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理解儿童的感受与欣赏 支持儿童的表现与创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理解儿童的感受与欣赏 支持儿童的表现与创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艺术领域目标的内涵及核心价值观念

《指南》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为“感受与欣赏”(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和“表现与创造”(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可细分为:“艺术兴趣”“艺术感受”“艺术表现与创造”。

1.艺术兴趣

艺术兴趣是指幼儿积极的艺术学习与参与态度。在《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有三个子目标是以“喜欢”一词开头的:“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这从整体上强调了幼儿艺术兴趣的养成。兴趣是开展艺术活动的内在动力,是艺术感受能力与表现能力提高的前提和保证,而艺术感受能力、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提高又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为幼儿一生发展奠定基础。

2.艺术感受

幼儿艺术感受是指幼儿被周围环境中美的事物或艺术作品所吸引,从感知出发,以想象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发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艺术能力。《指南》艺术领域目标提出“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强调了成人应积极引导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丰富内心体验,在对外界事物的欣赏中抓住以情感为主的特征,传达出与自己情感相应的一种艺术情感,从而发展其艺术感受能力。

3.艺术表现与创造

艺术表现与创造是指幼儿在头脑中形成审美心理意象,利用艺术的形式语言、工具和材料将它们重新组合,创作出对其个人来说可能是新颖独特的艺术作品的能力。《指南》艺术领域目标中提出的“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其中关注更多的是通过感知、感受和想象,把自己内心所想、所思表达出来的独特的心理活动过程,强调的是一个审美心理活动的过程。表现与创造在孩子那里没有太大的区别,表现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表达,创造更强调独创,侧重点不同。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创造力。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唱好一首歌、说好一句话或者画好一幅画对孩子来说就是艺术表现和创造。

二、理解儿童感受欣赏

幼儿美术反映了其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感。《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1.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美术是幼儿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显示的是一种对世界的感性、直觉的认识和把握。幼儿每天都在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并且尝试着理解它们。幼儿的绘画内容大部分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如《春游》《挨打》《学刷牙》这几幅儿童画,孩子们都会很注意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和认识。在语言的发育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绘画便成为孩子们表达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3.美术是幼儿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

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这一点在幼儿美术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当幼儿尚不能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表现自我和与人交流时,他会运用其他一些符号系统来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美术就是这些符号系统中的一种。如一位6岁的孩子在画《鬼怪出来了》时,边画边叫:“鬼怪出来了!”从面上看,这个鬼怪并不恐怖,倒有些幽默,孩子这样做也许就是为了克服自己心中的恐惧。

4.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自由自主的活动,美术是幼儿个性表现的途径。幼儿在美术中不仅根据个人兴趣和能力,以个人速度进行创作,而且会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完成美术作业。他们能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提炼概念。因此,我们从线条的特性、色彩的喜好、感兴趣的题材、活动的内容、与同伴相处的态度、开展活动的方法、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坚持性等方面均可观察到儿童个性的表现。

三、支持幼儿的表现与创造

《指南》指出:“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1.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

幼儿自发艺术活动是指在教师创设环境、气氛等条件的影响下,由幼儿自己发起、组织的艺术活动,可以是一个幼儿参与,也可以是多个幼儿共同参与。

如在幼儿园里的一次自由活动中,三个孩子用插塑玩具搭建了一个城堡。一个孩子说:“咱们搭建的城堡中没有人住怎么办?”另一个孩子说:“以前刘老师教过咱们捏小动物和人物,咱们就捏些放在城堡中吧!”于是,大家就到美术区角找来了各种颜色的橡皮泥,一起商量着、捏着,玩得不亦乐乎。捏橡皮泥,就属于孩子们的自发艺术活动。

在一种良好、融洽的同伴关系中,最简单的自发美术活动也会得到升华,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持续时间也随之增长,内容也会变得丰富。这种自发的艺术活动,能够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发展幼儿的艺术表现能力,丰富幼儿自主活动的经验。同时,幼儿在交往中体验到了彼此之间合作的快乐,感受到更多交往成功的愉。教师在艺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尊重幼儿自发的表达和表现,并适时加以引导。

2.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自主表达是指儿童本人表现自己想要表露于众、表现于外的内在信息。自主表达是基于自身的内在需要、出于自发的行为倾向,因此只能由主体自身做主,而不应该受到教师强加的干预和控制。艺术自主性是幼儿自我表达的珍贵特性。幼儿在自主表达中主动积极思维,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如在一次锻炼幼儿手指灵活性的撕纸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撕面条。老师走到丁丁身旁时,发现他撕得很认真,但撕的却不是面条的形状,于是问:“丁丁,你在撕什么呢?”丁丁说:“我在撕面片。”老师说:“老师刚才教你们撕的是面条,不是面片哟。”丁丁答道:“可我就想撕面片,因为我喜欢吃面片。在家里我奶奶就经常给我做面片。”老师接纳了他的做法,又引导他:“面片还能撕成什么形状的呢?”老师撕了一个三角形作为提示,丁丁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又撕了正方形、圆形等形状的面片。丁丁尽管没有撕面条,但是他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进步了。科学的本质在于求真,艺术的本质在于创造;科学的答案只有一个,而美的标准却有许多。幼儿不是不会表达心中的感受,而是不会按成人的方式来表达。如果我们能创设让幼儿自主表达与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他们就会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想象,表达他们的所见所感,成为“艺术家”。

3.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

心理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生实际影响的环境,它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良好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培养幼儿努力进取、奋发向上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形成协调的人际关系,也使幼儿敢于大胆地表达和表现。

如在一次写生活动中,奶奶问小小:“别人画了好多迎春花,好漂亮!你怎么才画了这么几朵呢?多画几朵不是更漂亮吗?”小小认真地说:“我画的那个地方就开了这么几朵!”小小拉着奶奶走到花坛旁,指着迎春花的一个枝条说:“我画的就是这儿!你看,上面的花就这么几朵,我也只能画这几朵。”小小虽然画的花很少,花朵也很小,但这就是她眼中的迎春花,是她用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画出来的。由于幼儿和大人的思维方式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幼儿的性格、喜好和原有经验也各不相同,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体验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教师不能完全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评判幼儿、要求幼儿。教师要注意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敢于表达和表现,接纳并尊重幼儿的各种表现手法。这样,才能使幼儿独特的表达方式得到理解和支持,自信心得到保护,敢于并乐于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

4.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给予适当的帮助

艺术表现需要一定的方法技能,教不教幼儿方法技能,怎样教给幼儿方法和技能,这一直是艺术教育领域中讨论的问题。《指南》指出:“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如一位老师在美工角放了一条剪好的纸蛇,让愿意剪蛇的孩子观察后自己剪。孩子们有的把蛇拿起来看了又看后才开始剪,有的匆匆动手剪,还有的看了半天还不知道从哪儿下手……蛇剪好后,老师没有评价谁剪得好,而是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玩自己剪好的蛇。老师把自己的蛇一抡,蛇就转起来了,很好玩。可有的孩子只剪出了一个弧形的长条,根本抡不起来;有的孩子剪的蛇一抡就断了……他们着急了,知道如果蛇剪不好,玩的质量也不会高。老师就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孩子们都非常认真地学习剪蛇的技巧,比平时学得快多了。面对孩子们剪得不好的蛇,教师没有批评、指责孩子们,而是利用结果反馈的方式来调整孩子们的行为,让孩子们产生剪好蛇的需求。这时,教师再引导孩子们学习折、剪和插接的技巧,孩子们自然愿意学,而且学得很认真。因此,技能技巧不是不能教,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本文系2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市场经济条件下河南省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JY003)

(作者为河南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

(责编 东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