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内外环境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内外环境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以来,油价持续反常走高,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严重影响。高油价带动消费物价上涨,加剧通货膨胀的压力;导致我国出口目标市场萎缩,有可能造成我国出口下降:造成企业成本上升,将压缩用油企业的利润空间,投资需求也将随之下降,如果国际油价在目前水平上保持一段较长的时间的话,中国经济不可避免的将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率可能会有所下降。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际环境分析

全球石油资源状况

根据《2004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世界石油总储量为1.15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储量可供生产41年。就全球而言,世界石油产量增幅远远高于石油需求增长,其中前者为3.8%,后者为2.1%。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在近5年一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09亿吨上升到2005年的1750亿吨,增长了近300亿吨,但其增长速度波动较大,在2002年出现0.3%的低增长后,2003年和2004年分别保持了17.6%和4.4%的高增长率。但2005年增长率又严重下降,仅为0.9%。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在2001-2004年保持了上升趋势,由2001年的149万亿立方米上升到2004年的172万亿立方米,增长了近30万亿立方米,特别是2004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的增长率高达10.3%。但在2005年,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出现了负增长,减少至171万亿立方米,减少了1万亿立方米,增长速度为-0.5%。

全球石油资源分布特点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据现有统计,全球石油可采储量的38%分布于中东地区;17.3%和16.5%分布于前苏联和北美地区;欧洲地区最少,不足4%。此外,全球有待发现的经济可采石油资源,也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所占比例约为30.5%;其次分布在前苏联、北美、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均在10%以上;而亚太和欧洲地区分别占5.5%和3.9%。未来20年世界石油资源增长主要来自中东、俄罗斯―中亚、南美、北非等4个地区。

未来全球石油供应对中东的依赖将进一步加深。目前,世界石油出口总量22.9 亿吨,其中中东为9.5亿吨,俄罗斯3亿吨,分别占到世界出口总量的41.5%和13.1%。但俄罗斯国内需求旺盛,石油出口增长的空间有限。预计到 2020年,中东地区石油的出口量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国、欧洲、亚太地区,是全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区,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75%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占世界石油总进口量的84%,而原油年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30%左右。

全球石油资源供给现状及发展趋势

根据《油气杂志》的评估,虽然2004年世界原油和天然气储量较上年变化甚微,但相应于全球对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世界原油产量不断攀升,其中俄罗斯的原油产量继续以较大幅度增长。2004年,世界石油实际产量为35.5亿吨,比上年的34.25亿吨增长了3.6%,保持了上年世界石油产量4%的增长势头。

从地区来看,石油产量涨幅最大的地区是非洲,达8.2%。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和利比亚的产量居非洲前几位,已非常接近欧佩克给定的产量限额。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石油产量增长了7.7%,中东地区的产量增幅达到6.5%。西半球国家和亚太地区的石油产量基本与上年持平,西欧国家的石油产量下降了6.3%。

石油产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美国、伊朗和中国。其中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产量分别增长了8.6%和3.2%,俄罗斯产量增幅较大,超过沙特阿拉伯居各国之首。中国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了2.1%,仍居世界第5位。美国由于墨西哥湾飓风的影响,虽然石油产量下降了5%,为2.7亿吨,但仍居世界第3位。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世界石油储量在未来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近年来,国际油价走势出乎预料,连续3年在高位震荡。究其原因,主要是突发事件或周期性因素影响短期供求关系,而不是总的供应不足引起的。就未来20-30年石油供应形势看,资源不会成为全球石油供应的限制因素。未来石油供应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成本和价格及受此影响的石油投资。

全球石油资源消费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5-2004年的20年间,世界石油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7%,2004年,全球经济增长迅速,增速达到了4%,直接带动了石油需求。国际能源署公布的情况是,2004年全球石油需求总量达到8240万桶,较2003年增长260万桶,其增幅高达3.3%,是自197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在石油消费增长当中,欧洲石油消费呈缓慢下降趋势。北美地区呈缓慢上升趋势,亚太地区经济增速加快,石油消费激增,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6%,2004年,十大石油消费国当中有4个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为世界第二石油消费大国,日本第三,印度第六,韩国第七。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1.98%的速度增长,高于过去20年的平均增长水平。2020年世界石油消费量将达到51.83亿吨,比2000年增加13亿吨。到2020年,亚太地区的石油消费量将从现在的10亿吨增加到15亿吨左右,原油年产量将下降到3亿吨左右,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2亿吨,亚太地区供需矛盾更为突出。

我国石油资源供需的国内环境分析

石油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其对石油的需求也不断增长,1993年中国成为成品油的净进口国,1996年又变成原油的净进口国。统计显示,1996年至2004年间中国原油每年净进口量已从2000多万吨增加到1.17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量的6.31%。

从中国石油消费情况来看,81%的石油应用于石油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化学原材料及制成品行业上。进一步反映出原油及其制成品在中国化工等基础工业中的重要作用。没有这些油料的充分保证,这些行业将不可能有高速发展,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也将受到重大影响。

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2000年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5%,虽然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40%左右,但石油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也远远大于煤炭对经济贡献率的递增速度。随着对原油及其制品这些重要工业原料消费需求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原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因此,未来随着进口原油数量的增加和国际市场油价的波动,进口石油资源的安全性亟待解决。

由此可见,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保证石油供应的安全和供应是否具有合理的价格,是中国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

我国石油资源状况及发展潜力

据统计,2004年,中国生产原油1.75亿吨,预计今年原油产量达1.8亿吨,为世界第五大原油生产国,与上年持平;石油估算探明储量约25亿吨,仍居世界第12位;天然气估算探明储量为1.51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21位,比上年上升一位。

我国石油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150亿吨,现已探明的65.1亿吨,有待探明84.9亿吨。在世界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于第11位和第10位。我国人均占有石油可采资源12吨,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7.6%。

综合分析我国资源情况和勘探潜力,预计在未来15到20年内,我国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仍可保持在1.4到1.8亿吨左右,大体保持目前的储量增长水平。从全球和我国历次油气评价结果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勘探投入的增加,勘探认识的深化,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将不断增长。

我国石油资源需求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发电及运输行业的油品需求量激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19.7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原油2.9亿吨,增长16.8%;天然气415亿立方米,增长18.5%。

近10年来,中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以上,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1.7%。这种供求矛盾使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之后,2004年对外依存度迅速达到42%,给我国经济的安全运行施加了新的压力。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增长加快,中国石油消费量仍将继续快速增长,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作为世界新的制造业中心所必须承担的潜在成本。2004年以来,在国际原油价格创高的情况下,中国原油进口量仍然大幅增加。全年原油进口量突破1.17亿吨,增幅达34.8%,其中45.4%来自中东,28.7%来自非洲。

我国石油消费量将从2000年的2.3亿吨增长到2000年的5.2-5.5亿吨;天然气消费量将由目前的2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20年的2000-2200亿立方米。 据估计,受国内石油资源的限制,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2-2.4亿吨,2020年将增加到3.2-3.6亿吨。2010年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到202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70%左右。

对我国石油资源战略的建议

建议一:转变能源发展战略。从以油气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转向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

建议二: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加强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加强石油替代资源的开发利用。

建议三:限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油耗产业,鼓励国内高油耗企业“走出去”。

建议四:一是要积极而有步骤地参加国际性和地区性的经济和能源合作体系,积极开展石油外交。

建议五:研究加强与产油国全方位合作的总体战略,并针对产油国具体情况,分别制定双边合作或多边合作方案,提出一批合作项目。

建议六:一是建立形式多样、配置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制度,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安全需要,并建立油田储备和产能储备制度;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按照石油短缺达到进口量的程度建立相应的预警应对方案。

建议七: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的新兴产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

建议八:积极推进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完善石油价格定价机制,加快建立灵活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石油价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石油价格真正成为反映市场供需情况的实时信号。

作者为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