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构建“商艺共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构建“商艺共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艺术在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问题是要抓住这个市场,仅仅靠艺术家而不是形成一个新的价值链基本上没戏。

也许很少有艺术家会同意哈伍德・贝克教授的意见,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包括创作者、经纪人、展示者、传播者等在内的集体工作。实际上艺术是不是被接受,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集体标准,尽管通常是小集体的标准。人们注意到艺术现代化过程中艺术形式与风格的发展,但是很少意识到其中也伴随着艺术行当组织形式的发展与成熟。今天艺术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跟商业、学术、艺术、管理精英的直接参与、推动密切相关;而中国艺术到现在仍脱离不了传统个体手工业模式,很大程度上与艺术家的独尊感与艺术附庸者的不得要领相关。面对艺术家往往很难对话,而且很难使上劲,我在去年为上海美术双年展做的那期节目中体验过一回了。

在货币资本与物质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艺术品作为“文化资本”载体的重要性急剧上升,艺术在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会,问题是要抓住这个市场,仅仅靠艺术家而不是形成一个新的价值链基本上没戏。新富阶层是当前艺术消费中的主力,他们向往艺术的符号价值而又缺乏辨别力,三种因素极有可能打击他们接近艺术的积极性:被鄙视、无从获得价值评价工具与缺少社会认同支持。我们也完全可以理解,在遇到一个只懂挣钱现在想在别墅里放一幅现代画的俗气商人时,艺术家会有什么情绪。也正因此,现代艺术的商业化必须借助于高度成熟的经济与中介服务行当的发育,这些服务人员对艺术与商业均有适当的理解与服务技巧,从而可以完成知识辅导、信息传递、价值工具提供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双方进行价值的交换。

戴安娜・克朗曾对美国重要城市的艺术基金会、艺术机构的董事会成员进行分析,发现商业精英正有力地取代传统的艺术、学术与教育精英的地位。事实上,新加坡与香港很多重要的艺术促进活动主要就是由商界人士发起,并以商业模式进行经营与运作。这说明,艺术界眼中的商业庸俗人士不仅仅是艺术的主要买主,同时是新艺术形式突破的重要推手,而且是组织化的动力。艺术家要想有突破,应该不只是闷头搞创作,还要培育接受价值链协作的意识与模式。否则艺术就是有天空,他们也只能在地下徘徊。

另外,构建艺术界与商界的“商艺共圈”也非常重要。这两个圈子彼此缺乏了解,要有效缔造艺术品的通道,不能寄希望于富人艺术感的进化,也不能指望艺术品能撞到识货的人。共圈需要各自圈中的桥梁人物承担建设与示范,有鉴赏力的买家在艺术品选择与推荐中担任示范与中间信用媒体的作用,而有个性感染力的艺术家又能把艺术品的价值信息渗透到买家中,当共圈中产生了这样的艺商型公众人物时,基于人际信赖而形成的价值传递机制就初步显现了。

共圈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新富与艺术家之间建立连接机制,大家是一个圈子的,知识流的沟通频度与厚度都会增加,对彼此领域的尊重度与信赖度也会明显上升,构筑了共同的知识体系才使双方拉近了对话与交易的距离。同时,和别的圈子打交道时,这个圈子的成员明显拥有特点与优势――和一般商界人士比有更好的艺术素质,和一般艺术家比有更好的商业眼光与技巧。这样的商艺兼长人物会形成一种新的特殊认同与社会影响,对扩大艺术品的社会接受面非常有用。

一件艺术品在一个艺术家手里和在一个新富手里眼光与价值是完全不同的。也许有艺术家会欣赏欧美买家,可是那些买家大多数有固定的艺术品位,也不见得真的欣赏那些自我感觉良好的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而欧美艺术家那一套艺术表现与社会渗透的模式,中国的新晋买家也不见得欣赏与接受得了。现在是中国艺术培育中国买家意识的最好时光,千万不要因所谓的艺术骄傲鄙视、因而失去他们;对于买家来说,无论是现代艺术品还是古董,哪里能找到这么好的初级市场去学习与陶冶呢?所以谁也别看不起谁。如果30年后典型的中国艺术流派艺术品被今天那些所谓“庸俗”买家收藏,我一点都不会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