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夏季病毒通缉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夏季病毒通缉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盛夏,炎热的天气和潮湿的气候,万物生机勃勃,当然,也为病毒生长提供了最好的土壤。纵观整个病毒和人类的历史,斗争都是主旋律,虽然人类也取得了几场漂亮的胜战,但大部分时候,不能不说,都是处于被动状态。在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病毒面前,人们往往束手无策。难道,人类只能认输?当然不是,人类自身的免疫力是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虽然病毒有着极其凶残的一面,可一旦切断了它们传播的途径,病毒就只能是没有生命力的存在;何况,人类还拥有疫苗——这个对抗病毒的利刃;更何况,一些抗病毒类药物也在逐步研发中,能够让已经感染了病毒的人也得到有效的治疗;在这个夏天,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时期,你做好充分准备了吗?

病毒,是什么?

说起朊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许你会不知所云,但提到“疯牛病”“艾滋病”,你一定会恍然大悟。在与病毒的拉锯战中,人类究竟了解多少其中的奥秘?

活的还是死的?

早在细胞、动植物和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已经存在于地球上了,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但从严格意义上说,病毒还不能算是一种生命体,因为它不具有细胞结构(生命体的最基本单元)和自身的代谢系统,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是一个非生命体。它们又拥有遗传物质,接受大自然的优胜劣汰,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和繁衍。当它们遇到宿主细胞,就会通过一系列动作,显示出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

人体,被觊觎的对象

病毒一直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所有的生命体都是它觊觎的对象。所有的病毒都具有一种本能,那就是“感觉到”或“识别”某种蛋白。这些蛋白就像被苍蝇盯上的蛋,一旦机体出现感冒、发烧等免疫力低下、防守失控的情形,病毒就会抓住机会,通过鼻、口或者皮肤上的伤口进入宿主体内。

免疫力,抗毒的第一道防线

抵抗病毒的第一道防线是人体固有的免疫系统,但它并不具备针对性,只能通过干预病毒的RNA来杀死一部分病毒;第二道防线是获得性免疫,它能够根据病毒产生有针对性的抗体,其中的IgM抗体能够有效地中和病毒,而IgG抗体能够识别曾经入侵过的病毒。

人类与病毒的拉锯战

免疫系统能够帮助我们抵御一部分病毒,但对另一些则束手无策。直到20世纪晚期,抗病毒药物才出现。同抗生素不同,特定的抗病毒药物只针对特定的病毒。另外,抗病毒药物通常并不会杀死病原体,只是阻止它们在人体中的成长和繁殖。但是,在用药物清除病毒时,很难不对其他健康细胞造成伤害。因为目前最有效的抗病毒方式是接种疫苗,未雨绸缪地给人体先“安装”上能够对抗某类病毒的免疫力。

病毒凶猛

朊病毒(Prion)

朊病毒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是因为影响全世界的疯牛病。朊病毒和一般病毒比起来,蛋白质更为稳定,用低于400摄氏度的加热方式也无法将其完全灭活,普通的理化消毒、冷冻、干燥等灭菌方法更难以将其灭活。朊病毒的传播途径包括食用动物肉骨粉、牛骨粉汤;医源性感染,如硬脑膜移植、角膜移植、输血等。朊病毒存在变异和跨种族感染,具有大量的潜在感染来源,主要为牛、羊等反刍动物。所以,未知的潜在宿主可能很广,传播的潜在危险性也不明朗,很难预测和推断。朊病毒可感染人体多个器官,包括消化道、神经系统、血液。预防难度大,人畜一旦发病,6个月至1年的死亡率为100%。

轮状病毒(Rotavirs)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肠胃炎,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者会出现脱水症状。全世界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幼儿死亡人数大约为90万人,其中大多数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为2个月~5岁的婴幼儿。不过轮状病毒有很多种类,目前的检验设备只能验出有该病毒,无法查出病毒属于哪一类型,因此打疫苗后仍有机会感染,不过接种后就算受到感染,有80%的几率可避免出现重症。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即小儿麻痹症。成人也可能感染,感染后病情大多比较严重,会引发瘫痪。带病毒的唾液和粪便污染饮食,经口摄入为本病主要的传播途径。被病毒污染的双手、用品、玩具、衣服及苍蝇等皆可成为传播媒介,饮用水被污染常引起爆发性流行。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药物,对该病的控制主要依赖于疫苗的使用。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它能破坏人体的免疫力,导致免疫系统崩溃,发展到最后就是艾滋病。这种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导致了近3000万人死亡,接近4000万人受到感染。据估计,中国的感染人数接近80万,居世界第14位,但其中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被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辅助T淋巴细胞,一旦侵入机体,病毒将和细胞整合在一起,终生难以消除,潜伏期长,死亡率高。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人体外的生存能力极差,不耐高温,在56℃的条件下30分钟即失去活性。常温下只能生存数小时至数天,但如果在室温下的液体环境中,则可以存活15天。2009年,一项由美国支持的医疗试验发现,疫苗能将感染病毒的风险大大降低,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具有一定免疫效果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苗。

人瘤病毒(HPV)

这种病毒感染与不安全的有关,同时也可通过密切接触、医源性污染以及母婴之间感染。人瘤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能耐受干燥并长期保存,加热或经福尔马林处理可灭活。研究显示:性生活频繁的女性有50%的人会感染一种以上的该病毒,但有60%以上的人在六个月后能够靠自身的免疫力将其排除,而有30%以上的人会发展到高度的上皮病变,只有不到10%的人才会变成子宫颈癌。人瘤病毒疫苗已经应用于临床,高危人群可提前选择接种。

病毒性脑炎

每年7~8月份都是儿童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一旦孩子出现高烧、严重的头痛、呕吐、脖子痛的症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许这些就是病毒性脑炎的前兆。

易感人群:儿童

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脑炎,其中最为常见的即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其他的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每年的7?8月份都是病毒性脑炎的高发季节。高温干燥的气候适宜病毒的繁殖,再加上天气炎热,儿童的饮食、休息不规律,容易造成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病毒则会趁虚而入袭击人体。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会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亦可由病毒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病毒入侵脑组织后可直接破坏神经细胞,或进一步激发宿主反应,损伤神经系统,如血管周围炎、血管坏死和内皮增生等。

临床症状

儿童多见,成人也可罹患。临床表现会因患者年龄、免疫状态和病毒种类及亚型的不同而异。孩子常常先有全身不适的感觉,像是患了感冒,很快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的症状。但是“病脑”呕吐的一个典型特点不是先恶心再吐,而是喷射性地猛然吐出。还有一些儿童不发烧,仅有头痛、呕吐的症状,这时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全面检查确诊。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很快出现昏迷、惊厥(抽风),随之出现面神经麻痹、呛咳、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症状。“病脑”的预后好坏与病变的范围和病情的轻重有很大关系。病情较轻时,预后往往良好。如果昏迷时间过长,频繁惊厥或脑缺氧时间过长时,预后多较差。因此,当发现孩子有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另外,可能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光、肌肉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乏力等,以及脑膜刺激症候,如头痛、呕吐、颈部轻度强直。患儿的病程常超过1周,成年人会持续2周或更长。

抗毒计

1.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疗法和防治并发症。西药主要用来对症治疗,发热时可用退热镇痛药,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用甘露醇、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脱水剂。

2.一旦孩子患了“病脑”,就需要住院进行正规、系统的治疗,疗程要足,轻型患儿一般治疗10~15天就会恢复健康。

3.急性期过后,可以适当活动,饮食上注意补充富有营养的食物,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4.预防感冒与肠道感染,按时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乙型脑炎等疫苗。

5.居住环境一定要注意灭蚊、防蚊。

6.如果出现下列情况:高烧、严重的头痛、呕吐、脖子痛,特别是向前低头时,感到脖子僵硬,皮肤上出现红色不规则的淤点或紫疹、畏光、嗜睡和妄想、婴儿囟门突出、婴儿突然爆发尖锐的哭叫声等,应及时去看急诊,以免贻误病情。

肠道病毒

它虽然叫肠道病毒,但并不会引发肠胃炎,而是引发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

易感人群:3岁以下的婴幼儿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被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密切接触传播,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炎,重症患儿可出现肺水肿、脑炎等。最常见的肠道病毒为EV71,它在低温时很难存活,所以常常在每年的4?9月高发。浓度为1%?3%的漂白粉溶液即可有效杀死肠道病毒。

相关链接:

1957年,新西兰曾暴发了肠道病毒疫情,很多3岁以下的孩子先后出现了手足发红等症状,并有孩子死去。

1969年,保加利亚暴发了肠道病毒疫情,并有多名致死病例。

1998年,台湾地区EV 71大流行,同时统计数据发现:三岁以下的幼儿几乎都缺乏EV 71抗体。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肠道病毒从咽部或肠道侵入人体,在局部黏膜或淋巴组织中繁殖。如果病毒由局部排出,会引发局部症状。如果病毒继续侵入淋巴结,并由此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则会出现血管变态反应和组织炎症。当病毒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危害最严重。细胞融合、血管炎性病变、血栓形成可导致缺血和梗死。

临床症状

患儿感染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发热同时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出现口腔黏膜疱疹。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样表现。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出现在手掌和足底,也可能出现在臀部。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抗毒计

1.凡发现有发烧、皮疹等手足口病症状的孩子,首先应该就地隔离避免接触,不要再送托儿所、幼儿园,并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因为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所以患儿的用具也要和家人的分开。

2.谨防密切接触。肠道病毒感染主要通过唾液、疱疹液、被粪便污染的食物和物品密切接触传播。避免粪便、口鼻分泌物污染水与食物,彻底处理好孩子的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尿布、衣被要洗净消毒再用,可经阳光暴晒;孩子的奶瓶、餐具等日常用品可经常用肥皂、84消毒液消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孩子需要改掉吮吸手指的习惯;远离垃圾及不洁环境;彻底洗手。

4.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成人同样。因为成人虽然不高发,但也有可能感染,并且成人感染后没有症状,为隐性传染源,更加危险。

5.哺乳女性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清洗。

6.目前肠道病毒感染中除了脊髓灰质炎病毒有疫苗外,其余肠道病毒均无有效疫苗,且没有特殊的治疗药物,所以预防仍然是关键。提倡服用双歧杆菌等益生菌。

7.在病毒流行季节,加强自身免疫力是必须的。饮食上可适当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同时尽量选用含有某些抗病作用的食物,像大蒜、姜、绿茶、银耳、百合等。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梨、菠萝、葡萄等也都有益于免疫系统。

病毒性肝炎

1.2亿,可能在整个人类历史上,也没有一个这么庞大的患病人群,这就是中国目前的乙肝病毒感染现状。

目前已经能够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型五种。

甲肝病毒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的高温30分钟,室温一周。在25℃的环境中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甲肝病毒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

乙肝病毒的抵抗力较强,但65℃的水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乙肝病毒。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乙肝病毒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

丙肝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丁肝病毒是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赖于乙肝病毒的帮助,因此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乙肝病毒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

戊肝病毒不稳定,对高盐、氯化铯、氯仿敏感,反复冻融(-70℃?8℃之间)及在蔗糖溶液中活性会降低,但在碱性环境中较稳定。

相关链接:

2007年,非洲乌干达北部地区发生了近年来最大的一次戊肝暴发流行,累计发病人数达到10,196人,死亡160人。

1986年,中国新疆南部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三地,暴发了截至当时为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戊肝大流行,共发病119,280例,死亡707人,其中414人为孕妇。

1988年,上海发生因食用不洁毛蚶而引起的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造成30万市民染上肝炎,31人直接死于本病。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

甲肝病毒及戊肝病毒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进入肠道并出现在粪便中。这个过程中,病毒侵犯的主要是肝脏。一般认为甲肝病毒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是其免疫病理反应损害了肝脏。戊肝患者主要由戊肝病毒直接导致细胞病变。

乙肝病毒对肝脏的损害机制较复杂,多数学者认为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免疫应答介导肝细胞坏死及炎症。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病毒和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等。

临床表现

虽然五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不同,但临床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容易被误认为是感冒或胃炎。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能异常、肝脾肿大。有的患者还出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表现为淤胆型肝炎的特点。

五种肝炎的病程不同,病程在6个月之内的为急性肝炎,病程超过6个月的为慢性肝炎,后者有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甲型和戊型肝炎只会急性发作,而其他三种则要根据情形予以确定。

易感人群

甲肝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极少转为慢性或重症肝炎,一般预后良好;而戊肝患者以青壮年和老人居多,其中孕妇和老年人的发病严重且病死率高;乙肝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4~10岁是发病的第一高峰,20~40岁是发病的第二高峰,40岁以后乙肝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且男性多于女性。

抗毒计

1.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均不需要抗病毒治疗,主要的治疗是辅以适当的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等,避免饮酒、疲劳,避免使用损肝药物。同时强调早期卧床休息,至症状明显消退,可逐步增加活动,以不感到疲劳为原则。出院后仍应休息1~3个月,恢复工作后应定期复查半年到1年。

2.急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基本同上,至于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则需要根据患者乙肝DNA及乙肝五项的情况来定。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若具备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在上述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3.丙型病毒性肝炎,无论急性还是慢性,只要能够检测到丙肝病毒RNA就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4.甲型、戊型肝炎按消化道疾病的隔离措施,如加强水源管理、提高环境卫生、注意食品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目前还有甲肝疫苗可用于预防甲肝。

5.乙肝及丙肝按血液传播性疾病来预防,如不共用剃须刀及牙具等,理发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应严格消毒及性接触时使用安全套。目前已有乙肝疫苗,可预防乙肝个体间的传染(包括阻断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疫苗全程需接种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疫苗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3针疫苗。对于阻断母婴传播时,还须于婴儿出生后24小时(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在不同部位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目前在我国,已经进入三期临床试验的是治疗性乙肝疫苗,它可以弥补现有乙肝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足,既能持续保证免疫调节,又能抑制病毒复制甚至完全清除病毒。

6.目前,丙肝尚无有效的疫苗问世,预防的主要措施就是消毒。丙肝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较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

7.不论是哪种类型的肝炎,患者都不应持有悲观烦躁的情绪。有些肝炎患者担心病情迁延不愈,害怕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或苦恼于人们对他们的回避或歧视,因而长期情绪忧郁、脾气急躁,这不仅会使病情加重,甚至会造成治疗失败。

病毒性疱疹

疼痛不堪的带状疱疹,羞于示人的梅毒,反复发作的口疮……这些疾病看来毫无关联,其本质却都是疱疹感染 。

疱疹病毒成员繁多,根据其理化性质分为α、β、γ三个亚科。疱疹病毒感染的宿主范围广泛,可感染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常见的有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带状疱疹3种类型。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疱疹病毒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和性接触传播,疱疹病毒可经口腔、呼吸道、生殖道黏膜和破损皮肤等多种途径侵入机体。人类感染非常普遍,可达80%~90%。6个月以内的婴儿多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抗体,一般1岁之后才会发生原发性感染。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会产生中和抗体,可持续多年。但这种免疫力只会将部分病毒清除,还有一部分病毒以潜伏的状态持续存在,与机体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不引起临床症状。当机体发热、受寒、日晒、月经、情绪紧张,使垂体或肾上腺皮质激素遭受某些细菌病毒感染时,潜伏的病毒会激活增殖,疱疹性角膜炎、疱疹性宫颈炎等可反复发作。如果孕妇感染疱疹病毒,可通过胎盘影响胎儿,易发生流产,或导致胎儿畸形、智力低下等先天性疾病。另外,约40%?60%的新生儿在通过产道时被感染,出现高热、呼吸困难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其中60%?70%的受感染新生儿可因此死亡,幸存者中后遗症可达95%。

生殖器疱疹

生殖器疱疹一般从接触到发病约为2?10天,整个病程可持续20天左右。患者及带病毒的唾液、尿液、粪便、体液中都含有病毒,可经密切接触、接吻、等多种方式传播,通过皮肤、黏膜感染。

男性好发于、冠状沟、尿道口、、大腿和臂部等处。肉眼可见到大小不等的水疱及破裂后的糜烂面,并且有少许脓性渗出物,破溃的患处是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毒入侵的门户。首次发病者在头三个月内的传染性较大,有的人一生发病一次,反复发作者常常在原处发病。

女性好发于、、、肛周或阴道。约90%的病人,病毒可同时侵犯子宫颈,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变性或下腹疼痛,可并发宫颈炎和子宫炎。后期炎症波及尿道、膀胱时,会出现排尿困难、尿痛、尿频。严重者可发生尿潴留等现象。此外,还会有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如发热、全身不适、头痛、颈项强直、脑膜炎和骶部神经系统功能不全等。

易感人群:成年人

抗毒计

1.中西医结合能对生殖器疱疹病毒进行控制并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增强抗病毒的能力。

2.患者不必过分紧张,应规律生活,加强锻炼,忌烟忌酒。经正规治疗后,随身体免疫力的增强,复发次数会逐渐减少或不再复发。

3.病毒携带者不一定都有临床症状,因此患者的应积极进行检查治疗。

4.治疗期间应避免,包括使用的性生活,因为不能完全隔断生殖器疱疹的传染。

5.目前,尚无有效的生殖器疱疹疫苗应用于临床,因此孕妇在孕期前3个月应该进行TORCH(俗称致畸五项)检查。其报告为阳性可能提示过去曾受感染,或者正在受新的感染,因此对于阳性者需要做动态观察。如果1~2周后复查,阳性指标继续上升,提示孕期有病毒感染,需要进一步观察胎儿,如果胎儿畸形,应该终止妊娠。确认患生殖器疱疹的孕妇分娩时最好进行剖腹产。

6.对易沾染病毒的生活用品应加强消毒,洗晒。

7.为减少再次感染,应改变不安全的方式。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和水痘系同一病毒引起的不同临床表现。初次感染后,临床上表现为水痘(儿童多见)或呈隐性感染。免疫力低下时,如某些传染病、恶性肿瘤、全身红斑狼疮、外伤、放射治疗、使用某些药物(如砷剂、免疫抑制剂等),尤其是神经系统障碍时,均可激发该病毒,这时发病即为带状疱疹。

临床表现:患者会出现全身不适、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腹泻、排尿困难等症状,病变处对任何刺激均十分敏感,如轻微触摸则可引起剧烈疼痛。好发于侧胸、股、腰腹、颜面及四肢等部位。如沿三叉神经眼支发病则较严重,可引起角膜溃疡、全眼球炎甚至失明。

易感人群:多为成年人,偶见儿童

抗毒计

1.治疗上,主要是止痛和防止继发细菌感染。可用1%樟脑、5%硫磺炉甘石洗剂、0.5%新霉素软膏加扑粉外用,同时注射维生素B12。必要时,可注射转移因子或丙种球蛋白。

2.治疗的同时,应查出诱发带状疱疹的疾病并进行治疗,才能彻底根治。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引发的疾病,多为急性传染病。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伏于人体正常细胞内。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大多无临床症状。正常人群中约有50%以上为本病毒的携带者。单纯疱疹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病毒就会被激活而发病。研究证明,复发性单纯疱疹患者会有细胞免疫缺陷。

临床症状:大多会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呈簇集性水疱群,自觉症状轻,皮损局部有灼热感。病程短、反复发作,在发热或胃肠功能紊乱时发生,即可诊断。如果发于面部,皮疹多数沿三叉神经或面神经的分支分布,基底炎症明显,呈带状排列,伴有神经痛。如果是脓疱病,脓疱周围红晕明显,有蜜黄色结痂,多见于儿童暴露部位,夏秋季节多见。

易感人群: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成年人高发;脓疱病多发于儿童;脓疱性口角炎6个月到2岁的患儿症状严重,成年人症状较轻。

抗毒计

1.不要过分紧张。有的患者皮肤上可能会出现大疱、血疱,甚至糜烂,但治疗得当的话,10天左右即可痊愈,治愈后一般不会复发。

2.预防继发性细菌感染。不要摩擦患处,避免水疱破裂,可外用中草药,促使水疱干燥、结痂。保持皮肤清洁,每天洗澡,炎热天气可以每天洗2~3次。衣着要适宜,不要出汗过多。保护皮肤不受损伤,衣服和被褥要柔软。勤剪指甲,以免抓伤表皮。

3.老年重症患者,尤其发生在头面部的带状疱疹,最好住院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4.某些患者在皮损完全消失后,仍遗留有神经痛,这时可采取针灸、理疗等方法缓解疼痛。

5.这种感染有传染性,因此应该避免与病人接触,并且要勤洗手。

6.这种感染多提示身体免疫力低下,因此应该多休息,调整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

病毒性感冒

虽然冬春季节是甲流高发的季节,但夏季预防流感同样重要!为躲避室外的高温,人们会长时间呆在有空调又不通风的环境中,所以更容易被病毒侵袭。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能在人类及动物中流行。它会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借由空气迅速传播,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暴发。根据其抗原性,可将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甲型流感病毒有着极强的变异性,乙型次之,而丙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非常稳定。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和N抗原不同,又分为许多亚型,例如1997年香港首次报道的H5N1型禽流感,2009年的H1N1型猪流感,另外还有高致病性的H7N7、H9N2等禽流感病毒。这些病毒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一旦感染具有人与人的传播能力,因此具有很大的潜在威胁。

流感病毒的抵抗力较弱,不耐热,在56℃的情况下30分钟即可使病毒灭活。室温下的传染性很快会丧失,但在0℃?4℃的情况下能存活数周,—70℃以下或冻干后能长期存活。病毒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乳酸等化学药物也很敏感。

相关链接:

1918~1920年,H1N1在全世界暴发,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瘟疫,造成的死亡总数估计约2000万人。

1957~1958年,H2N2(称为甲2型)型流感流行于中国贵州,后传播到全国,又经东南亚和日本传播到全世界。H2N2型病毒出现后,H1N1型病毒即在人群中消失。

1968~1969年,在中国广东和香港地区,H3N2(称为甲3型)型流感流行。传播路线与H2N2型相似,1969~1970年波及全球。H3N2病毒出现后,H2N2型病毒在人群中消失。

1976年,美国猪流感小暴发,后证实为甲3型和猪流感的混合流行。

1977年,新甲1型(H1N1)出现。当时,甲3型并未消失,出现甲1和甲3型在人群中并存的局面。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在墨西哥开始暴发,后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截至2009年12月27日,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已造成至少12220人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到2012年3月为止,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人感染过H5N1型禽流感,其中248人死亡,死亡率为63%。

它为什么会让我们生病?

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通过打喷嚏、咳嗽、说话将病毒散播在空气中,感染他人。健康人也可能由于使用患者的毛巾、脸盆或餐具等感染病毒而得病。病毒的潜伏期取决于侵入的病毒量和机体的免疫状态,一般为1~4天。

进入人体的病毒,如果不被咳嗽反射所清除,或不为机体中的非特异性抑制物灭活,则可感染少数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引起细胞产生空泡、变性并迅速产生子代病毒体扩散至邻近细胞,再重复病毒的增殖周期。病毒可降低呼吸道黏液层的黏度,并在短期内使许多呼吸道细胞变性、坏死乃至脱落,造成黏膜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加,从而产生鼻塞、流涕、咽喉疼痛、干咳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当病毒蔓延至下呼吸道,则可能引起毛细支气管炎和间质性肺炎。如果侵袭肠黏膜,则会引起胃肠型流感。在症状出现的1~2天内,随分泌物排出的病毒量较多,以后则迅速减少。无并发症的患者发病后第3~4天就开始恢复。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婴幼儿、儿童、老人以及慢性病(心血管疾病、慢性气管炎和糖尿病等)患者发病率高,病死率低,死亡通常由并发细菌性感染所致。

抗毒计

1.感冒发热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减少活动。住所要经常通风,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多饮开水,吃清淡和稀软的食物。

2.忌烟酒,以免刺激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加重症状。忌食油腻、煎炸的食物,少吃或不吃鱼、肉、荤腥等食物。发热较高时可用冷水擦身或温水擦身(水温以32℃~34℃为宜),或用30%?50%的酒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或头枕冰袋。

3.忌乱服药。感冒要辨清是病毒性感冒还是细菌性,对症下药才能奏效,血象检查是医院最常规的检查手段。发烧期间一般不宜进补品。

4.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婴幼儿、孕妇、老年人和接触人流较多的服务人员等。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性,每年引起流感的流感菌株可能都会有变异,所以应每年注射。育龄女性最好保证在计划怀孕的当年注射。

细菌还是病毒?

人们在就医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感冒初期说是病毒感染,可过几天又说是细菌感染,是医生诊断错了吗?其实不然。人们的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到感冒的中后期,又会继续感染上细菌,也就是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所以,说法变了并不奇怪。治疗两种不同的感冒,需要对症服用不同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