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质综合分析识别低阻油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质综合分析识别低阻油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低阻油层的特殊性造成识别困难,根据低阻油气藏的成藏规律,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沉积规律,结合录井油气显示,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分析可有效识别低阻油层的含油性,并适时通过试油、生产动态情况,总结对低阻油层的认识。该方法在油田开发生产实际方面简单实用,可以达到“水层”中找油的目的。

【关键词】低阻油层 地质方法 应用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和对油层的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愈来愈多地发现了与常规意义上不同的各类特殊类型的油层,其中低电阻率油层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类。

低阻油层,是指那些地层电阻率小于或接近于围岩电阻率,或者与水层电阻率差别不大甚至出现相互交叉变化的油层。而油层电阻率虽然高于邻井水层和邻近泥岩层的电阻率,但低于通常所说的油气层电阻率范围(3~10Ω・m),也属于低阻油气藏。

低阻油层是油田开发后期调整挖潜的重要潜力类型。本文从油气成藏原理入手,提出识别低阻油层的地质综合分析方法。

1 低阻油层成藏因素

国内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的众多研究成果表明:引起油气层低电阻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储层外部因素(钻井液侵入等),又有储层内部因素(低含油饱和度、高束缚水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附加导电性的矿物等),具体各因素在低阻成因上起的作用见。总之,低电阻率油层的形成是由于沉积、成岩、构造变化、成藏、钻探过程中造成储层岩性、物性、流体性质的变化,从而导致电阻率表征含油性的能力的下降。

2 低阻油层地质综合分析

油气藏的形成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任一油层的存在必然符合区域油气成藏规律,因而在掌握区域油气运移、聚集规律的前提下,能够通过地质方法对同一沉积单元内具有类似沉积及电性特征的低阻地层进行研究。

2.1 依据低阻控制因素,优选潜力区

根据低阻油层形成因素及区域油气成藏规律,从区域上划定低阻油层可能出现的范围。优选沉积相变区域、成岩作用变化区域、构造变化区域、成藏条件变化区域、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区域作为挖潜的对象。同时也围绕已发现低阻油层的区域分析其形成的内在因素。

2.2 地层细分对比,单砂体展布特征研究

储层精细划分对比是储层精细地质描述研究工作的基础,对油层认识的可靠程度、地质结论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分层对比的详细程度和对比精度。针对单砂体进行研究更容易理顺油水平面关系。

依据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等时地层对比的原则,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参考区域构造特征,以标准层为参照,进行旋回-厚度对比,细分出具有含油潜力的单砂体。细分出的单砂体应符合沉积旋回(韵律)的变化,同时上下有一定规模的盖、夹层。对单砂体进行追踪,搞清单砂体的展布范围及形态,根据砂体形态及沉积厚度的变化,确定砂体沉积物源方向及砂体连通关系,判断其是否与区域内已成藏油砂体是否属于同一砂体。

2.3 构造、圈闭条件研究

具备圈闭条件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经多年开发,整体构造特征基本落实,但对于局部区域特别是断层发育区的地质构造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利用精细地层对比结果,通过井、震结合重新对断点进行组合,重新绘制研究区域构造图、剖面图,确定圈闭条件;根据已成藏情况,确定成藏类型。确定砂体与构造的配置关系,确定目的层是否具备圈闭条件以及圈闭的类型、范围。

2.4 储层含油气性综合判断

2.4.1地层电性特征对比分析

识别低阻储层需要精细的定性解释和分析技术,即在地球物理理论的指导下,以视觉现象、直觉经验和推理演绎过程为基础,分析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和组合关系,对储层的含油性作出客观的评判。研究其电性与含油性、岩性、物性及水性之间的相互匹配关系。只有准确把握岩性、物性及水性对储层电性的影响,并高度重视这五种因素之间的细微变化,才能对储层的含油性作出客观评价。

2.4.2录井油气显示情况分析

在分析测井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的同时,也不可忽视非测井信息的作用,尤其是录井上的各种油气显示,是低阻油气层解释的重要参考依据,必须综合考虑低阻储层测井特征与各种非测井油气特征的配伍性。对钻井取心及录井资料进行统计,通常含油气显示级别越高,地层的含油气性越可靠。

2.4.3结合邻井、邻块试油和生产动态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利用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资料,在综合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评价潜力。油藏综合分析法的依据是油水重力分异作用, 在一个含有油、水的油藏中, 油、水在垂向上自上而下是按密度分异来分布的。根据以上观点, 如果在同一油藏中, 在构造的高部位测井曲线表现为水层特征但在构造低部位经试油为油层的特点, 则可判断高部位应为油层。

3 地质综合分析实例

H6-2 井区Ⅸ1层单井点地层电阻率最高为H6-308 井的32Ω・m (图1),低于Ⅸ油组正常油层电阻率低限 34Ω・m,介于水层电阻率值范围内,钻遇井点电测解释均为水层。对 Ⅸ1砂体展布特征研究表明,该砂体由东南向北逐渐侧缘尖灭;从圈闭条件看,Ⅸ1层砂体受北东走向的⑿号主断层遮挡,在H6-2井区形成构造-岩性圈闭;录井资料显示,构造低部位的H6-2井岩屑录井为油迹。同时根据Ⅸ油组储层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及砂体展布分析,该井区应处于分支河道的河口坝微相上。从Ⅸ1层砂体展布特征、圈闭条件分析认为,虽然该层电阻较低,但在沉积符合双河油田油气成藏一般规律,且具备良好的含油气显示,因而H6-2 井区应形成低阻油气藏。

根据判定结果2007年9月对H6-308井Ⅸ1层(2235.0~2249.2m段)补孔求产,日产油 9.7t,日产水 0.6m3,含水6%;H6-2井10月补孔Ⅸ油组1层求产,日产油 9.2t,日产水1.6m3,含水15 %。从而证实了Ⅸ1层在 H6-2井区低阻油层的室内研究结论,新增地质储量35.6 ×104t。

4 结论与认识

(1)加深研究本地区低阻油气层的成因机理,从而指导寻找有利区域。

(2)对油层认识的可靠程度、地质结论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分层对比的详细程度和对比精度。针对单砂体进行研究更容易理顺油水平面关系。

(3)在总结区域油气成藏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低阻地层砂体展布特征及构造、圈闭条件研究,结合地层含油气显示,利用常规测井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分析低阻油层的含油性,达到“水层”中找油的目的。

(四)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低阻油层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①油层下限降低;

②油水界面下移;

③成藏认识的突破。

(5)下步挖潜方向应着眼于沉积相变区和低幅构造区物性较差的薄差储层,或构造的低部位油水过渡带较宽的低含油饱和度的储层。

参考文献

[1] 吴金龙,孙建孟,耿生臣,等. 低电阻率油气层宏观地质影响因素与微观机理的匹配关系[J].测井技术,2005,29(5):461-464

[2] 马德录,麻平社,路云峰,等. 测井和地质相结合识别低阻油层[J].国外测井技术,2006,21(2):8-21

[3] 郑雷清. 综合识别方法在低阻油气层勘探中的应用[J].岩性油气藏,2007,19(2):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