心田”、“最始的收获/最终在荒原”(《风景》);

“笔带日月/袖卷烟霞”(《谁能明了》)

“忍不住纵情朗笑/唤起了既倒的南海”(《我》)

“已是黎明/不见红日”、“用发亮的语言/找个位置加冕”(《写意》)

“与自己的女人一起/流放的思想”(《大雁飞过》)

“一个世界/一个传说/在水下滋养/在水下流放/在水下辉煌”(《青鸟还在树上酣睡》)

“村里有条小河/痉挛数个世纪”(《村里有条小河》)

“日子啊原是水/淋湿了我的眼”、“空气是水/呼吸是水/粮食是水/死也是水/生也是水”(《发现》)

李孟伦的诗,开头与结尾都很讲究,每每妙语叠出,显出智者的圆融。如果我们有心,尽可以摘出若干条孟伦语录,那一定也是珠玑满目的。做到这样,不仅靠的是阅历、识见、灵性,更有一份大海蕴藉的豪放之处。我最喜欢他的《写意》:“云卷云舒九万里/山是山水是水/满眼风雨/打湿了多少心事/提不起/已是长河落日/读我诗文三五篇。”“如今,坐看南天云起/门扉半掩/关不住一山春绿/垒起莺泪的最高花/燃红朝阳/有谁欣赏/一点孤鸿在天边。”

李孟伦的诗作中,母亲的篇幅很多,比如,《母亲,孩儿值时回家》、《又想起母亲》,甚至在《有谁知道》,也是母亲韵味十足的描述。这与他对故乡神圣母性的崇拜,不谋而合。《日落云憔悴》、《日丽风轻》、《我不慌不忙地走过日月》、《让我用肉体深深爱你》、《闲剪一盏灯》、《我向大地要碗早餐》,等等,篇幅虽短小,却拥有大视线,显示着一种超越。而稍长的诗《我站在五指峰巅》写的很满,从诺亚方舟,写到麒麟 ;从南山的南风写到玛利亚的梧桐;五指峰巅到不再逐日的夸父;凤凰,女娲;孔子,耶和华;黄河,长江;地铁,月亮;五角大楼,到东方以及《我从尘土中走来》,架构宏伟,力度坚硬。“生死”、“母亲”、“家”、“海防林”,这些关键词,纠缠在很深的情结里,让他爱得如火如荼,否则,他也不会在长篇巨著里有着更详尽的表述。情结,成为他敏感而良心深厚的爆发点,抑或是激情点。膨胀出来,就是最血性的东西,也成为最感染人的东西。

赏诗犹如听钟,各有各的“好“处。对我来说,于其人于其诗,从来都回避不了大海,回避不了水和月的情怀的。看来,他今生离不开海洋了,伴着潮汐《大海在他的脚下澎湃》;他也似乎永远走不出李白的月光,黑暗里总有浪漫的光亮;他良心深厚,来自海洋潮湿的目光寻觅汶川姑娘“你在哪里?”写给玉树“一个亲近太阳的地方”。 他的骨子里是诗,灵魂是诗,生活是诗,爱也是诗。

日子是绵长的,也是短暂的,该失去的都失去了,只有文字自由无限。只要你愿意,文字就会为你完成时间上的跳跃,空间上的转移,呈现出创作风格的走向。《青黄集》、《走入世纪的瞳孔》、《创世纪》、《太阳之门》、《在万物入睡的地方》相继出版,每一部都凭证着李孟伦作为一个诗人,其精神生命的坚守,超越了世俗,所以他底气十足地放出诗行——“把僵冷的文字燃烧/烘烘这潦倒的时日”。正是养育他的天涯海角,才使得他对自己的作品有着这样宏大的命名。

伴着四本诗集,李孟伦完成了个人之于时代的奏鸣,我知道这有多淋漓尽致。再次读来,已经没有隔阂。熟稔的关系让我对他的诗作有了更深入的解读。这种深入的解读,有了总结和归纳,对于孟仑的文学创作也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在他的新作《万物入睡的地方》,我有了惊喜的发现,这本诗集每一个小辑,都有水有月有生死。这就更加肯定了我对于他诗作脉络最初的把握。

诗情,诗眼,自是他书籍封面下华丽的暗涌。慰藉也好,微妙也罢,都是一种不留遗憾的表白。犹如表演者的独奏,自己成了自己的听众,所谓与灵魂的对话,就是关照内心,不必念及任何人对此的反应。灵魂是不堪装饰的,你太会感动了,反而感动不了别人。无论如何,生命中我们都会留下自己的喜怒哀乐。如果你是文人骚客,它就是你的诗句,你的文字,你的画卷,你的书法硬笔;如果你是常人百姓,它就是你鬓上的雪山,蹒跚的脚步,佝偻的背脊。

我从不轻看诗人,诗人怎么可能是专业的呢?诗完全是迸发,近乎是一个天赋的领域。说山你会近山,道海你会就海。李孟伦久居海南,海风的涤荡,让他的文学细胞不至于淹没在格格不入的商患之中。孜孜追求,自甘寂寞,为自己一切感受化作清纯汹涌的海水,或欢乐,或哭泣。感伤与惆怅,成为沉浊和昏聩的神奇,放歌与低诉全都写在碧波之上,令我们饶有兴致地专注谛视,潜心听远。万泉河畔,五指山巅,海浪潮汐,在“万物入睡的地方,笑看风浪万丈。”是谁赋予了诗人史诗般的生命呢?大海!

他说,无论什么形式的创作过程,无论什么境遇,他都不能放下诗歌。无疑,诗歌不仅贯穿他整个的生活经历,也深深烙进他的心,他的骨骼。因为,串联所有的诗歌,你会发现,他兑现了自己灵魂的承诺,为自然,为生命,为大地,为宇宙,在参差不齐的诗句里找到了着落,用他的诗说:“行走云笺/光灿九天/还大地一片心愿”。

他说,“一个多水的地方/是我可爱的老家”。而且,在我的感觉里,他似乎有着俨如月般的宁静性情,而且,他的诗句无不隐含天人合一的宿命哲理。

于是,读水,读月,读生死……对于李孟伦的诗,我就这样,读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