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听雨品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听雨品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作者简介】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咸淳十年(1274)进士。宋亡不仕,浪迹江湖。长于词,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他的词作多抒发亡国之痛,山河之恸,形成了悲凉清俊、萧寥疏爽的风格,读来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尤以造语奇巧之作,在宋季词坛上独标一格。有《竹山词》。

【作品赏析】

此词题为“听雨”,却非咏物之作,雨是“触媒”,在词人的灵感思维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全篇围绕“听雨”这一中心线索展开,概括了少年、壮年、晚年一生经历三个阶段的不同境遇。同是听雨,因年龄、阅历、思想的不同,作者赋以听雨的地点、环境、气氛也不同。

首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不禁让人想到“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年华。青少年时代,壮志凌云,风流倜傥,追欢买笑,无忧无虑。此时听雨在歌楼上,楼内歌声和着室外雨声,怎能不令人心醉神迷?明灯红烛、昏纱罗帐,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第二句:“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不由得让人想起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小令。以“客舟”为中心场景,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飒、凄凉的景象点缀,挥就成“壮年听雨图”,映现出壮年时代,汲汲于途,风餐露宿,浪迹天涯,客舟听雨,让人黯然神伤。望萧萧暮雨中江水茫茫,云低贴地;听瑟瑟秋风中孤雁哀鸣……此情此景怎不让人柔肠寸断!

第三句:“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看破红尘顿悟为僧,还是孤身行旅寄居僧庐,不得而知。到老来时处境萧索,僧庐听雨,两鬓白霜,孤独凄凉,万念俱灰。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展示出词人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

末句:“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一生的悲欢离合,不管是大悲大喜还是大爱大恨,归纳起来都是“总无情”。这是饱经风霜的作者,面对萧萧秋雨,追抚一生经历发出不尽的慨叹,又蕴藏着无限的惆怅。但这并不是词人的大彻大悟,而是词人在极度痛苦的心情升华后的自嘲自谑。否则,也就不会“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对雨声听得那么真切了。短短一首词,概括了词人一生身世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以“雨”为线索写出了自己人生的三个阶段,两大转折。第一阶段是少年,地点是歌楼上,无忧无虑,闲听歌雨,浪漫乐观;第二阶段是壮年,地点是客舟中,漂泊天涯,愁听风雨,苍凉沉郁;第三阶段是老年,地点是僧庐下,寄人篱下,无限凄凉,孤寂低沉。三个阶段中地点的转换勾勒出作者人生的两大转折;从歌楼上到客舟中是第一大转折,这既是从少年到壮年的转折,又是从安逸到漂泊的转折,此后作者虽不安逸,但仍能自食其力;虽奔波,但仍有所得。从客舟中到僧庐下是第二大转折,这既是壮年到老年的转折,又是从漂泊到寄寓的转折。此时作者年老体弱,只得寄寓僧庐,过着凄惨的生活。同时在三个地点中:“歌楼上”、“客舟中”、“僧庐下”,“上”“中” “下”三字也隐约表明作者每况愈下的处境。

何以如此呢?因为作者的背后有着一幅巨大的国事变迁图,那歌楼的红烛罗帐正是南宋苟安未亡前的写照。作者中进士不久,南宋灭亡,他守节不仕。这壮年、老年压抑郁闷的心情,是投在蒋捷心头上的巨大阴影。三幅画面前后衔接而又相互映照,艺术地概括了作者由少到老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