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乡土磨砺的彩色报业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乡土磨砺的彩色报业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的艰苦生活磨练了刘保成,使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意志。

一个农民的质朴梦想

白河绕南阳而过,在白河的支脉里有一条小河桐河,刘保成就出生在桐河岸边。上世纪七十年代,刘保成高中毕业后,他唯一的选择就是回家务农,但是,不安于现状的他,自学了摄影。人物山水、日月星辰、花草虫鱼等,都成了他摄影的题材。刘保成把对大自然的热爱全都融入到摄影里来。工夫不负有心人,不久,他获得了“中国摄影家”称号。

为了做好摄影事业,1982年,刘保成在桐河街上建起了“桐河美术照相馆”,在他心中,给百姓照相可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吃饭,更重要的是能为百姓服务,能为社会做些事。他为军属、烈属、五保户、教师照相都是免费。1985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保成又成立了“桐河乡农民摄影学会”,河南日报称其为“河南省第一家农民摄影学会”。

刘保成出生于农村、生长于农村,农村的艰苦生活磨练了他,使他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攀高峰的意志。刘保成认为,人的一生都应当为社会多作贡献,这样才算不虚度光阴,自己应该多学知识,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于是,他下决心要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为百姓、为社会服务。几年后,他成了《中部开发报》(后为《中西部开发报》)的一员,身份的转变,给他带来了用不完的劲。刘保成的勤奋程度是一般人所不及的,常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几年后,他被聘为报社的副总编。他的业绩不仅得到报社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同志们的好评,他曾连续多次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坎坷报业

十七年的风风雨雨,刘保成见证了报社的发展历程。《中部开发报》一波三折,在经历了全国范围内的两次整顿之后,刘宝成并没有灰心丧气,他找领导、找朋友说明《中部开发报》能为社会作的贡献,请求让这张报纸继续办下去,而且办成家喻户晓的报纸。刘保成与妻子商议后,把给女儿出嫁的嫁妆钱用作办报经费。从那个时候起,刘保成就把办报当作一生最大的事业来追求。他不顾疲劳,不怕风雨,常常骑上电动车为办报而奔忙着。有时一天要跑十来个单位,早出晚归,忙的时候常顾不上吃饭。无论再苦再累,只要报社能发展,他的心里都是乐滋滋的。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保护好丹江源,把一湖清水送入京津,刘保成四处奔波找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在全球华人界发起征文活动,以楹联的形式来影响社会,为保护丹江水源造势。征文结束,全国各地及海外共收集10余万条楹联,他从中选出优秀作品出了一本名叫《联粹耀京丹》的书,这本书为宣传京丹情增加了一种新载体,受到了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的高度重视。

生态理念与办报梦想的结合

“新闻加公司”是刘保成提出的,这是国内外新闻界从未有过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模式。他提出新闻以采编人员为主,公司以科研机构为主,把高端人才都吸引到报社来。

刘保成始终关注生态与民生问题。如针对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他提出要强调突出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解决中西部的生态保护问题。

刘保成深知,一个单位要想健康发展,走在同行的前列,没有特殊的人才是不行的,只有特殊的人才才能办超过常人的事,才能占领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制高点。

刘保成经过多方打听,在南阳发现了一位研究城镇生态化建设专家,这位专家思想意识超前,思路开阔。他提出的观点让刘保成很感兴趣,比如:建设城镇要把城镇建在树林中,而不是在城镇中种树的观点;把城镇生活垃圾按照一定的距离分点生态化处理,做到没有异味,没有蚊虫,省钱省时,减少噪音等。

“办报纸办得快成个环保专家了。”刘保成笑着说。他的梦还有多远?也许,在中部经济区建设的推动下,他能梦想成真。也许,在全国报刊整顿的大形势下,他的梦只能为梦。但是他的执着,他的信念,令人生敬。编辑/卞瑞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