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编拟阅读提要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编拟阅读提要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得书本知识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概念、法则、公式定义和定理等并掌握例题的解题方法、步骤以及解题格式,为独立完成练习题的解答创设条件。

关键词:阅读;引导;示例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85-1

为了提高“阅读”环节的质量,教师必须事先精心编拟阅读提要,以下是笔者在初中七、八年级的教学中,就编拟阅读提要方面所做的尝试:

一、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运用“启导、阅读、研讨、练习”教学法,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学习。阅读提要的给出,就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指导,它以活跃课本,完成解决教材中规定的问题为目的。因而阅读提要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七年级方程为例,教材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等式、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等概念,难点是正确区别等式、代数式和方程,正确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笔者编拟的阅读提要是:

1.什么叫等式?等式与代数式的区别是什么?

2.等式的性质有哪些?

3.什么叫方程?方程与等式的关系是什么?

4.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检验方程的解?

5.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提要的指引下,逐字逐句阅读课文,认真思考、反复揣摩,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达到知识的系统归纳。“阅读”环节的目标明确,学生就会用心钻研解决疑难之处,阅读之后留下深刻印象,再通过“研讨”、“练习”等环节,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强,从而较好地解决学生容易混淆的“等式与代数式”、“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等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教材的知识引向深化

如果把课本比作第一层次的知识,那么阅读提要应是第二层次的知识,它不能只是对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简单地提出为什么,怎么样,或者只要求学生背诵和复述,而应该对已学过的知识与即将学到的知识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阅读提要必须有思考价值,把教材知识引向深化。以分式为例,教材首先复习算术中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两个实例,用与分数相对照的方法引出分式的概念,进而归纳出有理式的概念,最后通过例题说明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情况。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正确认识分式的概念,明确分母不得为零的造成部分。对此,本人编拟的阅读提要是:

1.什么是分式?分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2.分数与分式有哪些类似的地方?

3.整式相除与分式是什么关系?

4.下面两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

(1)“分式的值为零,就是分式没有意义。”

(2)“只要分子的值是零,分式的值就是零。”

5.什么叫有理式?代数式是怎样分类的?

提要中的“问题2”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比较,产生掌握新知识的自豪感并理解两个整式不能整除而引进分式的必要性;提要中的“问题4”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正确掌握分式的概念,加深分母不为零是分式概念的组成部分的印象;提要中的“问题5”既指出了思考的问题,又为课堂“研讨”留出悬念,压下伏笔。

三、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对课本上的例题,在阅读时笔者曾要求学生再解答一遍,但是往往会出现照搬照抄的情况,效果不好。因此,在阅读提要中可以对例题议论、引伸、或对例题解答提出一些要求,使学生在弄懂原题解法的基础上畅通思路或开阔思路。如几何教材中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1中的第二课时的阅读提要可以针对例题给出三个问题:(1)例三已知什么?(2)例三说明什么问题?(3)为什么证明线段相等可以通过三角形全等来解决?再给出一个题目:若DE=30米,求池塘两端A、B的距离。(附例题,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

提要的给出,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这道题是证明题,强调了证明这道题的思路。同时通过变式的运用,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隐含注意解题格式的区别。

阅读提要给出后,学生中会出现各种与课本上不同的证明方法,为“研讨”带来活跃的气氛,而且能及早发现学生在添置辅助线时常见的错误。

给出“阅读提要”,指点方向后由学生自行阅读,这是课内阅读指导的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一般是从初一学年第一学期的后半学期开始,到初二学年结束为止。在这个阶段中,既要逐渐培养学生自行阅读的习惯,又要顾及不同班级和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阅读提要”的编拟还必须贯彻启导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