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恽军向的仿古山水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恽军向的仿古山水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朱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北京画院齐白石艺术国际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著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等论著20余种,出版《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

恽向(1586年-1655年),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老人。他一生在仕途上并无建树,只在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补常州府学附生,以例贡国子监,在京城居住30年而未遇有升迁的机会。直到崇祯十七年(1644年),他被举贤良方正,得以除内阁中书,后来弃官归里。回到常州后,专心书画,并更名向,后遂以恽向之名驰名画坛。在回归故里直到终老的十数年间,恽向一直潜心绘事。

恽向是后来享誉画坛的书画大家恽寿平的叔父兼老师。他不仅是一个身体力行的绘画创作者,更是一个在画学思想、创作理论方面有所建树的理论家。

恽向是以山水画擅长的画家。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他的其他题材绘画。即使作为山水的衬景,人物或花卉也是极为少见的。其山水画源流最早可追溯到董源、巨然,晚年则浸淫于元四家之倪瓒、黄公望风格之中。时人这样评价其山水画:“悬笔中锋而有力,用墨浓湿不浊,但觉近于奇癖耳。”认为在笔法及用墨方面都有其独到之处,甚至达到“奇癖”的地步;“香山如老将横刀砍阵,笔墨所到,山不暇树,云不暇懒,沈启南后一人也”,将其山水画与沈周(1427年-1509年)相提并论,虽然有些言过其实,但可反映出时人对其推崇的程度;“画精六法,有解衣磅礴之趣,游屐所至,名流倒屣”,说明其画颇有气势,并受到时人追捧;“画山水全师子久,苍老雄浑,运笔处悉以草圣书法相通。生趣勃勃,真士家最胜一流也”,称赞其画以草书入画,为“士家最胜一流”,显然是当时极高的评价;“工山水,学董、巨二家法,悬笔中锋,骨力圆劲,而用墨浓湿,纵横淋漓,自成一家;晚乃敛笔于倪、黄”,探究其画学源流,同样盛赞其笔墨气韵;“山水小卷,秃笔细写,形如草篆,为暮年惜墨如金所作”。

其实,类似的评价相信还有很多。这些评论无不说明这样一个史实:在当时名流与大家云集的江苏画坛,恽向以其独特的山水画享誉一时,成为恽氏艺术家族的翘楚。

时人宋荦(1634年-1713年)将恽向的绘画分为早年和晚年,认为“气厚力沉,全学董源”,为早年的风格;“惜墨如金,翕然自远,意兴在倪、黄之间”,为晚年的风格。传世的恽向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且绝大多数并未署年款,但大致亦可看出其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

恽向的临仿古意之作,不是一味地临摹仿造,而是在古人基础上融合己意,并随着艺术造诣的渐入佳境,离古人似乎越来越远,在古意与己意中寻求一种有机的结合。早年的作品,以作于崇祯五年(1632年)的《董巨遗意图》(常州市博物馆藏)为代表作。在该画的题跋中,恽向指出,“董北苑、巨然、梅道人一派,浓至之中自具生疏之致,近世画家不解此意,单求其密不求其疏,毫厘千里矣”,对那些没有深解古人笔意而一知半解的画风提出了批评。在此作中,恽向则尽可能做到疏密有致,在水墨的晕染、皴法的运用以及空间的布局中,虽然处处可见董、巨的元素,但已然不乏己意,成为其早期艺术探索的佳构。恽向在另一件仿北苑的画中题道:

古人用笔如弹琴,然断弦入木差可耳。北苑一种张皇气象,而未必澄怀观道,故开后来纵横习气。予愿以生涩进焉,以佐古人不逮,不知者无异嚼蜡也。

可见他对于董源绘画情有独钟,并得个中三味。这在《董巨遗意图》中可以看出其他所谓的“纵横习气”和“以生涩进焉”的绘画风格。

晚年的作品,以作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仿古山水册》(苏州博物馆藏)为代表作。

在这套八开对题的山水册中,恽向不仅在画意上脱离单一的董、巨的影响而参入倪云林、黄公望、米芾之画境,而且还辅之以大量的文字题跋,进一步阐述其自己的创作理念和画论要旨。与其说将这本册页看作是他晚年的扛鼎之作,毋宁说是他一生艺术实践和艺术思想的小结更为贴切。

八开册页,分别是《迂老雾图》《仿巨僧笔》《灵岩锦岫图》《董北苑半幅图》《靠女贞止顽山望白云水潺潺》《拟黄子久笔》《写梁子熙笔》《米南宫大翠黛》,每开画页均有对题,阐述其艺术见解。

《迂老雾图》以倪云林笔意为宗,疏淡悠远,笔简意绕。作者有题识日:

元人幽亭,秀木自是。化工之外,一种灵奇。惟其品若天际飞鸿,故出笔便如急管哀弦,声情并集,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方物者也。每笑世人辄学倪迂,不能引镜,何以为貌?玄宰先生尝云:不读书人不足与云画理,夫岂欺哉,作迂老雾图偶及之。

恽向惯以批评者的眼光针砭时人绘画的流弊。他认为,倪云林等元人的画格不是“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要学其风格,不能徒学其貌,而在于自身的修为。董其昌所谓“不读书人不足与云画理”,便是此理。

《拟黄子久笔》以黄公望笔意为宗,但却未肖其形,而是在师法其笔墨技巧的基础上,融合自己的笔情墨趣。

当然,恽向并不是一味仿古、摹古,同时也注重写生。据说他常常往来于齐鲁之间,并登临泰山绝顶,从大自然中寻找灵感,外师造化而中得心源,所以在其山水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韵盎然的同时,一样具有自然雄浑之气。这是其山水画的重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