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章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结果表明,鄱阳湖地区城镇化的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文章提出以低碳经济引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城镇建设,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驱动,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体系。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低碳

0 引言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江西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江西城镇化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江西城镇化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同我国东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还差距较大。加快城镇化进程是现阶段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江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新形势下推进江西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现状

随着江西中部崛起和大开放主战略的逐步实施,江西城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目前,全省共有设市城市22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11个),19个市辖区,70个县城和各类城镇770个。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南昌市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赣州、新余、抚州、萍乡、宜春、吉安、上饶、鹰潭等城市为支柱,其他设市城市和县城为骨干,众多的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2011年,江西新增城镇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相比2008年设区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2倍,新增城镇人口80万,城镇总人口首次突破2000万,城镇化率达45.7%。预计江西城镇化率到“十二五”末达到50%,到2020年达到60%。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3市,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5.12万平方公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60%以上的经济总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环湖经济带。

目前,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已迈入到从规模扩张到品质提升的整体转型时期。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南昌市为核心,以鹰潭、九江、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吉安、上饶等城市为支柱,其他设市城市和县城为骨干,众多的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为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十二五”期间,江西将以鄱阳湖为核心,以京九铁路和浙赣铁路为依托,着力打造九江沿江产业带、昌九工业走廊、南昌核心增长极,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城市群,构建以“一湖两带”城市群为支撑的城镇体系,进一步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鄱阳湖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从目前来看,该地区城镇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

1.2.1 鄱阳湖地区城镇化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与周边发展较快的邻省之间相比,鄱阳湖地区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在江西省内来看,除去南昌、景德镇、鹰潭等大城市,从1995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个县的城镇化率由14.2%提高到18.3%,15年仅提高4.1个百分点,同期江西省的城镇化率由23.8%提高到44.8%,15年提高20.3个百分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率大大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1.2.2 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城镇间的城镇化率差别较大。作为大城市尤其是南昌这样的省会城市,相对其他地区而言,由于客观上既对流动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同时又有更好的容纳城市人口的能力,因此,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最高。南昌、景德镇等几个大城市的城镇化率远高于其他县市远高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其他县市。2010年,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19个县中,城镇化水平超过30%的只有德安县(31.9%),城镇化水平最低的是鄱阳县(11.6%),前者是后者的近3倍。

1.2.3 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集聚和辐射功能较弱。在全省22个设市中,城区面积在200平方公里的城市只有南昌和吉安2个,萍乡和上饶等10个城市城区面积都不及50平方公里,还赶不上东部地区县城的规模。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只有南昌,超过200万的只有九江。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缺乏,小城镇发展能力不足,城镇规模结构极不均衡,难以发挥超大城市和大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

1.2.4 城镇化和工业化不协调。按照钱纳里发展模型,城市化与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在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和中期阶段,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工业化率。自2000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市化,城市化率滞后工业化率6个百分点以上。从鄱阳湖生态经济县域发展来看,自1995年到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工业化一直超前于城镇化,城镇化率滞后工业化率13个百分点以上,且差距呈现进一步加大的趋势,2010年差距扩大到28个百分点左右。

1.2.5 生态环境压力凸显。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现有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和高资源消耗的产业比重还较大,第三产业比重和发展质量还不高。此外,鄱阳湖地区经济人口负荷水平比较高,人、地、水的矛盾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与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之间的冲突加剧。总体而言,鄱阳湖地区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

2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建设必然要改变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的老路,走以低碳经济为引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2.1 以低碳经济引领鄱阳湖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核心与灵魂是“生态和绿色”。由此,鄱阳湖地区的城镇化必然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主线。用低碳经济理念来引领城镇化,就是要在城镇化进程中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高产出为特征来进行低碳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2.2 推进生态城镇建设

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是鄱阳湖地区城镇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的必然路径。为此,要提升城镇功能定位,打造富有特色魅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镇。一是营造宜居环境。着力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加强绿地、交通、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引导绿色消费,形成健康文明、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三是建立生态发展机制。包括绿色GDP考核体系、编制城市生态规划和对全民实施生态教育等。

2.3 以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驱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方面,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良好的环境优势,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生态农业。另一方面,发挥鄱阳湖地区交通区位优势,依托临近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生态旅游、特色文化、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服务业。第三,以新型工业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此,要重视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降耗和传统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加快新能源等低碳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体系。

2.4 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体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应加快城镇体系的建设,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各具特色的区域城镇体系。一是要继续做大做强南昌市,打造南昌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文明花园城市;二是按照特大城市的标准建设九江市,加快九江现代化港口旅游城市、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江沿岸重要工业基地的建设;三是继续加快鹰潭世界绿色生态铜都和道教文化旅游城市、景德镇世界瓷都、新余国家新能源科技城、抚州文化生态旅游名城、吉安红色旅游精品城市和电子信息产业新城、上饶生态和谐城和区域物流中心、宜春绿色生态城市和亚洲锂都等的建设,把景德镇、新余、鹰潭、抚州、吉安、上饶和宜春逐步建设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城市;四是通过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小城镇,做强其经济实力,逐步使其向小城市甚至是中等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EB/OL].http://,2010-02-22.

[2] 钱纳里.结构变化和发展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3]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城市化研究[J].现代商业,2010,(2):5-76.

[4] 孙菊生,刘晓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县域城镇化进程及发展路径思考[EB/OL]. http:///,2011-12-07.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12BAA1004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