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矛盾等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煤炭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从而促进国家能源结构的合理调整。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005-03

不可置疑的是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在近十年来,煤炭工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煤炭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以比较简单的燃烧发电供热和焦化方式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着近60%的经济能源贡献,但同时也给国家的环境和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值得警醒的是源自2008年的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的经济运行敲响了警钟,以基础能源尤其是资源性工业发展为支柱换取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发展之路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的巨大代价:资源流失、环境破坏、发展乏力、经济独立性降低等。最近的稀土事件,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最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疯狂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而不计后果,而提醒我们的恰是由此及彼的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走向何方?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多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亿万年前形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 我国煤炭经济现状分析

1.1 世界及我国煤炭分布情况

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145和924亿吨排第3位和4位。

而按照中国喷煤网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预测量已经达到45521亿吨,表1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类分布情况。

在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辽宁、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区;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云南、山东等省区;高变质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贵州和四川南部。

1.2 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吨。而在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通报:“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大中型煤矿产能将达到29亿吨。加上乡镇煤矿产能,2015年煤炭总产量将达38~40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同期,我国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了15%。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1.3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

从煤炭价格、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吨左右,下降100元/吨。1月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078万吨,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岛港存煤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650多亿元。

在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是:发电、供热、炼焦、煤气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但发展情况不均衡。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虽然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印度的煤炭储量略低于中国,但其储采比却大于200年,一旦清洁煤和煤烃化有突破性进展,印度的煤资源前景将远胜于中国。

2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开采技术落后和私采乱挖现象共存

据报道,内蒙古部分煤田已经燃烧了近50年,因为开采技术问题造成的地方土地、房屋、城镇塌陷,然后国家再投入巨额改造和安置资金;地下透水后,大型设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形成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近两年来国家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国企整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步伐,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很多私营煤矿挂靠大型国有煤企,名合实分。

2.2 煤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比增加

不断发展的煤炭工业,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一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结构失衡、水资源浪费,空陷区不断扩大,地下水被强制抽取,形成地下漏斗;二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前些年堆积的煤矸石,形成了我国煤矿矿区的特色风景,现在的很多露天煤区,开采过后的土石堆积,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三是煤炭加工、使用环节,炼焦、洗选、运输、存储、燃烧造成的废气、粉尘等给地区环境造成损害。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2.3 煤炭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和谐发展压力严峻

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不要带血的GDP”,这曾经是山西省提出的口号,从2009年山西开始国进民退以来,虽然出现了短时间的安全生产,但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增加,加之采煤低成本与高利润的巨大诱惑,大型事故屡发不断。很多小型事故被矿主和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处理,或者买通记者垄断媒体,“拜金主义”和“金钱决定一切”的理念,把生命悄悄地标上了价格。今年的王家岭矿难的事实就说明利益的诱惑是多么的巨大。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到2007年还高达1.485,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到2009年首次降低到1以下,达到0.892,但与国际产煤国0.5的比例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巨额的安全损失,为人民的生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4 能源分布不平衡,导致能源配置矛盾加剧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为主要特征。但同时由于铁路、公路运力限制,尤其到了冬季供暖季节和夏季用电高峰,铁路运输开辟的电煤绿色通道,充分显示了煤炭能源转移的艰难。西部产煤企业的煤炭资源无法通畅向东部转移,造成东部沿海省份从国外高价进口煤炭,致使煤炭经济运行不平衡,制约总体能源产业的均衡配置。

2.5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透支严重

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焦化、使用链条的不断成熟,市场已经能够较透明地出现在行业面前,最大的利润出现在煤炭开采阶段,因此,开采行业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追逐,这也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山西这四大煤炭储存省区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诱因。我国虽然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可供开发和采掘,但人均可使用的资源却很少,按照年产量36亿吨计算人均年用煤量才达到2.7吨,过度的开采的结果是断送子孙后代的能源。同时一次性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保存自有资源,购买他国能源的现状造成鲜明对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6 煤炭的供求差距不断缩小,能源产能过剩初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勘探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火电自有资源已大幅度提高,加上大型煤企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大规模开发,煤炭供大于求的苗头已经初步显现,据推算,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参控股实现的煤炭年产量将在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的20%。也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左右,电力集团的煤炭自给率将达到50%。根据规划,到2015年,仅新疆哈密地区的煤炭产量就要达到7亿吨。这将导致国内煤炭供应总量大幅增加。

3 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为煤资源大国,中国理应把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资源在中国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次能源,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应该相当谨慎地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分散化和能源结构合理化,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

3.1 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和科技开发,提高煤炭的循环经济建设

加快煤炭洗选业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入选能力的基础,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将各种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资源,获得连续生产效率,变废为宝。发展“煤炭—洗选—热电—建材”循环产业链,将洗选加工产生的中煤、煤泥调浆处理,与煤矸石用于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发展供热;发展煤炭—炼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生产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构建矿井水循环产业链,以矿井废水和选煤废水,综合利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及农业;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矿用砌块、标砖、路面砖等新型建材,并进行土地复垦。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实现生产废料的吃干榨尽,提高煤炭循环经济建设。

3.2 创新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实现能源低碳安全开采

继续深入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吸引科技研究的方向,加大煤炭开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实行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求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广泛引进国外的先进开采技术,完善建立安全硐室、安全基金、安全投入和安全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在利用科技进步打造低碳经济方面走在了我国煤炭绿色发展的前列。诸如:充分采用矸石回填、废水倒灌、瓦斯发电、地热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使高碳经济低碳运行,以此带动国家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3.3 强化煤企的重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组建大型煤炭能源集团步伐,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有计划地开发和采掘。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在强化煤企重组的基础上,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细分煤炭产品和市场,充分挖掘煤炭的市场价值,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适当控制煤炭的产量,最近看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2010年煤炭产业高层论坛”上的表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时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等因素,产能将进行控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调控到了实质阶段。

3.4 加强基础交通建设,提升能源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平衡煤炭资源的产需失调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有的铁路、水路、公路依然是制约煤炭资源产需平衡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提高国内的资源调剂层次,另一方面提高国外煤炭资源的进口,用以平衡国内资源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煤炭的就近加工利用,将深加工后的产品再向外运输,提高特高压电力输送能力,提高洁净煤炭的生产技术,尽可能地避免运输成本提升煤价现象的发生。

3.5 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和范围,引导煤炭经济向绿色能源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试点,吨煤提取20元左右,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随着煤炭产能的不断扩大,按照2011年全国产量35亿吨测算,若按照吨煤提取50元计算,全国将可以得到1750亿元的资金,无疑会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同时,加大环保治理和绿色能源的立项审批和技术开发支持,在政府可以调控的范围,统一安排基金的使用方向,无疑可以实现能源工业的宏观结构平衡和安全。

同时,在煤炭矿藏出售金和煤炭企业所得税、央企上缴利润中划出相应的资金进行绿色能源的建设,以国家之力,促进原始资源向再生资源转化,从而达到降低原始能源的使用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开发绿色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以降低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能减少废气排放,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煤炭对环境的危害前面已有论述,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仅就冀中能源东庞矿为例,该矿采用的风源热泵系统将矿井回风温差作为能源,通过自主研制的高效矿井热交换器,为矿井提供了可以取代锅炉、空调进行制热、制冷的风源热泵系统。据测算,仅东庞矿一个采暖季,就可节约燃煤和运行费用220多万元,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吨。因此,对大型煤炭企业再投资进行绿色产业建设,要加大税收、财政、银行贷款、产业政策等方面优惠的比例,带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形成。

4 结语

我国煤炭经济的发展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在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结构性、管理上和技术上的问题的同时,必须加大煤炭企业的绿色能源建设力度,绿色能源由于初期成本高、风险大,其低排放与可循环等优势暂时不能体现在价格上,因此与传统能源竞争一开始会处于劣势。煤炭产业作为当前资源性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金和技术、人才资源,应该在国家鼓励下,在发展产业集成的同时加强绿色能源产业发展和技术开发,这不仅关系到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也是国家能源稳定的大事。因此,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向绿色能源过渡,共生发展就成为中国能源工业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