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曾克:永远年轻,永远不听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曾克:永远年轻,永远不听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克,1969年生于昆明,老家湖南。昆明电台FM102.8总监。

《说唱三千里》创始人

文化推广者。

素食者。

约访曾克前早已久闻其大名,他不仅是昆明电台FM102.8的总监,也是《说唱三千里》的创始人之一,更是那个国内早期一两个敢在电台里面放摇滚的人。当这个在最近一年刚刚获得播音主持界最高荣誉的男人,以一身最随便不过的装扮出现在你面前时,你突然就被他身上的发出生活气息所吸引,一切是那么随和,你完全想象不到这就是那个穿着西装领奖的男人。生活本该就是真实的,这个已年满44岁的音乐DJ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他仍然享受着音乐带给他的年轻,一个月后,他还要去上海,去看Metallica(金属乐队)的演唱会。

1987

那时候(大理)没有那么著名,而且特别珍惜自己去那里。因为是把自己的吉他卖了以后,卖了四十块钱以后,去的大理。非常节省。那时候正好大一,应该是我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旅行。也是第一次旅行。因为之前,父母就带我去过公园。那个时候就是没有多余的想法,说去就去了。因为那会儿喜欢摄影,就买了个B20相机。就喜欢摄影,觉得该去大理拍照片。实际上就是去玩。因为实际上去到大理也是在父亲同学家里住的。然后借了辆单车,就自己问着路爬苍山,爬到雪线就不敢爬,又回来了。回昆明的路上已经料定好了。那会儿回昆明长途班车要十个小时才能到。然后,早晨吃了很饱的饭,还带了一点糕点。没想到车坏在路上,早晨8点钟出发,晚上12点才到。路上饿死了,但真是没有一分钱。所以上大学的一次次旅行都是穷的要死的旅行。

1990

大三的时候去九寨沟,总共带了350块钱。一路上能坐加座就坐加座,能混票就混票,能几个人挤一张床就挤,方便面吃到崩溃。350块钱去了峨眉山,乐山,九寨沟,黄龙,一个月的时间,回到昆明身上只有5毛钱,刚好坐辆公交回家。然后中间还有成昆线夏季被雨冲断,在成都又呆了十多天。在朋友的家里,柴米油盐有,菜得买。每天都得计划,但是非常快乐。所以上大学的时候的旅行真的很快乐。有些时候约着同学去坐昆河小火车,就往河口方向走。就非常穷,但那个种旅行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旅行。还有骑单车,出远门,骑几百公里,骑到崩溃。还得带着补胎工具。相对来说,大学的出行记忆非常深,还有自己的出行。突然有一天,说我要出去玩了,就去了。现在没有那么自由了,第一是,工作不让你自由,第二是,家庭不让你自由。虽然现在经济比以前好很多。但是只要有一次出行,我会激动好几个月。

1991

当时从来没有过要做电台主持。是因为我们一家都是老师,我父母,我妹妹都是大学老师。所以我就不愿在当老师了。家里面总得有个改变吧。

其实我才来的时候是播音员,播音员什么都播。你来了以后,给你什么稿子就播什么,这个状态维系了两年,就开始有自己的节目。就开始当主持人,自己组稿什么的。

应该说我是中国最早一两个人里敢在电台播放摇滚乐的。就是延续大学时代那个想法,一首好歌我要分享给大家,又有这个平台,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就非常简单,因为当时来电台的很多同事也喜欢摇滚乐,其他办公室烦死我们了,每天把音量开到最大,真是特别喜欢。当时的资讯也非常少,你能听到的东西也不多,每盘磁带的每个细节我们都能记得住,因为听了几万遍。

1994

印象最深是94年。94年我是带一只云南乐队去北京录音,呆了两个月,可以说生活了两个月。当时有特别强烈愿望……就是年轻人都想去北京搞艺术,闯世界。

但是你去到那里,你发现你活不下去。在那儿你不可能活得下去,你那么差的技术。会弹三个和弦就想去北京闯世界。而且,最起码在电台挺好的,自己也不是特别讨厌,甚至还有点喜欢。

1998

记忆特别深是98年在北京,何勇,窦唯我们三个一起去三联书店看书,当时看到好的还喜欢拿笔记下来。我记得那时在下面一个咖啡店里,翻着一本书,当时没决定买。有个叫李力的作者,至今我不知道他还有其他什么书。写了一篇《我最喜欢的十个时代》第一个就是苏格拉底时期的希腊,那会儿没有上帝,就不会存在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每个人都可以思索,就它那时候对应到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你想什么都可以,怎么想都行。人类的启蒙时代,哲学的大爆发时代,各种宗教诞生的时代。第二就是二十年代的巴黎,贵妇经常穿着睡衣在自己的家里举办沙龙,邀请各种吃不上饭的艺术家,贵妇们又给他吃,又给他身体上的安抚。艺术磅礴,你可以进任何一家咖啡馆,你跟任何一个大家,比如托尔斯泰,你可以指着他的鼻子说他错了。没有人会告诉你说这是不对的,没有权威。像那个谁拍的《午夜巴黎》去年奥斯卡的电影,在里面见到了二十年代巴黎的各种人。第三,60年代的美国,“I have a dream……”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我们看的阿甘正传里那个时候。朋克,华同,垮掉的一代嚎叫派。黑人运动,那个是美国文化自育的时代。

1999

那会儿有很多排行榜,全国很多排行榜都有颁奖。我们就去。同行很容易认识的。它没有现在那么发达的资讯,有的时候也就是靠开会啊这些的。我们现在都还是非常好的朋友。

2000

很多人把这个事理解成是创新,其实没有,就觉得这样做也许有点意思。还是跟你息息相近的人,你可以那么做一件事情。

其实这个节目就是电话联线,从2000年7月15号开始,所以到今年也是十四年了。这个节目实际上是个行为艺术,很少有把节目做那么长时间的。

2001

我们第一次获奖,在上海,十二年前。第一个打电话给朴树,你知道朴树怎么说么?啊,真给你们了?评委疯了吧。因为他认为你这个节目是评委不可能认可的。所以,每次获奖我都觉得评委疯了吧。很多人为了评奖专门做一期节目,而我从来都是从我直播节目里面截一段去,你爱给给,不给算。有次开玩笑,有个评委,也是我们很熟的人,另外一个朋友说,老曾都来参加评奖,那是给你们面子。当然这是开玩笑。因为这是两个体系的。虽然我在体制内,但我做的节目是和现在体制内是两个体系的,它不是离经叛道的。我的节目是我的节目,我不会说为了迎合某一个听众,当然,我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群和我心照不宣的人,所以呢,这群人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这个我真没想过。

2012

获奖太多了,从九十年代初期。都是播音这方面的。现在评职称的时候,要那些奖状,都找不到了。在肯定在,放哪儿忘了,因为我觉得我本人比奖牛逼多了。无非是让很多不认同我的人认同我,顺便谋取一些便利吧。比如说原来在台里不让播摇滚乐,那你获了个奖,人家就觉得这还是可以的。

还是一样的道理,这个奖对于我来说没有意义。这个奖十年以前我需要,通过这个奖得到一些便利的时候,它应该来。当然,没有的事发生一下,还是挺开心的。就跟捡了钱似的。

2013

这次8月份在上海有几个演唱会,上百个朋友已经约好了,基本包了一整家宾馆。天天微信群里特别开心。就像高中时代或者上大学的时候。

去上海全是看演出。音乐的魅力就是在现场,你能感觉到你喜爱的乐队出来那一刻要晕死的感觉。我觉得你一个三十多四十岁的人还有这种,我还行,我还没老的感觉。他们都是我父辈的年龄,都七十多岁了跟我父亲一样的年龄。然后我就经常跟我父亲说,你看他们跟你同龄,他们还这样。你就像我们看到滚石,也是上百个朋友从全国各地汇聚上海,包了一个酒吧,晚上所有的话题都是说我们要成为米格·贾格尔这样的骚一辈子的人。他已经七十五六了。他们还这样。我们这样的老头,都是拿一个公交爱心卡,每天早上乘车去公园。而且你在现场感受的氛围,坐你身边的老太太六十多岁了,音乐一起,她跳的跟少女一样。因为她就是十八九岁时候听的这些。你觉得人生多美好。你都快爱上这个老太太了,你觉得她就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平常见到六十岁的人,感情都不会跟你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