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企业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甘肃省中小企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甘肃中小企业应当通过重点集中战略、生存互补战略、差异化战略、技术创新战略等实现创新型可持续竞争与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SWOT分析;企业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4-0141-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在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改善经济结构和城乡关系、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自身在规模、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与大型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生存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尤其是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了市场极度萎缩的困境之中。针对这一状况,中小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快发展,制定和实施好发展战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近年来,甘肃省中小企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局面,已成为拉动甘肃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量大、发展快

截至2008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已达8.85万户,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以上;完成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占全省GDP的32.3%;上缴税金86.6亿元,占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的18.4%。全省中小企业提供了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承接了5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 [1]。2009年,甘肃省中小企业在缓解金融危机冲击的同时保持了较快发展,其中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发展到1 865户,较2008年新增57户;前11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454.7亿元,同比增长7.3%[2]。由以上数据可看出,甘肃省中小企业总量规模已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二)分布面广、门类齐全

在工业40个大类中,甘肃省中小企业涉及了38个大类。分布面广、行业门类齐全。全省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较广的同时又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食品、机械、冶金、轻工、电力、石化、建材和有色行业,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户数的16.2%、13.83%、12.0%、9.95%,、9.84%、9.79%、8.24%和5.03%[3]。

(三)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

甘肃省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特征非常显著,80%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服装、皮革、纺织、小煤窑、小化工、小冶金等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中。近几年来,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及民营科技企业虽有一定发展但所占比重不足10%。

(四)非公有制占据主体

2007年,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35%,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有8.1万家,占全省中小企业总数的97.3%;拥有工业资产总额651.4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资产总额的56.7%;工业增加值338亿元,占全省中小企业的52.7%[4]。可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在全省中小企业中的主导地位已日益凸现出来。

二、甘肃省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分别代表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分析实际上是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本文即运用此方法对甘肃省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行战略分析。

(一)优势分析

甘肃中小企业除了具有我国中小企业所普遍具有的经营机制灵活、生产管理成本低、新机制引入快、市场适应能力等优势外,还具有以下区域性特殊优势:

1.特殊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势。

据2005年甘肃省统计局调查,甘肃中小企业在轻工业中的所占比例为43.15%,在轻工业中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占78.20%,在重工业所占比例为56.85%,其中采掘工业、原料工业占61.32%。可见,甘肃省地域辽阔,地理过渡性强,生态气候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所形成的蔬菜、果品、畜禽三大全省性主导型产业和马铃薯、中草药、草产业、制种、酿造原料、高原夏菜、肉牛、肉羊、奶产业、瘦肉型猪等十个区域性优势产业为甘肃中小企业的催生奠定了良好的资源产业基础。另外,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独特的矿产资源优势也为甘肃省中小企业提供了十分特殊的发展空间。

2.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据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省农业人口1 79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2 617万人的68.40%。农村劳动力1 09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在500万人左右,呈现出存量多、增量大、价格低廉的显著特点。况且,通过当地政府部门组织的基本劳动技能培训和企业岗位培训,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为甘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储备了良好的人力资源。

3. 产业优化升级的后发优势。

甘肃市场经济欠发达,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传统行业,产品产业链较短、经济效益不佳,极大地限制了其生存与竞争能力的提高。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大力扶持,甘肃中小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后发优势。据调查,目前全省中小企业已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制造、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在全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加,并呈加快发展的良好趋势。

(二)劣势分析

与全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样,甘肃中小企业也存在着企业规模小、体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产品层次低及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资本筹集运营能力、市场开拓能力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等普遍劣势,除此之外还存在以下区域性发展劣势:

1.整体发展滞后。

首先,甘肃省自然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干旱少雨、地处西北内陆、交通不便,自然环境的相对封闭,再加经济欠发达、市场发育程度低、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和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严重制约了甘肃中小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据统计,甘肃省每万人拥有中小企业34户,而北京是195户/万人,上海280户/万人,浙江500户/万人,全国平均83.3户/万人[5],甘肃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

2.产业层次较低、结构不合理。

据调查,甘肃省一半以上的中小企业分布在第二产业中,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以高能耗的原材料粗加工为主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低且产品附加值不高的制造业中。近1/3的中小企业分布在第三产业中,但以传统产业为主,如批发零售、交通运输、餐饮等占近一半的份额,而新兴的服务行业所占比例不足10%。这就充分说明甘肃省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甚合理。

3.规模小、能耗高。

2009年,甘肃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共有1 865户,占全省8.08万户中小企业的2.3% ,这表明甘肃中小工业企业总体水平还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生产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由表1可以看出2008甘肃省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单位GDP电耗三项指标基本上都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而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中小企业的能耗较高所造成的。

4.创新能力差、产品结构单一、竞争力弱。

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甘肃省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产品开发与创新能力,产品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存在着“老、少、低”现象。“老”是指设备老、品种老、样式老;“少”是指名牌产品少、花色品种少、新特产品少;“低”是指产品质量低、产品档次低、市场占有率低。

5.专业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

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中小企业寿命短、实力弱主要是缺乏专业人才,尤其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营销人才和企业家。中小企业由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因此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以至企业职工素质普遍较低。据统计,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职工比例为5%,具有中专及技校毕业文化程度职工比例为10%,而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只有2.9%[1]。

6.信用不良、筹资能力差。

就甘肃省中小企业自身因素而言,企业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难以满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企业贷款业务的条件;其次,企业经营者普遍信用观念淡薄,欠息、逃债、赖债等失信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中小企业整体信用不良,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意愿性不强;另外,由于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困难,导致了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潜在的风险较高,也降低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三)机会分析

1. 国家推出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

为应对当前国际国内的严峻形势,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措施。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必将给甘肃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其中与中小企业密切相关的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这一措施为中小企业成本降低、技术改造、产品创新预留了资金空间;二是政策鼓励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将促使甘肃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这一措施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长期稳定融资提供了政策保障。

2.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即将实施。

2010年1月份是西部大开发十周年,国家目前已制定新的政策,以进一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2009年6月国务院新闻办正式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关中”和“天水”两个地区为中心,培育西部新的增长极。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6]。关中―天水经济区加快发展无疑对整个甘肃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对甘肃产业优化调整和布局方面也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西部大开发推动下的甘肃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必将给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3.省内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2009年6月4日通过了《甘肃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对甘肃省中小企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全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甘肃中小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目前全省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已发展到661个,其中省级以上服务机构31个,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咨询等方面的服务,78家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4 5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30亿元[7] 的担保贷款。

(四)威胁分析

1.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外向型经济不发达,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低,虽然受世界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较小,但伴随金融危机而来的国际外部市场需求严重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及国内通胀预期下的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国家银根收紧等不利因素,依然会对原本实力弱小的甘肃中小企业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国内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带来的压力。

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今后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是继续落实“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抑制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同时启动16个重大科技专项,加快推进自主创新,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低碳经济之路。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提升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的必然选择。甘肃中小企业产业层次低,主要集中分布在劳动密集型和能耗较高的第二产业之中,第三产业发展滞后,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政策的大力实施,必将使相当一部分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资源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这将给甘肃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压力。

3.出口转内销、同业间竞争加剧。

次贷危机使美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迅速萎缩,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作为中国商品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美国经济下滑和消费萎缩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依赖型中小企业被迫“出口转内销”,挤占国内消费需求市场,这也使得本来产业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的甘肃中小企业“内外受压”,同行间竞争更加激烈,导致行业平均利润下降,经济效益下滑,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

四、加快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按照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公司(总体)战略、竞争(经营)战略与职能(部门)战略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战略体系。企业发展战略属于公司(总体)战略的一种类型。但对业务单一和组织结构不太复杂的中小企业,公司战略和经营战略是合二为一的,在此不再细分。对中小企业而言,正确地制定和实施好企业发展战略,主动应对环境变化,敏锐抓住各种机会,成功化解各种风险,才有可能做大做强,获得不断的成长和发展。

(一) 集中战略

甘肃中小企业资金、技术和管理能力等非常有限,不可能同时向多个领域扩张,所以必须要坚持集中化发展战略,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在本企业最有优势的领域。例如,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中小企业可围绕三大全省性主导型产业和十个区域性优势产业,着力推进精深加工业的发展,集中将其做大做强,实现集中化、规模化发展。

(二)生存互补战略

社会分工与协作为大企业摆脱“大而全”的生产体制带来可能。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这种相互依赖关系被称为生存互补战略。甘肃省中小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可选择依托兰州石化、金川公司、酒钢、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走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合,共同发展的路子,通过发展中小企业经济产业集聚区,加速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素质。

(三)“找空白”战略

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中小企业应利用自身“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培养敏锐的市场嗅觉寻找那些大企业尚未或不愿插足的行业,这样中小企业既可扩大市场占有率,又可扩大收益率。目前,甘肃省现代物流、通讯、房地产、社区服务、旅游、信息服务、技术支持等新兴行业发展尚不充分,中小企业可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介收集信息,关注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发展,寻找市场空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

(四)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标新立异,形成全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价值,降低客户对价格的敏感性,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同时又降低行业竞争强度。差异化要求中小企业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可以是实质性的创新开发,也可以是虚拟的创新,重要的是顾客能感觉到的创新。甘肃省中小企业要在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在产品的质量、包装、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努力使其上档次、上水平,切实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与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甘肃年鉴编委会.甘肃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10.

[2]余艳兰.2010年新增57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N].鑫报.2009-12-29.

[3]国福丽.中小企业遭遇就业“寒冬”:数量与质量的双重挑战[J].经济研究导刊,2009,(05).

[4]武毅等.甘肃省中小企业发展的历程及作用――经年改革开放暨中小企业发展三十周年[J].发展,2009,(02).

[5]吕晟君,赵佳.我省加大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支持金融机构开办中小企业银行[N].鑫报.2009-12-28.

[6]马英峰.新西部大开发政策正制定三大增长极引领新发展[N].经济参考报,2009-6-10.

[7]泽巴足省长在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会议上的讲话.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www.smegs.省略,2009-2-26.

[8]李惠蓉,赵小克.甘肃省中小企业规模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9,(06).

[9]甘肃省2010年中小企业工作要点.中国中小企业甘肃网www.smegs.省略,2010-01-12.

[10]孟钊兰等.甘肃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07,(04).

[11]杨伟.甘肃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及对策研究[J].企业家天地,2008,(02).

[12]马建民.浅析甘肃中小企业发展的突破口[J].甘肃科技,2009,(19).

[作者简介]阎述乾(1969―),男,甘肃高台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