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探究国内外礼仪文化的差异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究国内外礼仪文化的差异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中西方餐饮礼仪差异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十分热情好客,与亲朋好友在一起就餐图的就是热闹和喜庆。在老百姓的餐桌上,我们常常看到划拳、行酒令、相互敬酒等场面。为了显示主人的热情好客,餐桌上的饭菜通常花样繁多,十分丰盛。中国饮食推崇群享方式而通常实行合餐制。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餐桌上的任何一道美味,体现出中国饮食方式的共享性特征,这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说明中国人在饮食过程中更注重人际关系、社会角色的协调与分配。而西方人用餐,人们一是讲究吃饱,二是享受用餐的情趣和氛围。西方饮食主要以独享方式进行,奉行分餐制。大家虽然坐在一起,却各吃各的,分盘进行,充分体现出人际关系中的个性独立。对以个人主义为取向的西方社会来说,个人自由被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们必须遵守。[1]中西方餐饮礼仪各方面都被赋予了丰富而独特的饮食文化内涵,了解不同的饮食文化,为增进中西方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中西方服饰礼仪差异

中西方服饰受不同环境、不同文化的影响,体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受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华民族形成了稳健持重、知足常乐、因循守旧的思想意识,使得中国人着装特别讲求和谐。像雍容华贵的唐装、使用方便的中山装,含蓄隽永的旗袍更是中国女性独具特色的民族服装之一,展现出东方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的气质。而西方国家更强调个性解放,利用各种剪裁、色彩搭配等手段来完美身体曲线。服装概念以追求人体美为核心,服装突出个性、彰显个性。在正式社交场合,西方男士习惯穿着西装,搭配白衬衫和领带。当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中西方国家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中西方服饰文化融合趋势空前加强。如今的中国人穿着打扮也日趋国际化,正式场合上的着装与西方的差异越来越小。但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根深蒂固的,因此服饰方面的差异也很难完全消弭。例如女士穿黑色皮裙在西方被视为是的符号,但在中国则没有这个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礼仪专家在传播女士穿黑皮裙的禁忌,其实也大可不必,在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国际地位逐渐凸显的今天,我们不必一味屈从于西方的文化,正如我国目前利用孔子学院来传播中国文化一样,我们同样固守我们本土的服饰文化和礼仪,来影响在中国的西方人,让他们也入乡随俗,尊重我们的文化和民俗。

三、中西方称呼礼仪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中西方称呼礼仪中也存在着巨大差别。由于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礼仪别强调尊卑位序,所谓“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明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2]随着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日趋平等,但现代礼仪中仍留有古代礼制的烙印。而西方崇尚平等自由,在礼仪中尊卑概念并没有呈现出来。例如称呼礼仪中,中国现代礼仪仍旧凸显人和人在年龄、辈分、资历、职务、地位上的差异。例如年龄不同,称呼也不同,中国崇尚尊老,因此对老人常在称呼前敬以“老”字,于是就有了“老先生”、“老师傅”、“老大爷”等称呼,对德高望重的老者则称为“某老”,以表示对长者的尊重,而且中国人对长辈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而备受舆论谴责;而西方国家在称谓方面则规则简单明确:最常用的称谓就是Mr,Mrs、Miss,对亲属长辈可以称呼Dad,Mum,Grandpa等,也可以直呼其名,他们以此表示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源自各自深厚的文化内涵,中西方国家的礼仪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为了扫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在交际活动中的障碍,在中西方跨国交际当中,我们必须了解不同文化中礼仪的巨大差异,既要做到入乡随俗,也要做到恪守并有意传播我国的礼仪中的精华,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认同。

作者:毕国珍 单位:菏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