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不平凡的平凡教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不平凡的平凡教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欧阳:胡老师,您好!您从事教学这么多年,一直工作在一线,在“教而优则仕”的环境下,这非常难得。也许很多教师都曾经具有这样的心理挣扎,有的甚至颓废了,而您却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在我们看来,这是在享受数学教学的幸福。请您谈谈这种幸福感。

胡:没错,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而是在参加工作以后渐渐升华的。我参加工作已30年。30年来,我年年超量工作,最少时任教两个班的数学兼班主任,多时任教三个班的数学兼班主任,还要负责数学竞赛的培训(每周三次培训)。现在,还负责两个高三班级的数学教学,分管学校教研工作。有时感到既苦又累,但有成就感和幸福感。这不仅来自结果,也来自于过程。每当下课后回到办公室,还在回味上节课与学生一起讨论一个数学题时的情景,觉得学生是多么的聪明和可爱,自己是多么的年轻,数学是多么的妙趣横生。我爱上课,我爱和学生一起讨论问题。当一位学生提出一个较难的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而经过多日思考获得解答时,自己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当然,在高考成绩揭晓后,我会为学生们取得好成绩而高兴,也会为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摘金夺银而举杯畅饮。我和各位同仁一样,学生的进步与成绩是我们的欣慰与幸福。

欧阳:请您谈谈您的教学成果。

胡:如果要把教师分成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那么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课堂教学。一个教师如果课堂教学不得法,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好,肯定是不合格的。我不谦虚地告诉你,我的课堂教学无论是从过程还是从结果都是比较好的。首先,家长放心,学生听课满意。其次,历次统一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如果是毕业班,都获单科成绩一等奖。第三,由于常规教学达到了比较高的层次,所以数学竞赛成绩可观,2002年全国数学竞赛有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3人获三等奖。从当年的竞赛成绩看,获一等奖的人数排全省第四位(与长郡中学一样),2005年全国数学竞赛有3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这在一个县级一中是很难做到的。

欧阳:请您谈谈您的课堂教学特点。

胡:我认为,教学首先要创建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思考,关键在于教师的亲和力与教学民主。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视为同学、朋友,既提问又答问,遇到答不上来的问题,不虚伪,与学生一起研究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可以课外进行研究。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学习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还有一点就是教师要充分准备,精选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素材(问题、练习),因为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比如,我上过一堂公开课——不等式证明方法的活用,教学目标是在前面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教学时我采用“一道例题——一道练习题——一道作业题”的方式进行,具体如下。

例题教学时,我与学生一起讨论,用了?驻法、构造法、换元法、解析法、常用不等式法等方法。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练习环节,学生们主动走上讲台展示各自的解法,出现了比较法、换元法、构造三角形、构造正方形等解法。至于最后布置的作业题,由于学生乐于思考,在课后检查时,绝大多数学生有多种方法,多的解法有5种。

欧阳: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堂课就至少成功了一半。请您结合实例谈谈可以怎样促进概念理解、发展数学思维呢?

胡:我经常跟学生讲,学习数学分三个阶段,可用六个字概括,这就是:“理解—记忆—应用”。理解就是通过老师讲解、自己看书,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记忆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行记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记得牢、记得准。而记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训练思维,培养数学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的根基,根基不牢就会出错,就会影响应用。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十分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让他们知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视利用定义直接解决问题。

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组以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学习必修1的第一章“集合表示方法”,可将后面函数中的“区间”概念移至前面来,使集合的表示方法分为列举法、描述法和区间表示法。再如平面向量的学习,可与空间向量适当组合,既没增加难度又节约学习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教材中可重组的内容还有很多。当然,关于教材内容重组的教学,有老师认为应严格按教材的编排体系进行教学,不可变更。我认为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内容的重组是可以的。比如章节内部的,章与章之间的,两个必修模块之间的,甚至有必修与选修之间的,都可适当进行重新组合。

欧阳:名师的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教师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请您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青年教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胡:我19岁参加工作,是从青年教师走过来的,对教学实践有很多体会。我认为青年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特色,首先是要尽快熟悉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要能用原话背出来。其次,我们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的教师善于讲解,常能把难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有的教师善于引导,课堂气氛轻松、活泼,驾驭课堂的能力强;有的教师解题能力强,对数学难题常有多解与巧解。青年教师要找准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加强学习。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既要认真看书学习,又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比如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常会遇到高人指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一个谦和的心态参加教研活动,你将会有所收获。记得当年省内重要的教研活动我基本上参加了,有些还是自费参加的,我很感谢沈文选、赵雄辉、莫东平三位老师,他们为我提供了许多机会,我也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这些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欧阳: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尤其是年轻的数学教师,如果要想在课堂教学上有所成就,您认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胡: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上的表现是他综合素质的标杆,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主要阵地在课堂。我曾在某网站上看到这样一句关于教学的格言:平庸的教师是叙述,合格的教师是理解,优秀的教师是启迪,伟大的教师是创新。我们应该争做优秀或伟大的教师,但这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有量的积累,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里我想起了2004年我校为100周年校庆编辑的我的一本论文集《教海探幽》。在书的后记中,我根据教师的特长、教学风格、专业知识结构将教师大致分成如下四种类型。

(1)表演型教师。这类教师的特点是:语言表现能力强、联想丰富,善于抓住教材中一些典型问题产生广泛的联想,课堂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这类教师具有表演艺术家的才能,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由于善于表演,能够在说课、赛课活动中获奖。

(2)应试型教师。这类教师的特点是:注重知识点的落实,注意题型的训练,注重公式定理的灵活运用。对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有深刻的理解,知道高考(中考)出题的热点与深度。因此,讲课容量大、针对性强、教学效果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中坚力量。

(3)学者型教师。这类教师的特点是:善于研究、发现和探索,有著书立说的意识和能力,在学术上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在刊物上经常有文章发表,并以发表文章而感到成功,感到快乐。讲课常有与教材不同的新内容,能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索与研究,在培养学生能力、训练学生思维方法上有自己的一套。

(4)竞赛型教师。这类教师的特点是:解题能力强,认识问题深刻,思维跳跃性大,专业知识扎实。他们最适合于学科竞赛的辅导。

以上每一类型的教师有其固有的特长,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因此,他们都有受欢迎的方面,也存在某些不受欢迎的因素。比如:表演型教师的课堂教学容量一般不够,教学效果不佳;竞赛型教师讲课跳跃性大,学生难于听懂课。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单一型的教师已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具有多种才能,成为一个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有表演艺术,要把课上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其次要将教学的每个环节落到实处,保证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第三要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既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也能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最后,教师应是解题高手,有培养学生在各级竞赛中摘金夺银的能力。

我们中学教育需要众多的复合型教师。

欧阳: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请您提点建议。

胡:我就谈一点最深的感受吧。这就是教研相长,也就是说教学与研究相辅相成、齐头并进。“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我体会最深,到目前为止,我发表的论文可以说就是我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上面我谈到的论文集《教海探幽》收录的论文内容分教材教法探索、思想方法求新、初等数学研究三部分。有的是我对课堂教学的亲身体会,如《数学课堂教学的自然和谐》(刊华中师大《数学通讯》1997年第2期)、《讲解的停顿艺术》(刊陕西师大《中学数学报参考》1998年第4期)、《让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卓有成就》(刊《数学通报》1998年第6期)。有的是我上课的教案进行改写而成,如《二项式定理的运算技巧》(刊扬州大学《中学数学教与学》1997年6期)、《值得重视的点参法》(刊哈尔滨大学的《数理化解题研究》2001年第10期)。研究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研究教辅资料,研究考试试题,用研究的态度对待日常教学工作,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你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我建议同仁们有自己的教学资料,其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一至二个重点的研究方向。我现在感到遗憾的是研究得太宽,没有一个重点研究的课题,近两年我以研究试题为主,有一些成绩,在刊物上发表数学问题(或试题)20余个。年轻教师可在这方面努力。这实际上很简单,原创题实际上是从小题变成大题,从陈题变成新题,从简单衍变成综合。

(本文系湖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XJK011CJJ067)

(作者单位:张家界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