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海外创业板四大败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海外创业板四大败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通过创业板扶持中小企业思路已日益明晰,需更理性地看待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提及海外创业板市场,通常会让人联想到美国纳斯达克这类孕育了微软、Intel 等诸多跨国大企业的“造富工厂”。但事实上,海外创业板市场能够取得成功的少之又少。

在全球所有的创业板或类似市场中,目前仅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加拿大TSX-V 市场、英国 AIM 市场及韩国科斯达克市场发展较好,余下的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创业板都趋向边缘化,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创业板在艰难中缓慢前行,德国“新市场”创业板甚至在 2003 年被迫关闭,仅仅维持了 6 年的生命。

目前,各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小企业战略价值的再认识已经十分深刻,而通过创业板市场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思路也日益明晰。在这一背景下,应更理性地看待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上市资源不足

海外创业板失败的一个共同因素是上市资源不足,流动性枯竭。深交所《海外创业板市场发展状况及趋势研究》统计显示,冰岛、南非、土耳其、巴西、波兰、菲律宾等 11 个国家的创业板成立时间已经超过 6 年,而上市公司数量却不足 100 家。其中,2001 年成立的冰岛创业板市场甚至仅有 1 家上市公司。

这些创业板市场所属的国家或地区要么经济总量有限,创新动力不足,中小企业数量不多;要么资本市场发展多年,本土已经没有多少上市资源可以挖掘。为了扩大交易市场规模,实现收支平衡,交易所不得不争夺各种潜在上市资源。

交易所上市资源偏少,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些国家开设了不止一家创业板,各个市场间的市场定位几乎重叠。

1998 年到 2000 年间,日本曾先后成立佳斯达克、大阪交易所的“日本纳斯达克”、东京交易所“Mothers”等数家定位相近的创业板市场。上述市场资源定位趋同,互相竞争,直接导致了日本创业板市场的失败。

对于中国的创业板市场来说,由于国内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拥有大量的企业后备资源,目前还不需太担心。

多数处于从属地位

在创业板刚开始兴起时,多数被视为主板的“预备市场”处于从属地位。

目前,除了纳斯达克等 4 个独立市场外,其余创业板市场都由主板设立,运作机制缺乏独立性。有的更是要求在创业板公司成长到一定程度必须转到主板市场,这直接影响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例如,20 世纪 80 年代成立的澳大利亚第二板市场就规定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一旦超过 2000 万澳元就必须申请转移到主板市场上市。

在澳大利亚第二板市场运行期间,前后有 473 家公司上市,其中 232 家陆续转移到了主板市场,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9%。继续留下来的是规模小、经营不稳定的公司,市场失去了吸引力和竞争力,企业和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了信心,该市场在 1992 年不得不关闭。

对于国内创业板转板机制来说,并没有法规规定不能转向主板,目前实行自愿的原则。

不过,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曾经指出,深交所将对转板做充分考量,避免创业板尚未形成一定规模、好的企业就转走的尴尬。毕竟申报创业板的大部分企业有很多是为上中小板打造,由于中小板排队者甚多,才折中上了创业板。

市场监管宽松

海外创业板市场失败,还有一个原因是监管较为宽松。

创业板市场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这类企业的典型特征是“三高”:高度的不确定性、高度的成长性和高度的信息不对称性。由于宽松的市场监管措施,一些公司很容易就出现欺诈、造假等情况。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原德国新市场的所谓“明星企业”――德国远程通讯技术公司,其近 4 年的营业额有 80%上市是虚构的,这一假账严重挫伤了投资者对于德国市场的信心。

监管过于宽松还体现在对于高管频繁套现没有政策限制。

例如,不太成功的香港创业板出现的一个现象:有些企业在上市后,企业高管和大股东,先做高或者堆积利润,把股价拉升,接着就是大量套现减持。

在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和市场参与者的各种违规事件就屡有发生,创业板市场更要重视因上市公司和市场参与者违规而带来的监管压力。

交易所上市结构单一

整个海外创业板的上市资源多元化程度都比较低。一些创业板常常偏向于某一个行业,如果该行业发生衰退的话,整个创业板市场就会受其影响。

例如,香港创业板曾在 2000 年至 2001 年随着美科网的高速发展而达到鼎盛,但2001 年网络泡沫破裂后,该市场上市公司分布过于单一的隐疾爆发,导致了大量公司退市,指数和交易量巨幅下挫。同时,日渐萎缩的成交量也导致不少绩优公司“离家出走”奔赴主板,长期低迷的香港创业板惨变“鸡肋”。

而其他比较成功的创业板市场的行业结构多呈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征,不再拘泥于单一的行业。例如,AIM 定位服务于全球的成长型企业,加拿大 TSX-V 则瞄准了油气类资源性的初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