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作者分析了我国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的现状,阐述了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以及受污染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我国农村环境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环境的污染范围不断扩大。有关调查的结果表明,全国农产品产区农药和化肥污染总体较普遍,在经济发达地区尤为严重。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污灌区、工矿区及工业污染较重的地区。据估算,我国因污水灌溉引起的耕地污染面积为 217 万 h,占耕地总面积的2.3%; 大气污染农田面积 533 万 h,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5.6%。因固体废弃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毁损的农田面积已达13 万 h以上。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我国土壤系统受多环芳烃类污染的已从μg/kg 量级上升到mg/kg 量级,其检出率从不到 20% 上升到 80% 以上。农田土壤中苯磺酸盐、邻苯二甲酸醋、有机染料、多氯联苯等有机污染物的污染也十分严重,不仅使土壤退化,而且已影响农产品的食用安全。

2 农村环境主要污染源

2.1 农膜污染

保护地使用的农膜回收率低,有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影响了土壤通透性,农作物根系生长受阻,导致作物减产。所形成“白色”污染,还破坏了生态环境。

2.2 作物秸秆污染

当前作物秸秆中,除了水稻、棉花、玉米、豆类、薯类的秸秆,其他农作物秸秆大多难以处理。农作物秸秆在田间焚烧既造成浪费资源,又污染空气;秸秆在田间腐烂,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2.3 工业“三废”污染

工业“三废”进入农业环境后,改变了土壤、水体、大气的组成,使其物理性状发生变化,造成农作物死亡、减产,污染产地环境。

2.4 农药及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

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大气、土壤和水体的污染,破坏了生态环境。长期以来,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上反复单一超剂量地使用农药,使农作物一直处于农药的淋浴状态。而农药有效利用率低,大量农药流失到土壤中,造成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农药包装物随意抛弃,造成土壤和环境的污染。

2.5 化肥污染

由于农田化肥使用量大,利用率低,化肥过量的施用及流失不仅造成浪费,同时造成产地环境的污染。长期偏施化肥,有机肥减少,使土壤酸化,团粒结构破坏,土壤板结,保肥保水能力降低。特别是氮肥使用过量,造成亚硝酸积累。另外,化学肥料中的一些杂质,往往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影响土壤结构质量。

2.6 生活垃圾污染

农村生活垃圾乱堆乱扔,河边、地头、宅前屋后到处都是。特别是买菜购物用的塑料袋,水上、路上、田里、房前屋后,随处可见。城镇生活垃圾部分也直接进入农田,对农田造成污染。

3 农业产地环境受污染的原因

3.1 农村环保机构及监管体系不完善

许多乡镇缺乏甚至没有环保机构,环境保护资金严重短缺。对于环保规划、环保宣传从未列入工作范围。同时,环境监管体制不适应农村可持续发展。由于农村地大面广,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使得农村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

3.2 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投入明显不足

尽管各级政府对农村环境问题也投入了相当的资金,但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仅靠这些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农村环境建设的需要。

3.3 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

农民的素质较低,不知道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没有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意识,照用禁止使用的农药,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和堆放,普遍存在滥砍滥伐、滥捕、滥猎现象,这些都对农产品产地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3.4 基层政府不注重环境保护

农村一些基层政府为了发展该区域经济,实现农民生活小康,在工作中,过度重视经济收入,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但实际上,生态环境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

4 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措施

4.1 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控制产地环境污染

根据农业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通过采取农业、生物、工程措施,严格工业“三废”排放管理,加强废水排放农田灌溉渠道的合格检测措施,对固体废弃物堆放处理和城市生活垃圾、畜禽养殖带来粪便污染和作物秸秆焚烧对大气污染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4.2 加强农产品产地管理,减少产地环境污染

对农田环境实行特殊保护、管理和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农田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及农业生产环境管理规章,制定污染防治与消除应急措施;合理规划与调整区域工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定期开展区域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提高区域农业生产环境质量整体水平,开展对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加强对水、土、气的管理,实行规范化生产。

4.3 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科技下乡、广播电视和宣传栏等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法》和《农业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案例进行跟踪报道,让工矿企业和人民群众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形成,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危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觉性。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农业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4.4 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农业清洁工程建设

推进乡村清洁工程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净化水源、土壤和庭院,实现生态平衡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三废”( 农村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 变“三料”( 肥料、燃料、饲料) ,有效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4.5 构建安全预警系统,为农业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做好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的设计与构建工作,保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特别关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在构建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时,应尽可能地考虑农产品的污染链,将污染源、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形态、污染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联系起来考虑。近年来,GIS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预警系统提供了保障,为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农产品的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管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

4.6 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把现代科学技术融入传统农业技术,二者有机结合;把农产品生产、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农业资源高效利用通盘考虑; 逐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力度,发展生态农业,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使用无公害农药,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提倡和推广使用有机肥料; 逐步取消小型养殖场,支持创办大规模畜禽饲养。要把农林牧副渔各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具有生态合理性、功能良性循环、能耗低的新型综合农业体系,实现高产、优质、高效与持续发展目标,达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5 结束语

由于我国农民环保意识差,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比较普遍; 同时缺乏科学指导和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不科学,造成农产品产地土壤、水体、大气的严重污染,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农灌水水质,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等是影响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且土壤重金属背景值残留较为稳定,一旦对产品造成污染,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不能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解决此类问题,除加强教育和严格执法外,还必须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优良的产地环境。因此,笔者对农业产地环境主要污染源以及受污染的原因进行了概述,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农业产地环境的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李秀和. 产地环境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关系[J]. 农产品加工,2010(5).

[2]杨英,陈金思.我国农田污染分析与防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