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乒乓球发球技术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乒乓球发球技术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发球是乒乓球技术中唯一的非制约性技术,具有隐蔽性、主动性和突然性的特点,因此发球可以说是制定比赛战术、占据比赛主动的重要开端。发球技术具有变化多样性,旋转、落点、发球位置、抛球高度和发球方式都是发球技术的属性,其中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发球的性质,决定发球的成败。因此对发球技术的研究,是乒乓球技术研究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关键词】乒乓球;发球技术;技术特性

Research on Serving Techniques of Table Tennis

LIU Ya-ling, SHE Jing-ya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Abstract】 Serving is the only non-restrictive skill in Table Tennis, characterized by being concealed, active and sudden. Therefore, serving is said to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establishing matching tactics and taking initiative in the match. Table tennis serving skills are varied, with spinning, point of fall, serving position, height of casting, and serving mode as the major elements of serving, the little change of which will have an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serve. The research of serving skill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earch of table tennis skills.

【Keywords】 table tennis, serving techniqu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发抢段得分率高对比赛获胜的作用非常明显。中国队对瑞典队的世锦赛男团比赛中,第43届的发抢段得分率为66%,高于第40届时的59%〔1〕。发抢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队胜利的重要原因。乒乓球发球技术具有隐蔽性、主动性和突然性,因此发球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动员策划制敌战术、占据比赛主动的开端。在11分制的情况下,自己发球这一轮,每轮只要得一分就能保持比赛的相持状态,得两分就能占据比赛的主动。因此好的发球可以为自己的抢攻创造机会,甚至可以直接得分,这对比赛关键时刻得分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帮助。

乒乓球技术中非制约性技术,虽然仅为发球一项,但其变化却非常多样。例如:按旋转的种类划分,有侧上旋球、侧下旋球、不转球;按旋转的方向划分,有顺旋球、逆旋转;按抛球的高度可分为,低抛、中抛和高抛发球;按弧线的长短可分为,短球、半出台和长球;按发球的方式可分为:正手发球、反手发球和下蹲发球。结合乒乓球各类专业书籍,以及比赛常用发球技术,乒乓球发球技术主要包括奔球、发转与不转、侧旋发球、勾手球、高抛发球和下蹲式发球。

综上所述,发球技术的属性包括旋转、落点、发球位置,另外抛球高度和发球方式也是运动员实施战术的有效手段。下面将基于旋转属性、落点属性、抛球高度属性、发球方式属性和对称属性等五个方面,对发球技术加以论述。

1 基于旋转属性的发球技术

与乒乓球技术原理中的“旋转”含义不同,这里的“旋转”是根据球触拍后的反弹方向定义的。如图1所示,发球的旋转一般分为侧旋、逆侧旋、转与不转等。侧旋分为侧上旋和侧下旋;逆侧旋也分逆侧上旋和逆侧下旋;转与不转分为下旋球和不转球;奔球根据其特殊性,将其归为上旋类。

目前逆旋转发球技术正在不断发展成熟中,已形成“勾手发球”这一技术定义。我国小将张继科、刘诗雯的勾手发球技术属于皎皎者,德国名将波尔也是勾手发球颇为熟练的使用者。

由于发球隐蔽性的特点,其他观察者甚至是教练员也无法准确判断运动员的每个发球旋转,因此在科研方面,对发球旋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旋转速度的测试。

2 基于落点属性的发球技术

乒乓球的落点是指球在对方半台的着台点。乒乓球发球技术中,除了奔球技术只能发长球,其它发球的落点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受限制的,即可以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区域。

乒乓球专业书籍一般将乒乓球球台划分为网前球(距离球网40cm)、底线球(距离端线30cm),在训练实践中使用比较多的是正手短球、反手长球等术语。目前随着计算机在乒乓球比赛诊断与分析中的应用,落点的划分也进一步细化。一般将球台对手半台划分成九个区域:正手短球、正手半长球、正手长球、中路短球、中路半长球、中路长球、反手短球、反手半长球和反手长球。如图2所示:

图2 球台区域划分示意图(以右持拍手为例)

近网短球是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时使用最多的发球方式,其中中路近网短球的使用率最高,反手短球和正手短球使用较少,两者的使用率相近。说明发近网短球仍是控制对方接抢、自己下一板抢先上手的主要手段。底线长球使用最少,但得分率却最高,说明发长球虽然易于被对手抢攻,但适当的使用可以起到突然性的优点,从而打乱对方节奏,也能为自己创造有利机会。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开局、中局还是尾局,中路短球是使用率最高的,但是在尾局,相对于开局和中局,下降的幅度非常明显。

发球技术的好坏,除了旋转的强弱,也体现在控制落点和变化落点的能力上。如果落点控制的能力较差,那么运动员想发近网短球时,却发了半长球,给对方制造接抢的机会;如果落点变化不多,就失去了发球“突然性”的优势,对方也能很快适应你的发球。因此落点对于发球技术来说尤为重要,是发球“突然性”特点的有力表现。

3 基于抛球方式属性的发球技术

乒乓球发球技术可以分为高抛发球和低抛发球。也有文献中提出中抛发球技术,但基于实际比赛分析需要,这里只分为高抛与低抛两种抛球方式。从理论上来说,高抛发球与低抛发球的技术种类是一样的,两者只存在球被抛起的高度的不同,因此可以击出的技术也是相同的。

相关研究表明,抛球高度是影响乒乓球高抛发球飞行弧线的主要因素,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抛球越高,发球的第1落点与本方台面端线的距离越近,第2落点与球网距离越远,球飞行的弧线也越高。

4 基于站位方式属性的发球技术

乒乓球发球技术从站位可以分为站立式发球和下蹲式发球。目前站立式是乒乓球运动员常用的发球方式。

相关研究表明,下蹲发球的旋转强度、转速均高于站立式。从结果比较可看出,下蹲发球无论是与其他队员的其它种类发球相比,还是与自己其它种类发球相比,发球的旋转都是比较强的。但采用下蹲式发球的运动员很少,即使采用下蹲式发球,其使用率也不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下蹲发球由于比站立式多了下蹲、起立的过程,因此减缓了下一板抢攻的速度,另外也受到当时比赛规则的限制,无法发挥发球隐蔽性的优势。

不过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提高,运动员发球后与下一板的衔接速度有所提高,下蹲发球技术的使用率也有上升趋势,为增加发球旋转的多样性、发球节奏的变化性,将下蹲式发球和站立式发球结合使用,可以起到搅乱对手战术、心理的目的。日本小将松平健太就依靠其下蹲式发球技术,在第50届世锦赛上过关斩将,直至16进8时惜败于我国优秀运动员马琳。根据相关研究,松平健太在三场比赛中的发球直接得分率为8.5%,其中下蹲式发球的使用率为92%〔2〕。可以说,发球技术的提高不仅在于提高旋转和增加隐蔽性,也在于让对方有陌生感从而出奇制胜。

5 基于人体对称属性的发球技术

乒乓球发球技术可以分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从击球原理来看,正手发球技术与反手发球技术的发球种类相当,如正手与反手都可以发出侧上旋球、下旋球等,因此不再对正手发球与反手发球的种类作进一步细化。

从发球抢攻的战术方面考虑,大多数运动员习惯使用侧身正手发球,这有利于自己发完球后迅速侧身抢攻。我国选手王皓有时会在正手位发球,可以充分发挥其直拍横打技术好的优势,也可以应对正手位来球,可以说是全台无死角。

但有研究表明,反手发球的旋转强于正手发球〔3〕。正手发侧上旋与侧下旋时,无论发长球还是发短球,其旋转都低于反手发球。另外在双打比赛中,两名右持拍手组合时,使用反手发球可以使队友站位空间更大,更有利于队友的发挥。

6 结束语

6.1 根据不同的属性特征,发球技术可分为:

(1)从旋转属性来看,发球的旋转一般分为侧旋、逆侧旋、转与不转等。侧旋分为侧上旋和侧下旋;逆侧旋也分逆侧上旋和逆侧下旋;转与不转分为下旋球和不转球。

(2) 从落点属 性来看,乒乓球发球技术中,除了奔球技术只能发长球,其它发球的落点从理论上来说是不受限制的,即可以发至对方球台的任何区域。

(3)从抛球方式属性来看,乒乓球发球技术可以分为高抛发球和低抛发球,两者可以击出的技术是相同的。

(4)从站位方式属性来看,乒乓球发球技术可以分为站立式发球和下蹲式发球。目前站立式是乒乓球运动员常用的发球方式,不过下蹲发球技术的使用率有上升趋势。

(5)从人体对称属性来看,乒乓球发球技术可以分为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两者的发球种类相当, 击球原理呈对称性。

6.2 发球技术具有较大的“威胁性、隐蔽性和突然性”,是乒乓球战术的起始点,其在乒乓球比赛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从不同的属性特点出发,可以对乒乓球发球效用作更为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吴焕群.中国乒乓球竞技制胜规律的科学研究与

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74.

〔2〕刘雅玲,佘竞妍.日本乒乓球选手松平健太的技战术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3):56-57.

〔3〕张晓蓬. 中国乒乓球队战术训练水平定量诊断方法及实践效用〔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