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悬泉汉简中有关西域精绝国的材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悬泉汉简中有关西域精绝国的材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悬泉汉简中有四枚涉及精绝国的汉简,给我们提供了汉代精绝国的重要信息,对我们认识汉代精绝国同汉王朝的来往关系以及精绝国和西域各国的关系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悬泉汉简;西域;汉代精绝国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24-0005-03

简一:

斗六升

二月甲午以食子一人鄯善使者二人且末使者二人莎使者二人使者二人皮山使者一人勒使者二人渠勒使者一人精

使者一人使一人拘使者一人┃乙未食渠勒副使二人副使二人人三人拘副使一人人一人莎副使一人人

一人皮山副使一人人一人精副使一人┃乙未以食勒副使者一人三人凡卅四人(Ⅱ90DXT0213③: 122)

木牍,长21.4厘米,宽1.4厘米,下部略残,胡杨。上面一行记“出粟”若干,下面三行记途经人员的国籍、身份、人数以及日期等。文字细密,多有讹夺。“二月甲午”之后,两次记到“乙未”,中间用横线隔开,内容为“甲午”“乙未”两日接待西域使者的记录。下面用括号对讹夺和异体字标注并加以标点,全文应该是:

……斗六升。二月甲午,以食子一人,鄯善使者二人,且末使者二人,莎使者二人,(于)使者二人,皮山使者一人,(疏)勒使者二人,渠勒使者一人,精使者一人,使一人,拘使者一人。

乙未,食渠勒副使二人;(于)副使二人,人三人;拘()副使一人,人一人;(莎)副使一人,人一人;皮山副使一人,人一人;精副使一人。

乙未以食(疏)勒副使者一人,三人。凡卅四人。 (Ⅱ90DXT0213③: 122)

第一段“质子”之前未交待是哪一国质子。于阗的“于”写作“”。疏勒的“疏”写作“”。“精绝使者一人”后,又有“使一人”,漏写了国名和“者”字。第二段,“车副使”之前或可脱一“莎”字。

如此,上面提到的西域国家依次是鄯善、且末、莎车、于阗、皮山、疏勒、渠勒、精绝、弥,共9个(第一段“精绝使者一人”之后,漏写一个国名,否则当为10个国家)。第一天“二月甲午”所到者为质子和使者,16人;而副使和贵人18人则于次日“乙未”到达,前后共34人。

西汉三十六国,到西汉末分为五十五国。而这五十五国中,分布在西域南道即昆仑山北麓、沙漠南缘的国家有17个,分别是羌、鄯善、且末、小宛、精绝、戎卢、弥、渠勒、于阗、皮山、西夜子合、莎车、蒲犁、依耐、乌、桃槐、无雷。这17个国家中,下面划线标出的8个和疏勒(在今喀什)是简文中提到的。这9个国家的共同特点就是地处中西交通的孔道,而简文中未提到的9个,都是散处在昆仑山和葱岭深处的小国。

同该木牍共出的探方层位中有纪年简27枚,主要是地节、元康、神爵、五凤、甘露(前69-前50)等宣帝年号的简。另有元帝初元简(前48-前44)和成帝河平简,不过河平四年(前25)纪年简只有1枚。宣帝时期,匈奴、乌孙、西域(城郭诸国)处在大动荡、大改组的阶段。神爵二年(前60),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郑吉作为第一任都护管辖南北两道城郭诸国。尤其在甘露年间(前53-前50),呼韩邪单于款塞,郅支单于势力转弱;乌孙内乱,分为大小昆弥,长常侯常惠率兵三校屯田赤谷城,破羌将军辛武贤出兵敦煌,乌孙公主的侍女冯僚为汉与乌孙的关系奔波在西域与长安的道路上。这个时期,汉与西域以及西域各国与汉的来往极为频繁。这在悬泉汉简中都有丰富的记载。据此推测,该牍年代大致当在宣帝时期。

简二:

客大月氏大宛勒于莎渠勒精王使者十八人 (Ⅰ91DXT0309③: 97)

木简,长23.2厘米、宽0.8厘米,柽柳,简文24字,基本完整。简中所列大月氏、大宛、(疏)勒、于阗、莎车、精绝、(拘)弥等8个国家所派使者18人路过悬泉置。

出土该简的探方有纪年简61枚,其中昭帝元平(前74)1枚、宣帝元康8枚、神爵47枚、五凤5枚(前65-前54)。共出简中,虽然精绝简只上述一枚,但其他有纪年的西域简文可给我们提供相对年代的参考坐标。如:

神爵二年正月丁未朔己酉,泉置夫弘敢言之,遣佐富迎侯敦煌,禀小石九石六斗。簿入十月,今敦煌音言不簿入。:佐富禀小石九石六斗,今移券致敦煌。 (Ⅰ91DXT0309③: 215)

神爵二年三月甲戌……莎王夫人使者渠代等六人,……以次一乘,以者六人,至不食,戊午出。 (Ⅰ91DXT0309③: 228)

敦煌大守遣守充上伊循城都尉印。御史以令二封。七月庚午食。五元年五月戊午朔戊寅,受敦煌大守常、丞部,舍舍如律令。 (Ⅰ91DXT0309③: 193)

同层出土的61枚纪年简和上述西域简都给我们指示了简二同简一一样,其年代当在宣帝时期(前65-前54)。

简三:

精使者二人

人八人

人人 (Ⅱ90DXT0115③: 355)

木牍,残长7厘米,宽1.2厘米。松木,四周残缺。上栏有字2行,可释者“精绝使者二人”,下栏3行,中间残存“贵人八人”,其他漫漶不清。

同层出土的纪年简58枚,从宣帝五凤、甘露、黄龙、到元帝初元、永光、建昭、再到成帝建始、河平、阳朔、永始(前57-前13),除元帝竟宁和成帝鸿嘉两个年号不见外,其余都是连续的。所以,该简的年代范围当在宣元成时期。可参考的同层出土的西域纪年简还有:

五四年(前54)九月己巳朔己卯,泉置丞可置敢言之,廷移府曰:效移病死爰:泉一匹,、乘、十八,高五尺九寸,送渠犁司(马)令史。(Ⅱ90DXT0115③98:)

甘露二年(前52)二月庚申朔丙戌,置夫禹移泉置,遣佐光持十匹夫人柱。小石卅二石七斗,又茭廿五石二。今券墨移到,受簿入三月,毋令,如律令。(Ⅱ90DXT0115③: 96)

・都西域都尉佐田弘。甘露二年(前52)(Ⅱ90DXT0115③: 188)

甘露三年(前51)九月壬午朔甲辰,上郡大守信、丞欣所,遣守逢迎吏、士、者敦煌郡。舍舍,者如律令。十月。再食。

年月庚申,使侯臣奉制侍御史曰:惠校、尉史留,二封,者一人。御史大夫延年下扶,承以次,舍舍,者如律令。(Ⅱ90DXT0115③: 415)

按:杜延年任御史大夫在五凤三年到甘露元年(前55-前53)。

一封,丞相之印章,使都西域都尉。置行・有。建始元年(前32)四月庚戌,漏上十八刻起丞相府。(Ⅱ90DXT0115③: 37)

简四:

送精王客凡四百七十人(Ⅱ90DXT0115①: 114)

这是一片木牍片,长6.7厘米,宽1.5厘米,松木。简上可释字13个。其年代大致在西汉末年到新莽时期。同层出土的纪年简14枚,最早有成帝阳朔、鸿嘉、永始(前24-前13)三个连续年号的简,最晚有王莽居摄和始建国(公元6-13年)时期的。可以参考的同层出土的西域纪年简还有:

出。封,皆完。其一封,西域都上,王路四。上二封。上王路四。始建元年十二月己亥,日蚤食,遮要卒音付泉佐博。(Ⅱ90DXT0115①: 63)

《汉书・西域传》对精绝国的记载仅81字:“精绝国,王治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精绝都尉、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北至都护治所二千七百二十三里,南至戎卢国四日行,地狭,西通弥四百六十里。”①就人口而言,3360人,在西域诸国中位居第25位。其他有人口记载的25个国家,均在3000人以下,所以,精绝在当时的西域可算中等大小的国家。“建武中……莎车王贤诛灭诸国,贤死之后,遂更相攻伐。小宛、精绝、戎庐、且末为鄯善所并。渠勒、皮山为于阗所统,悉有其地。”②贤死在永平四年(61)。③“明帝永平中,于阗将休莫霸反莎车,自立为于阗王。休莫霸死,兄子广德立,后遂灭莎车,其国转盛。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而鄯善王亦始强盛。自是南道自葱领以东,唯此二国为大。”④

对精绝国的文献记载比较简略。⑤但在上个世纪的100年里,自1901年斯坦因开其端,先后有英、美、日探险家和国内的考古学家多次对尼雅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的考古资料。除了遗址本身的学术价值和掘获的大量实物外,还陆续出土了一批卢文和汉文简牍,这对认识和研究汉代精绝国的历史无疑是十分重要的。⑥

上述四枝悬泉汉简,从出土地点及简文记录的内容和时间看,至少从西汉宣帝时期到西汉末年,地处西域南道的精绝一直同中原的汉朝保持着领属和贡使关系。简一中明确提到的9个国家,简二中还有来自葱岭以西的大月氏和大宛,简四中以精绝为首的470位各国使者,能够在同一天或先后两天内同时出现在悬泉置的记录中,说明在这一段时期里,南道诸国乃至西域各国的相互关系是融洽和睦的。他们(南道诸国)东西往来只有一条路,从今天的公路里程看,从敦煌到莎车2084公里,从敦煌到疏勒(今喀什)2443公里。更不用说远在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和费而干纳盆地的大宛。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在如此漫长的道路上,从西往东或者从东往西,如果没有沿途各国兄弟般的友好接待和各国之间类似悬泉置这样的机构予以保障供应,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而这种畅行无阻的前提条件就是各国之间的和平相处和友好往来。还可看出,当时所谓“立屯田于膏腴之野,列邮置于要害之路。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⑦的描写,确实言之不虚。

[注释]

① 《汉书》卷96《西域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80页。

②????《后汉书》卷88《西域传》,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09页。

③ 《资治通鉴》卷45,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条:“于王广德将诸国兵三万人攻莎车,诱莎车王贤,杀之,并其国。”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443页。

⑤ 还有《三国志》裴注所引鱼豢《魏略・西戎传》中的记载,内容与上引大致相同。《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59页。

⑥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简牍遗文》,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23~225页;王冀青:《斯坦因第四次中亚考察所获汉文文书》,《敦煌吐鲁番研究》第三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9~290页;林梅村:《尼雅汉简与汉文化在西域的初传――兼论悬泉汉简中的相关史料》,《中国学术》,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