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课程研制”的尝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课程研制”的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尝试前的思考

让教师“参与课程研制”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作为培养新课程实施者的高等师范院校,我们不能把“参与课程研制”这一理念、这一准则仅停留在口号上或简单的知识的传授上,应该让他们在我们高校的课程中,在我们高校教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亲手实践,以便他们走向工作岗位后真正地“参与”中小学的“课程研制”。

那么,在我们高校的课程中让学生参与研制什么具体内容呢?是否需要找到一个和现有的课程相连结的“点”呢?怎样指导大家“参与课程研制”呢?

在给新乡学院语文教育专业(专科)05级3班和4班的学生上“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的时候,上到第六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时,笔者发现找到了一个连结点:《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综合语文课程的各个领域,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通过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所开展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把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起来,突出“生活”这一主线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这三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果没有实例做支撑,学生很难理解到位。然而,《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材只举了其中两个――第一种和第三种,分别是《荷》和《我们在岛上的生活》,缺失了第二种。何不让学生尝试一下,补上这一实例呢?再说,学生要想学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关理论,并对有关理论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也必须亲手参与实践。

“参与课程研制”,学生听到这一概念,都有些发怵,更不知如何“参与”了。那么,怎样打消学生的顾虑,使他们乐于参与呢?我想到了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scaffolding)本意是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这里用来形象地说明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支架式教学模式,一般分“预热――探索――独立探索”三步来进行,是通过教师的帮助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撤去支架。支架式教学模式,便于指导学生参与课程研制”。

二、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参与课程研制”的步骤、做法

(一)预热――教师讲明“参与课程研制”的内涵,并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

“参与课程研制”,从宏观方面说,是对一定课程基本问题的探讨,通常由一些思辨性较强的命题,以及相应比较概括化和抽象化的理论观点及其说明、论证构成。比如,对一定课程的课程目标、性质、价值、内容等方面的论述、分析、说明。从中观层面说,是对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通常由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要求、步骤、方法等构成,包括参与编写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学参考书、练习册,开发校本课程等。从微观方面说,通常指对课程、教材、教学的评价或对课程、教材、课程标准等某个具体方面的分析评价、开发利用,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发现并纠正教材中正文或注释存在的问题,发现并纠正教材编写中的不当之处等。

(二)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请看课堂实录:

师:我们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三种形式。三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本中只举了两个例子,分别对应的是哪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少了哪一种?

生:课本中举了《荷》和《我们在岛上的生活》作为实例,分别对应的是第一种和第三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缺少的是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师:课本中缺少的是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例,需要我们把它填上,填补上了,就体现了我们对课程研制的参与。有些同学也许会说,这也太简单了吧?有些同学也许认为这样理解“参与课程研制”是否偏狭了点儿?我却不这样认为,理由是: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第一种、第三种一样,较难,较复杂,没有实例做支撑,读者很难把它搞清楚,应该填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填补活动,使我们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更深的体验,同时培养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生:(有些同学面带忧虑)既然设计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第一种、第三种一样同样较难,较复杂,我们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师: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了课程整合的理念,要把不同的课程内容或因素按照语文的系列组织在一起,构成具有整体效应的专题,实现不同课程的共同价值和语文的独特价值。在设计过程中应保证它是“语文”课程而不是历史或地理或别的课程,应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特征。

生:还是觉得太抽象。

师:五一节快到了,五一长假期间,你们可以尝试给初中生或高中生设计一则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案例――《XXX旅游景区风情和文学、文化探究》(设计出来后,你们也可以亲自到现场体验一下),在设计过程中,可考虑把“景点概况”、“搜集并整理该景点有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内容设计进去,因为“景点概况”一般涉及到介绍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特点等内容,这就和“地理”学科结合了起来;而“搜集并整理该景点有关的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又容易把“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结合起来,从而体现“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整合”。当然,为了保证它是“语文”课程而不是历史或地理或别的课程,可让学生把最感兴趣的物产写成说明文,也可以把他们对景区或某一个方面感受最深的内容写成游记或写成散文,从而突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

生:(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我们明白了。

三、独立探索――学生亲手设计,并以书面形式递交设计成果

学生对“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了初步认识后,“自我效能感”提高了许多,有的同学凑到一起在讨论、在交流,有的同学在课堂上动手设计了起来,教师巡回进行个别化指导,比如,对没有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导引”的,要求他们补上,因为这也是“教学设计”;对题目确定得过大或过小的,要求他们纠正。40分钟后,多数同学完成了设计,不少同学的设计带有创造性。有的设计的是《牧野文化新探》,把语文学科与历史学科结合了起来,有的设计的是《新乡人民公园的花卉探究》,把语文学科与生物学科结合了起来……课堂上没有完成的,要求他们课后完成。完成后,把设计成果交给老师。

下面是新乡学院05级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叶贝贝的设计成果――《万仙山景区风情和文学、文化探究》。

万仙山景区风情和文学、文化探究:

(一)学习活动的背景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教材编排了第一种和第三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例,缺少第二种形式的实例,若不补上,则教材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受到影响,读者读到这里也会茫然;有人分析我们语文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讲了三条理由:一是很少创设生动活泼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参与言语实践;二是很少让学生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三是很少提供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开展言语实践的机会。鉴于此,建议在五一长假期间,让大家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开展言语实践活动,即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万仙山景区风情和文学、文化。

(二)学习活动的目标

1.参与言语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深入了解并体验什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形式等知识。

2.通过承担有意义的言语交际任务,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3.树立参与意识,提升研究能力。

(三)学习活动导引

沿着“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整理资料――分析并研究资料――表达”的思路开展探究。学习项目有:

1.景点概况(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特点、人文特点等)

2.搜集并整理该景点有关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3.对联搜集和研究(具体方位、对联、对对联的解读和研究)

4.介绍该景点的主要风情、物产(主要指土特产)

5.就你最感兴趣的方面或内容写一篇作文,可写成游记,也可写成说明文,还可写成散文。

6.为该景点拟写一则广告

(四)学习活动的要求

1.请你到实地搞一个调查、访问,采集相关的风情和文学、文化因素。有条件的,可带上照相机,拍摄一些风景和人文照片。

2.2007年5月1日开始,充分利用五一长假作好观察、调查、访问工作,作好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五一长假结束后做后续的其它工作。结束时间为2007年5月底。

3.上述“学习项目”可任选4-6个,但1-3为必须完成的。

四、尝试后的感想、体会

1.“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对“参与课程研制”这一理念,如果我们只是从理论上说一说而已,学生缺乏这一方面的实践、体验,很难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更谈不上什么质量和品位,正如教学生游泳,光在岸上讲一些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习游泳。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参与课程研制”,重在学生的“参与”,因此,学生的动手实践与亲身体验显得尤为重要。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无疑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预热――教师讲明‘参与课程研制’的内涵,并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到“探索――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再到“独立探索――学生亲手设计,并以书面形式递交设计成果”,每一步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与引导,管理与监控。事实上,“支架式教学模式”从“搭起支架”到“撤掉支架”的过程,是教师指导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主探索逐步增多的过程。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探究兴趣。经过本节课的教学,许多同学对“参与课程研制”产生了参与和探究的兴趣。正如叶贝贝同学一个月后所说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亲手设计了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实在在地‘参与’了一把,同时对‘参与课程研制’的内涵、方法等有关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堂上的尝试,激发了我课后的探究兴趣:我到图书馆翻阅了相关书籍,还对自己亲手设计的第二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利用五一长假开展了探究,感到收获不小。”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