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和课堂巧妙设疑问等。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和发展其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对课堂方法的探讨,以此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新课程

一、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和课堂设疑的必要性

和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模式、课堂设疑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合作自主的探究学习能力。具体来说,探究式教学、课堂设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通过掌握化学方面的学科知识来提高其科学素养。重视对学生知识学习过程的培养,这就摈弃了靠死记硬背为主的传统教学的缺陷,训练学生的活动探究能力,不但要教授理论知识,还更要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能力、科学精神。探究式教学还注重让学生学以致用。即将知识技能的获得运用于实践作为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以学科知识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与课堂设疑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参与积极性,将结果和过程的重视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发掘学生的独立学习个性。

二、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提出质疑

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动力就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特点,从教学内容出发来推进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的优化,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来化解枯燥的化学知识学习过程,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特长,通过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学习高中化学人教版新课程时,我们以“金属的化学性质为例”。“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可不可以用钠来置换”,面对这个问题,不少学生觉得可以,原因是钠在金属活动顺序表前面。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给学生看,在硫酸铜溶液中放人钠,学生通过观察可以看没有红色铜析出,反而有蓝色沉淀,并且还有很多的气体,结果跟之前的猜测不一样。这就引起了学生疑问,教师便可以因此引导学生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其中。

2.开设问题式探究.引导质疑

探究式教学不是为了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化学知识,主要是将科学的研究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其养成积极地探究式学习习惯。首先,教师就需要深刻把握新课程的精神,深入地领会教材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创设一个氛围浓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质疑、思考主动研究化学知识,不盲目的迷信教材和教师。使学生在问题教学中大胆提出和解决问题。以“盐类水解”教学为例。在学习该知识以后,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理解的问题。有的学生对铵态氮肥和草木灰不能混施感到困惑,有的学生对加热干蒸A1CI溶液得到的是A1(OH),而不是A1C1晶体感到不了解。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需要适时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开发学生的问题思维。通过对学生问题式探究学习的引导,让学生更加用心的学习,进一步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学生良好的学习惯,又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给予他们积极的影响,从而达刮探究式教学的目的。

3.加强探究式买验.验证质疑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基础学科,这跟探究式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联系。要想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化学学科实验方法,就必须通过验证性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未知的实验探索让化学探究式教学充满了悬念,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验证性实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究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过程的设计以及化学规律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到发散,才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在实验过程中渗透人探究教学思想,在不断的优化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探究式学习能力。在“验证氯水成分”的这一实验中,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并自主探究和验证实验。这种新的实验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发散型思维能到很好的训练。学生在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的每个环节都自己动手设计、验证,由此来学习化学知识,在探究式实验中去了解化学规律,并训练他们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他们以后的学习都将有再要的影响。

三、课堂设疑的措施

首先,应在教学过程的最佳处设疑。因为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教学的最佳处可以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授氢氧化铝的两性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A1(OH)分别和HCI、NaOH反应的实验,然后设疑:为什么A1(OH)既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呢?氢氧化铝究竟是酸还是碱呢?接下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就会有目的性、主动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养成研读教材的习惯。

其次,应在重点、难点处设疑。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点、难点的把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非常注意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的选择,而在重点、难点的教学上恰当的设疑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例如,《摩尔》一节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教师可以在讲授了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又比如,讲解“氨气喷泉实验”时,设问:氨气为什么会产生喷泉?若换成是0或H2,能产生这种现象吗?另外,举例哪些气体与液体作用可能会产生喷泉?学生在教师的启迪下产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常见气体的性质与压强之间的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这就做到了寓难点于“设疑”之中,寓解疑于趣味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再次,应在关键处设疑。在关键处设疑不仅能起到对教学内容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能激发并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提高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效率。重点、难点是关键处,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是关键处,一节课上学生最疲劳时也是关键处,由于学习内容的抽象性而使学生感到乏味时更是关键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释疑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蔡小雄.更高更妙的高中数学思想与方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8).

[2] 波利亚著;涂泓,冯承天译.怎样解题[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