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哈代《无名的裘德》中“淑”的人性转变探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 言
长篇小说《无名的裘德》从诞生之日起就饱受争议,因其没有迎合哈代所生活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学审美口味,而招致了当时文学评论界的批评甚至诋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部作品的可贵价值,现在《无名的裘德》已被公认为哈代小说创作的经典之作。小说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灵与肉的生死搏斗”这一哈代所预设的主题来写,以沉郁惆怅的笔调叙述了乡村青年裘德和新时代女性“淑”的悲剧人生。男主人裘德努力上进却壮志不酬。女主人公“淑”美丽聪慧,具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却为世俗所不容。小说的最后,裘德年仅30就郁郁而终,“淑”也被命运所迫不得不向世俗低头,她那自由的思想与独立的人格最终遭到彻底毁灭。
小说《无名的裘德》的亮点之一就是塑造了女主人公“淑”这一具有典范意义的新女性形象。作家通过对“淑”的命运纠葛和人性转变的细腻描写,揭示了她悲剧人生的根源。与哈下其他女性形象相比,“淑”的形象具有独一无二的审美意义和文化内涵。
二、人性转变在“淑”这一人物形象上的具体呈现
(一)“淑”在爱情婚恋观上的矛盾和反常
“淑”一方面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爱情,渴望完美和谐的婚姻生活;另一方面却恐惧和婚姻,先是与丈夫分居后又逃婚,这看似矛盾的两方面都源自于“淑”身上人性的觉醒。在“淑”看来,爱情是神圣而美好的,是值得用生命去追求的。她不顾世俗异样的眼光,勇敢与堂兄裘德相爱,并且在爱情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美妙和快乐。她意识到并尊重人的本性中对爱情的原始欲望,而她所恐惧的婚姻是那种“灵与肉”并未完全契合的婚姻形式。她希望在婚姻生活中获得独立的地位和人格,可以真正像“人”一样,而不仅仅是男人的和。当她意识到和丈夫费劳孙之间毫无爱情可言时,便设法逃离了那无性无爱的婚姻。而当她和裘德准备正式结合时,却不想让一纸充满清规戒律的婚书来禁锢自己的天性和破坏纯真的爱情,于是毅然逃离了正在举行婚礼的教堂。作为一名社会转型时期的新女性,“淑”身上充满了人性觉醒的光辉,其充分意识到人性当中追求自由和真爱的本性比爱情和婚姻本身都更为重要。
(二)“淑”在传统价值观念方面的畸变
“淑”这一人物形象在传统价值观念的畸变,主要体现在她对宗教、教条、道德、习俗等社会秩序表现出表面谦恭而内心叛逆。首先,“淑”在方面是一个异教徒,这一点在她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场就暴露无遗。“淑”的出场富有鲜明的象征意义,当天“淑”在市场上买回一对阿波罗和维纳斯的石膏像,当她兴致勃勃准备抱回家时,却突然发现石膏像大而的身体看起来非常不雅观,于是就把它们包起来拿回住处,回家后她把石膏像和十字架以及异教徒的塑像放在了一起。从这一富有象征意义的矛盾行为中我们不难发现,女主人公“淑”的个性具有典型的双重性和矛盾性,并且她的思想具有异教倾向。小说中还有一个细节体现了淑的异教思想,那就是“淑”和裘德在讨论宗教时提出要重写《圣经》中的“新约”的观点。“淑”对传统的怀疑和叛逆,通过她的矛盾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淑”对当时的社会教条和世俗道德的看法也充满了先进的现代意识。她认为,社会习俗禁锢了人的天性,在压抑的社会氛围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人性解放,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身心自由。特别是对社会教条中有关婚姻的清规戒律,“淑”有着惊人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批判力量。“淑”是这样表达自己的看法的:“按照公祷书上所记载的礼仪,我的新郎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喜好选择我,而我却不能选择他。另有人把我给他,好像我是一头母驴或是一头母羊,或者任何别的什么家畜似的。”诚然,“淑”所追求的两性结合应当是自然结合,而不是所谓的契约形式。
“淑”对和社会教条的质疑和反叛,深刻体现了她那追求人性解放,尊重和顺从人性指引的“新女性”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才使得她在面对保守陈旧的传统价值观时,毅然选择了反抗而不是屈服。
三、导致“淑”人性转变的多重因素
(一)新旧交替的社会现实为“淑”的人性转变提供了广阔背景
女主人公“淑”生活在新旧交替的维多利亚时代,当时社会经济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有了初步的发展,现代民主思想逐渐萌生,这一切都动摇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和旧的社会秩序的信仰。总之,这是一个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并存的时代。女主人公“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因此,她的现代意识有了萌芽和生长的土壤。这样一个社会现实既造就了“淑”独立的人格和先进的现代意识,也导致了“淑”的悲剧人生。从一开始,社会环境给予“淑”压抑的生长环境,长大后,思想进步的“淑”向往爱情和婚姻,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并没有给她任何机会,世俗的力量给予她的只是一连串的打击并最终毁灭了她。当“淑”和堂兄裘德相爱后,她所在的学校因为她的离经叛道而将她开除,她被迫与费劳孙结婚,开始了没有感情的婚姻。于是,“淑”的进步思想与传统价值观念的第一次较量就以她的失败而告终。新旧交替的社会大环境造就了“淑”精神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下,“淑”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异教徒和叛逆者。强大的社会现实和世俗力量一步步粉碎了“淑”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扼杀了她的智慧,最终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和人性畸变。
(二)“淑”的成长环境及其个人经历造成了她的人性畸变
造成“淑”人性转变的除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之外,与她自身的成长环境以及独特个性也有重要关系。“淑”成长在圣像工艺师之家,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并且热爱阅读具有反叛精神的书籍,她经常翻译资料和书籍,拜读了许多用希腊文和拉丁文撰写的经典著作。这一切极大地影响了她在爱情、婚姻、和传统价值观念的反抗态度,使她成为那个时代的新女性形象。从小压抑的生活环境使得“淑”的心理逐渐扭曲,慢慢养成了其异于常人的矛盾个性,造成了她一生的悲剧。“淑”是一个个性反常、前后矛盾的人,无论在爱情观、宗教观以及社会道德观上,她都具有鲜明的叛逆精神。然而,她毕竟出生在传统保守的家庭中,未能彻底抛弃意识深处因袭的传统观念。因此,她在追求美好爱情以及个性自由时,既掩盖不住内心潜意识的原始欲望,又受到理性的压抑。感性与理性的双重作用,造成了“淑”的人性畸变。
四、“淑”的形象的价值与意义
(一)树立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典范
“淑”在哈代所营造的文学世界里是一位熠熠生辉的人物,是哈代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精心树立的一位新女性的典范。在哈代所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充斥着传统的妇女观,女性处于“第二性”的附属地位,她们被看成是生育的工具、欲望的对象和客体。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如忠贞、柔顺、忍耐、奉献、牺牲等,成为衡量女性好坏的标准。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淑”作为那个时代的新女性,的确是有着自己的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有着一种平等和公正的人生哲学,并试图从社会强加给她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一种新的人生境界。她追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清晰地认识到传统婚姻模式违逆人性本质,反叛男权主义,勇敢地冲破传统婚姻的束缚,大胆追求心灵投契,情感真挚的美满结合。“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反抗反人道、泯灭人性的资产阶级婚姻制度和宗教道德。她的一系列激进大胆的行为体现出当时社会已经萌动着女权运动,发出了妇女要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的强烈呼声,“淑”的身上蕴藏着一种生活在旧时代的新女性精神,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典范。
(二)揭示了社会转型期“人”的精神困境
哈代塑造“淑”这一人物形象的另一方面的价值在于揭示了人在社会转型期面临着的精神困境,这种价值在现代社会仍有它的意义。哈代在《无名的裘德》中不仅描写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也描述了现代人精神上的扭曲和畸变。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贫困,精神匮乏,无所适从,处于绝望的边缘,找不到出路。“淑”就是当时社会大众的真实写照,她内心世界是传统社会和现实社会的战场,传统意识和现代意识在这个战场上彼此较量,最终将“淑”的心理世界扭曲、撕裂,甚至是毁灭。小说文本通过对“淑”这一具有叛逆精神的心理畸变者的塑造,探讨了在人类社会中人和外部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鞭挞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酷无情,揭示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时人们所感知到的精神困境。《无名的裘德》虽然用大量的笔墨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和婚姻进行了细腻描写,但其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为深广。它深刻反映了以“淑”为典型代表的社会底层人们,在当时的传统道德和宗教偏见以及法律和教育体制下所造成的人生悲剧。
五、结 语
《无名的裘德》无疑是哈代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作者通过对男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刻画,体现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中所出现的爱情、婚姻与宗教、道德问题的思考。时至今日,这部小说仍被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哈代在文本中塑造了“淑”这样一位聪慧美丽,具有独立人格和现代思想意识的叛逆者形象。“淑”的形象所蕴涵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哈代文学世界中的其他女性。哈代通过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传达了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念,并赋予了小说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和美学内涵。
[参考文献]
[1] 李培学.一个畸变的叛逆者――《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淑的性格分析[J].山花,2009(10).
[2] 肖曼琼.爱情的挽歌 时代的悲歌――论《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03).
[3] 黄连华.论《无名的裘德》中的现代意识[J].安阳大学学报,2003(06).
[4] 张丽萍.《无名的裘德》悲剧爱情探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0(06).
[作者简介]
吴芳(1963― ),女,江西萍乡人,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外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