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对肛肠术后的镇痛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对肛肠术后的镇痛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比较术前预用双氯芬酸钠栓和未用者对肛肠术后镇痛的影响。 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接受肛肠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术前是否预用双氯芬酸钠栓随机分为两组:双氯芬酸钠栓组(观察组)和未用组(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腰硬联合麻醉后,手术结束和第一次换药时立即于直肠塞入双氯芬酸钠栓50 mg,对照组则不用药。术后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度来观察各组镇痛效应,并记录术后尿潴留、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2 、4 、8、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而观察组镇痛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对照组尿潴留、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发生率的比较显著高于观察组 (P<0.05)。镇痛期间无伤口大出血和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双氯芬酸钠预镇痛用于肛肠术后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镇痛方法。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预镇痛;肛肠术

[中图分类号] R65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b)-088-02

肛肠疾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手术小,时间短,通常术后疼痛常被临床医生、患者及其家属所忽视。实际上部感觉敏锐,术后疼痛剧烈,而且疼痛及其应激反应所产生的并发症能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痛苦,这势必对患者的生活、生理、心理带来不良影响。为缓解术后疼痛,笔者从2006年将双氯芬酸钠栓预镇痛用于肛肠术后的疼痛治疗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07年10月我院ASAⅠ~Ⅱ择期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病人120例,年龄18~40岁。所有患者无芬太尼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过敏史,无肝肾及凝血功能异常,无溃疡和异常出血史,术前24 h 未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无精神疾病并能正确理解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

1.2 分组及用药方法

术前常规清洁灌肠,入手术室后给氧、心电监护并开放静脉通道。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腰3~4间隙行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向骶段注入0.75%布比卡因0.5 ml+10%葡萄糖1.0 ml组成的重比重液。根据是否预用双氯芬酸钠栓随机分为两组:双氯芬酸钠栓组(观察组)和未用组(对照组)。双氯芬酸钠栓组(观察组)立即于齿线上约2~3 cm处塞入双氯芬酸钠栓50 mg(武汉同药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2020485),手术结束和第一次换药时(手术后第1天)同样塞入双氯芬酸钠栓50 mg,对照组则不用药。

1.3 观察指标

观测术中血压(BP)、心率(HR)、呼吸(RR)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手术出血量和时间。术后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镇痛满意度NRS评分(数字分级评分,100分为最满意)来观测各组临床效应,并记录术后尿潴留、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恶心呕吐、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cher's 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P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命体征

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无异常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在BP、SpO2、HR和R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4、8、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2.4 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和镇痛满意度的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镇痛满意度评分(NR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2.5 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

术后对照组尿潴留、腹胀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发生率的比较显著高于观察组 (P

3 讨论

部创口疼痛是具有其复杂而特殊的病理生理过程[1]。局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齿线以下受体神经支配,感觉极为敏锐,对疼痛有着特殊的敏感性。肛肠发生病变或在诊疗过程中受到刺激,前列腺素、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大量释出,刺激括约肌,使之不断收缩痉孪,加重局部水肿,形成恶性循环;尤其是部多采用开放式手术,术后括约肌痉挛、组织水肿、排便、换药及炎症等刺激,在外周和中枢神经敏感化条件下,产生持久性疼痛,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加之患者心理恐惧,过度紧张,更易产生痛觉过敏[2]。因此,术后的疼痛是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状态和精神因素共同造成的。

双氯芬酸钠为新型强效抗炎、镇痛、解热及抗风湿的NSAIDs类药,具有抑制炎症渗出,减轻红肿的抗感染作用,还能抑制炎症局部组织中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递质致炎、致痛的增敏作用。其栓剂由直肠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高,镇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8~36 h),其效能相当于100 mg哌替啶,能缓解中等程度的疼痛,不产生呼吸抑制作用。长期应用无积蓄作用,通常用于盆腹腔手术后镇痛[3]。

在术后镇痛过程中病人对不同镇痛方法的总体满意度评分是衡量镇痛效果的综合指标[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术后能取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该结果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分相一致。提示术前预用双氯芬酸钠栓能显著降低病人对疼痛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超前镇痛效应。这种超前镇痛与术后镇痛相结合,能达到满意的镇痛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为:双氯芬酸钠一方面作用于机体内环氧合酶(COX),抑制该酶催化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前体,阻断前列腺素的合成,有效抑制丘脑中枢对神经末梢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反应及减少外周神经末梢对伤害性感知的敏感性[5];另一方面,双氯芬酸钠本身还具有中枢性镇痛作用,可能与直接作用于引起并维持中枢致敏的某些脊髓机制有关[6]。双氯芬酸钠的这种强大镇痛抗炎效应能缓解括约肌、皱皮肌痉挛,减轻局部组织水肿,促进炎症的吸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进而促进术后排尿和排便反射的恢复。因此临床能观察到观察组的尿潴留、腹胀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总之,双氯芬酸钠预镇痛用于肛肠术后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明显减少术后尿潴留、便秘、水肿、括约肌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失为一种简单方便的镇痛方法。

[参考文献]

[1]Harris ML, Hobson AR, Hamdy S, et al . Neurophysiological evaluation of healthy human anorectal sensation[J]. 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1(5):G950-958.

[2]Pigot F, Siproudhis L, Bigard MA,et al .Ano-rectal complaints in general practitioner visits: consumer point of view[J]. Gastroenterol Clin Biol, 2006,30(12):1371-1374.

[3]Lavand'homme PM, Roelants F, Waterloos H,et al.Postoperative analgesic effects of continuous wound infiltration with diclofenac after elective cesarean delivery[J].Anesthesiology,2007,106(6):1220-1225.

[4]Sandler AN, Katz J.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J].Can J Anaesth, 1994,41(1):1-5.

[5]Sorkin LS.IT ketorolac blocks NMDA-evoked spinal release of prostaglandin E2(PGE:)and thrombxane B!(TXB2) [J].Anesthesiology,1993,79:A909.

[6]Woolf CJ, Chong MS. Preemptive analgesia――treating postoperative pain by prevent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central sensitization[J].Anesth Analg,1993,77(2):362-379.

(收稿日期:2008-01-12)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