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村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村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的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供电企业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是赢取消费者、占据市场、确保自身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供电营业窗口作为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平台,是供电企业服务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营业窗口建设,逐步规范窗口各项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就如何提升农村地区供电营业窗口服务水平,从提高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强化硬件管理、完善窗口制度建设以及服务监督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以供广大供电营业窗口管理和服务人员参考。

关键词:农村;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

作者简介:刘昕(1971-),男,北京人,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工程师;刘金东(1979-),男,北京人,国网北京平谷供电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工程师。(北京 101200)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6-0210-02

供电企业是服务社会和广大客户的基层组织,在保障能源供应、服务国计民生、建设和谐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责任。营业窗口作为供电企业直接面向客户的服务平台,是企业服务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是企业履行相关责任和使命的前沿阵地,其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印象。长期以来,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供电营业窗口建设工作,在服务中促创建,在创建中促服务,分步实施、动态管理,逐步规范窗口各项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然而,作为农村地区的供电营业窗口,面对服务面积大、基础设施薄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殊情况,如何做好窗口服务工作,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供电营业窗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农民生活逐年改善,机械化生产、电气化生活在农村逐步推广,电视机、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得到迅速普及,农村的用电量日益增大,以每年约10%~15%的速度持续递增。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电力供应的依赖性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农村地区供电营业窗口既是为客户提供各项服务最直接、最前端的场所,又关系到供电公司对外的整体形象。北京市电力公司自推行规范化供电营业窗口创建工作以来,各级营业窗口有了统一的服务标准、工作任务以及配置标准,窗口服务规范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然而如何更好地服务农村地区,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员工的服务意识仍未完全转变,主动服务、自觉服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二是农村供电营业窗口硬件环境较为落后,人员配置不足,不能满足业务增加与服务提升的需求;三是营业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规范有待提高,需要提升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四是营业窗口内虽然部分服务人员达到了较高服务水准,但整体服务水平需进一步提升;五是主动接受监督和自我加压的力度还不够全面,客户满意度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二、供电营业窗口服务提升策略与措施

供电营业窗口的优质服务不能一味地停留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的表象化服务层次上,而是要结合农村地区自身特点,围绕客户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把优质服务与解决客户实际用电困难紧密结合起来,在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的改变上下功夫,为广大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1.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培育服务文化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行动的自觉性,因此提高供电营业窗口的服务水平,应先从转变人员的观念入手,建立员工服务文化理念。过去在计划经济和电力短缺的条件下,有些客户连用上电都无法实现,对服务更不会有奢求,随着电力供需关系的变化,广大电力客户对电力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从能用上电到用好电,乃至要求更高水平的服务,这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首先必须让员工从思维方式上进行深刻的清理,适应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认识到改善服务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转变观念。清楚企业的服务理念、服务宗旨、服务目标和本行业的服务性质。其次要端正待客情绪和情感。人们常说“顾客就是上帝”,“顾客永远是对的”,其实这就是对员工待客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客户得到充分尊重的情况下,整个服务过程才算是真正成功。

2.加强人员配置,完善“硬件”服务设施

服务设施和服务人员的齐备是优质服务实现的基础,又是优质服务实现的前提条件。针对农村营业窗口普遍人员缺少的现象,要根据业务量来合理确定服务人员的配置,结合工作实际调整人员配置,如果条件具备,开展24小时服务业务(人工或自助),全方位服务农村客户。农村供电营业窗口的数量、位置、等级设置,应根据供电服务的客户类型、服务范围以及服务客户数量等综合考虑。对于山区的服务工作,由于地域面积大,客户数量少,为了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可以采取上门或者预约集中服务的方式,弥补服务窗口的不足。

农村地区营业窗口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大部分依建在农村供电所内,且建设年限已久,窗口内外部环境较为恶劣,这就需要根据窗口和供电所的完善程度,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供电服务场所的建设。同供电所一并改造提升窗口环境当然最好,但供电所没有近期的改造计划,可将营业窗口单独进行改造,或在农村城镇中心或人口密集区新建窗口,建设不需奢华,要舒适、温馨,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细节方面,营业窗口内部要安装电费查询触摸屏,可以让客户方便、快捷地查找、打印所需要的电费账单,在减少服务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可以减少客户排队等候的时间;窗口内布局要充分尊重客户的需求和营业的便利性,配置一些以备农村客户不时之需的打气筒、充电器等便民设施,使客户享受到贴心的服务。

3.完善制度,加强培训,提高技能

在用户看来,供电服务人员的服务是整体电力供应的重要部分,通过直接接触客户的服务人员,可以感受到电力公司的形象和管理状况。因此,营业窗口服务人员承担着展示公司形象与电力销售的双重任务。由于窗口服务属于与用户“高接触度”的服务环节,各级领导应该重视对这些人员的选择与任用,并注重培训教育。

提高窗口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规范要突出行业特点,适应农村特色。一是要强化制度建设,从规范营业窗口人员的服务行为、办事程序、工作纪律等入手,制定完善服务规范、运营管理制度、业务规范等各项窗口工作标准。二是要强化程序建设,严格遵守业务流程和时限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窗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确定工作职责要求,促进程序正规流转。三是要强化技能培训,强化学习。不仅包括业务技能的培训,更应加大对服务技能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技能。

对窗口人员的培训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培训方法上,坚持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紧紧抓住班组长这一群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传递和普及作用,带动本窗口全体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二是在培训内容上,不但有相关业务、制度的培训,还要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对待人接物、服务礼仪、日常规范等进行专项培训。三是在培训手段上,做到动静结合。要有书面的东西,还应加强直观的视频录像培训和现场模拟培训等,增强培训内容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四是在培训的进度上,规范化提升力度不能过于着急,因为农村地区的窗口规范化创建处于起步阶段,需循序渐进,稳步提升。

4.创新机制,发挥模范示范效应,带动提升窗口整体服务水平

自古以来,榜样的力量如同一面旗帜,照耀、激励着身边的人,在农村地区的营业窗口内,榜样的模范示范效应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农村营业窗口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员工普通话不敢说,有的员工服务礼仪不好意思用。当然,不乏非常优秀的员工,这就需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推行“星级窗口”、“星级员工”等活动,为员工搭建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挖掘出可以带动其他员工成长的“榜样”员工。同时,还可以把“榜样”员工植入需要提升的窗口内,把需要提升的员工植入“星级窗口”,用示范效应提升整体服务水平。让员工从那些具有可信度和感染力的榜样中受到教益与带动,从而产生“榜样能为,我亦能为”的心理认同和工作自信。以个体带动整体,以整体推进个体,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水平,使广大窗口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真正激发学习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

5.加强监督,促进窗口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农村地区营业窗口规范化要以创建促服务,加强对窗口服务质量的监管,持续提升窗口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强化阳光建设,将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向老百姓公开,诚恳接受监督。为此,对窗口各项工作要实行动态管理,在强化日常监督和考核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开展对窗口服务的抽查和暗访活动,采用社会监督、职能管理监督、内部监督等多种模式,实现服务管理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形成服务的“闭环”管控流程,堵塞漏洞,不断提高客户对窗口服务的满意度。

三、结束语

供电企业的优质服务工作已经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农村地区供电营业窗口规范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本企业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对促进行业作风转变,贯彻“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决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它涉及到员工的思想、行为、企业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深入细致的工作。服务意识要更新、服务技能要加强、服务举措要全面、服务手段要多样、服务管理要到位,只有对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并形成符合本行业实际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服务体系,才能真正使供电窗口服务更加贴近社会,更加贴近农村老百姓,向全社会展现国家电网文明高效、真诚服务的形象,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刘运龙.电力客户服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3]覃曦.服务制胜[M].北京:中国财富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