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范儿”一词索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54-01
“范儿”是我们经常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提到的字眼。何谓“范儿”呢?与“法儿”相同,起初是中国戏曲艺人常用口语,后蔓延到所有表演领域。打开《中国舞蹈词典》,“法儿”词条这样解释:“法儿”,戏曲舞蹈术语。一般指身段动作及高难技巧的方法和要领,如“起法儿”、“落法儿”。也含有技巧、窍门和风格、韵味的意思,如“帮我找找‘法儿’”,这次翻得有‘法儿’。”[1]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不断深入。使我们对“范儿”有了更深的认识。觉得此概念已不是那么的精确。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对戏曲、舞蹈等一切艺术表演实践以及理论建设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范儿”概念的提出
梨园谚语口诀:“功夫最讲用“范儿”字,“范儿”是心劲灵魂”;“功夫纯熟生“范儿”,有“范儿”不怕技生”;“依“范儿”使技必能成,“范儿”是无处不用。”究竟什么是“范儿”?让我们翻开《现代汉语辞海》:“范,fàп①名词,模子。②法式;榜样。规范、示范、模范、典范。③界限;范围,就范;范畴。④动词,不使越过界限;防范。⑤姓。”“法 ①名词,fǎ刑法;法规。②标准;模式;常理; ③办法,方式④动词,仿效学习(别人的的优点);效法、师法古人。⑤形容词,合法的、守法的⑥名词指佛教的教义、规范;佛法。⑦名词,指僧道等画符念咒之类的手段。⑧姓。”[2]在《古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法,fǎ范fàп①铸造器物用的模子。②典范,楷模。③约束。④称赞别人的仪表风度。①法律,刑法。②法则,制度。③规范,准则。④方法,做法。⑤效法,取法。⑥合乎法度,有法则。⑦战国时期学派名称[3]
综合以上已有的“范儿”的概念以及所有文献的相关解释,我们可以对法儿整体思考,它包含几种含义,第一种方法、做法;第二种是法则、制度、范围、界限、模子等意思,第三种具有仪表风度、典范、窍门诀窍、神韵等大致内容。我们不妨这样的概念“法儿”。是指戏剧、舞蹈、杂技等一切表演艺术的术语,一般是指身体动作及技术技巧的方法、动作要领、规范法则,也有窍门和风格、韵味和精神等意思。与“法儿”通用。
二、“法儿”源说
从发生学的角度去追溯“法儿”、“范儿”的说法起源,我们可以一直寻到原始人类部落里的宗教仪式歌舞。也许这时候的歌舞并没有过多的动作和规范,只是大家内心情感的直接表达,但是在宗教仪式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教义教规,这些仪轨和程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法则性。到了黄帝时期就有关于巫的说法,巫是沟通人与神鬼关系的使者。巫的目的是乐神。他们在祭祀的活动中,为了和神灵沟通使用了大量的动作,他们用不同的手型配上不同咒语,能请到不同的神灵来帮助自己达到目的。这个时期由宗教仪式、仪轨的规范性转化成对巫动作的规范性,与此同时,巫的动作技术、技巧的使用方法、要领、具备一定的规范、法则性。秦汉六朝以来,乐舞百戏形态更加的普遍,也正是这个时期,无论是仪式,还是人体的动作,都成了人们欣赏的对象,也就是娱神转向娱人。正因为如此,需要表演者无论是演出形式,内容、动作及其方法、神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大胆推测。有关“范儿”的说法伴随着这一切过程中,后来进行了分流,一部分在戏曲、一部分进了宗教仪式。
宋元杂剧对做工表演所称的“科”,有时也加上一个“范”字,称作“科范”。专家研究,这个“科范”仍是道家礼仪规程所用的具有规范意义的术语。
三、技术方法说
演员在初级训练阶段,老师对其技艺的最初传授,被称为“开胚子”。则称为“开范儿”。“开范儿”指对某种类动作的启蒙。“开范儿”是对具体训练内容、动作要领诀窍的说明,并直接帮助学习者尝试动作过程,让学习者体会到正确的训练姿态、动作过程以及动作结束时的姿态。“开范儿”之后,学习者就需要根据老师告知的要领反复训练,不断“找范儿”;找诀窍。找对了“范儿”,找准了“范儿”,达到了武功表演各个项目的技术规格,表演者仍然必须随时保持训练,长时间不练,已有的“范儿”也会走形,即所谓“跑范儿”。
比如打把子,要求动作做到稳、准、狠,手脚灵、巧、活,要求对打过程分清详略、轻重,要求节奏把握疾徐、顿挫,要求姿态做到帅气、稳重;所谓“大幅大片,四门见线,打得不慌,有紧有慢”。
在武功训练和表演的动态过程中,个别时候会出现瞬间对“范儿”的犹疑或改变,称为“恍范儿”;这种情况极易造成武功事故,使表演者从空中摔落,比如翻跟头时“恍范儿”,或落地后身体姿态掌握不好,都容易受到伤害。
四、法则规范说
从视觉角度看,“范儿”是戏曲做工范畴中对规范的感性把握尺度。这个尺度在戏曲武功范畴中,也是适用的;甚至在演唱、念白范畴中,戏曲同行们也往往用“范儿”作为一种感性尺度,来衡量和评价每一个表演者对表演技术规范的掌握程度。无论生活中还是各项生产或艺术的操作中,规范即有法则的意义“范”字在古代还有法则的意思,《尔雅》中说:“范,法也。范,常也。”
对戏曲做工的规范性,戏曲同行们常说一个术语――“范儿”。从字面之意看,“范儿”可以理解为就是一种模子,也是一种法则,是同行人心中衡量动作规格与美感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标准。找准了“范儿”以后;就要反复的练习象刻模子一样,稳固自己的动作状态和动态模式。经过成千上百次的重复练习体验,使动作的过程和姿态都形成合乎“范儿”的“定形”化状态,甚至在心理上也要形成所谓“动力定型”,从生理到心理构成一种正确的动态模式。形成一定的规范法则,一旦没有这个规范法则,就会“没范儿”、“跑范儿”、“歪范儿”、“丢范儿“、”晃范儿。”
只有完整掌握了做工表演的规格,鲜活地操控做工的律动过程,和谐、优美地形成动作、表情与造型姿态的配合,就是达到了好“范儿”这样,才能获得在舞台上随心所欲地播撒美感的基础,才能用技艺之美托起戏情之真,并塑造出感人的艺术形象。
五、风格神韵说
戏曲武功每一项目的“范儿”里,不仅仅是具体的外形状态和动作过程的要领,还渗透着可以确切感知的美感要求。
戏曲做工的美感,建立在“范儿”的基础上。例如旦行的“范儿”中比较突出“柔”和“媚”,所以旦行的做工美感,就大量来源于“柔”姿“媚”态的体现之中。再比如净行的“范儿”中格外突出“威”和“猛”,而净行做工的美感,就大量来源于“威”姿“猛”态的体现之中。
建立在对人物类型和个体特征的深刻理解基础上,戏曲做工刻意突出人物特有的那些“精、气、神”的内容。神态有一部分可以来自行当固有的做工训练内容,还有一部分则需要来自对这些具体人物的理解与体验;以往的训练再加之独有的理解与体验,这些人物的神态之美就鲜活地展现出来了。
在神态之美基础上,人物意态之美通过做工表现出来。通过做工的动作、身姿、表情配合着唱念得以呈现,这些高水平的意态之美,给观众带来极大的审美享受。
参考文献
[1]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舞蹈词典》编辑部:中国舞蹈词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P106页,法儿词条
[2] 翟文明、李冶威主编:现代汉语辞海,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2 。P301范词条
[3] 《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编:古代汉语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范词条P387)
作者简介
王松阳(1977年5月――) 男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文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舞蹈史学、舞蹈编导。
基金项目
南阳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QN2009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