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手术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手术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用于青光眼小梁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青光眼患者101例共120只患眼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61眼),对照组51例(59眼)均给予常规小梁切除手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缝合,观察组给予可调节缝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 d、2周、3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 R77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3-0192-02

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小梁切除术为滤过引流术,可适用于各种需进行眼外滤过术的青光眼[1]。在进行滤过性手术中,巩膜的厚度、瓣的大小、缝线的张力都会影响到前房深浅、眼压高低、滤过泡的形成等,进而影响手术效果[2]。本研究通过使用可调节缝线应用到青光眼小梁手术,旨在探讨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1例共120只患眼,其中男56例,女45例,年龄39~71岁,平均(59.8±6.7)岁。开放性青光眼59例(62眼)、闭角型青光眼42例(58眼)。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61眼),对照组51例(59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病时间、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2%利多卡因加0.75%布吡卡因术区球结膜下1 ml、球后2 ml浸润麻醉,上直肌缝线牵引固定,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球结膜瓣,分离结膜下筋膜组织后,充分烧灼巩膜面止血,以角膜缘为基底,做4 mm×3 mm大小、巩膜厚度一半的巩膜瓣,用0.4 mg/ml丝裂霉素浸泡棉片,放置预先成型结膜瓣与巩膜瓣下,放置时间根据球结膜厚度调整,一般为2~5 min,去除棉片后用500 ml生理盐水冲洗,做前房穿刺,巩膜床上切除1 mm×3 mm小梁组织,做虹膜周边切除,恢复虹膜,缝合线用9-0尼龙线。对照组巩膜瓣顶端缝合2针,结膜瓣平整复位后间断缝合。观察组巩膜瓣缝合4针,顶端2针永久缝合,腰部2针做可调节缝线,方法如下:两腰处巩膜瓣游离缘侧进针后从对侧出针,拉至接近缝线尾端后,以尾端为支点,打四环活结,带针一端从穹窿部结膜出针后,在结膜面打结固定,剪除多余缝线,缝线尾端置于穹窿部。两组均在巩膜瓣缝合后前房内注入平衡盐液,观察巩膜瓣处房水漏出情况,根据外流情况调节缝线张力,至无房水漏出后达缓慢渗出后,关闭结膜瓣。术毕结膜下注射2 mg地塞米松、40 mg妥布霉素,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眼后加压包扎。

1.3 可调节缝线的处理

术后依据眼压情况调节缝线,如术后1~2 d眼压较高,按摩眼球仍不能下降至17 mm Hg以下,在表面麻醉下适量放松缝线,暂不拆线。术后眼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或眼压略高,滤过泡正常或扁平,通过按摩眼球眼压能够下降者,观察3~5 d后拆除缝线,如眼压较低,前房较浅,滤过泡为功能型,观察1~2周后再拆除缝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字2分析,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比较

术前两组眼压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2周、3个月观察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眼压水平比较 mm Hg

组别 术前 术后3 d 术后2周 术后3个月

观察组(n=50) 41.2±4.7 14.2±3.6 11.6±2.8 12.2±2.1

对照组(n=51) 40.9±5.1 17.9±2.9 15.9±3.5 15.8±2.9

t值 0.335 5.399 7.443 7.807

P值 0.738 0.001 0.000 0.000

2.2 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后发生浅前房例数为1例,发生率为1.6%(1/61),对照组术后发生浅前房例数为8例,发生率为13.6%(8/59),观察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字2=7.972,P=0.002)。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中较为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青光眼眼压升高的原因,大多为房水外流阻力增高。手术治疗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式[3],上世纪六十年代Cairn采用显微手术方式,在较厚巩膜瓣下切除含有Schlemm管的小梁组织治疗青光眼获得理想疗效[4]。但随之发现小梁切除滤过引流术较易发生存在多种并发症,例如浅前房、滤过量过大导致滤过过强、眼压控制不良、滤过泡纤维包裹、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影响手术治疗效果[5]。

近年来可调节缝线逐步被应用于青光眼滤过性小梁切除术中,通过对调节缝线拆除时间的调整,可以最大程度的控制眼压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术后低眼压、浅前房以及高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对滤过及眼压进行适时调节,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笔者通过可调节缝线方式缝合的方式在小梁切除的患者中进行眼压控制,结果发现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在术后3 d~2周内均控制均较为理想,而且在拆除缝线后3个月的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眼压仍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观察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可调节缝线对房水滤过能力的调节,有利于术后眼压及前房的形成,避免术后滤过过度通畅导致浅前房的发生,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乔玉春,路海峰,谢飞,等.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82-1384.

[2]司长峰,项燕,张万峰,等.显微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7):4487-4488.

[2]刘建华,孔凡宏,任淑兰.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5):359-361.

[3]刘建国,刘海,刘晓静,等.自制弹性虹膜拉钩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1,33(9):686-688.

[4]潘晓霞.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2):92-93.

[5]乔建平.三联术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56-57.

(收稿日期:2013-07-17) (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