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桂林市五城区中低产田的现状与改良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桂林市五城区中低产田的现状与改良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按照农业部耕地地力评价规程和分级标准,利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得的桂林市城区耕地的基础数据,对桂林市五城区水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同时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五城区中低产田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改良利用措施。

关键词 中低产田;现状改良措施;广西桂林;五城区

中图分类号 S156.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225-02

桂林市五城区位于广西东北部,湘桂走廊的通道上,地处北纬25°00′~25°22′,东经110°13′~110°29′,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南北长约39.5 km,东西最宽处16 km,城区北和东北与灵川县相接,西和西北与临桂县相邻,东南与阳朔县相连[1]。2010年五城区耕地面积为7 739.87 hm2,其中水田4 985 hm2,占耕地面积的64.41%,旱地2 754.87 hm2,占耕地面积的35.59%。2009年五城区开始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得了五城区耕地的基础数据,笔者利用获得的耕地基础数据对五城区水田进行了地力评价,同时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310—1996)》[2]的有关要求对五城区中低产田进行分类,对各种类型中低产田的障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良利用措施。

1 中低产田的划分标准和面积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化验数据、耕地地力评价综合评定指标及《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T309—1996)》[3],以粮食产量来表达耕地生产能力,年单产12 t/hm2以上的地块为高产田,年单产7.5~12.0 t/hm2的地块为中产田,年单产在7.5 t/hm2以下的地块为低产田。经统计五城区高产田面积1 379.13 hm2,占水田面积的27.67%。中产田面积3 332.93 hm2,占水田面积的66.86%,低产田面积272.94 hm2,占水田面积的5.47%,中低产田面积共计3 605.87 hm2,占水田面积的72.33%。

2 中低产田类型面积及分布

根据《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T 310—1996)》的有关要求,结合第2次土壤普查成果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相关数据资料,将五城区中低产田类型分为盐碱耕地型、无明显障碍型、障碍层次型、渍涝排水型、灌溉改良型和渍潜稻田型6个类型,各类型面积及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1 盐碱耕地型

盐碱耕地型中低产田面积1 944.93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53.94%。该类型中低产田分布极为广泛,遍布于石山间槽谷、广谷和河谷平原地带及丘陵、缓坡谷地和碳酸岩山区的岩溶盆地,其中以二塘乡和大埠乡面积较大。包括石灰性泥田、石灰性潜育田、锅巴底田、鸭屎田等。这一类型中低产田土壤多为石灰岩母质发育而成或者长期用溶洞水灌溉的水田。低产原因是土壤碳酸盐含量过多,土壤碱性强,有石灰反应,土壤胶体沉淀快,土壤结构受破坏,干时土壤板结,湿时黏韧,耕性差,有益微生物活动受到影响,土壤养分难以转化为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形态,不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低。

2.2 无明显障碍型

无明显障碍型中低产田面积841.60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23.34%。主要分布在远离村庄的水田,除草坪乡和穿山乡外,其他各乡镇均有分布,以柘木镇和大河乡面积较大。包括黄泥田、淹育性潮沙泥田等。低产原因是生产投入少,施肥单一,不重视有机肥施用和地力培育,田间管理粗放,农作物产量始终排徊在中低水平。

2.3 障碍层次型

障碍层次型中低产田面积479.67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3.30%。主要分布在丘陵山间的田垌,集中分布在雁山镇、大河乡和朝阳乡。包括石砾底、锅巴底田、石灰性淀积田、石灰性铁子底田等。低产原因是土壤剖面构型上有严重缺陷,如土体过薄、剖面100 cm内有砾石、钙积层等障碍层次,阻碍耕作及作物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土壤养分含量低,易漏水漏肥,耕作困难,并易淀浆沉实,使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

2.4 渍涝排水型

渍涝排水型中低产田面积255.13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7.08%。主要分布在漓江、桃花江、相思江沿岸和堤坝水渠外侧及一些地势较低的低洼地,集中分布在雁山镇和大埠乡。低产原因是由于常年或季节性渍涝,地面长期渍水,土壤过湿,使土层中的水、肥、气、热严重失调,湿度长期超过作物正常生长的允许限度,导致作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造成低产。

2.5 灌溉改良型

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面积43.07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19%。主要是地势较高的、缺乏灌溉条件的缓坡地的水田,集中分布在雁山镇、大河乡和大埠乡。包括黄泥田、腊泥田、紫泥田。低产的原因是由于缺少必要的灌溉工程,以及由于地形、土壤原因造成的保水蓄水能力缺陷等,在作物生长季节不能满足植物正常的水分需要,造成作物产量不稳,甚至失收。

2.6 渍潜稻田型

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面积41.47 hm2,占中低产田面积的1.15%。主要分布在丘陵谷地、低洼田,槽田或长期串灌冷泉水的田垌,全部分布在草坪乡。低产的原因是由于地下水位高或有冷泉喷出,使地下水经常浸渍土体,土体内部长期渍水,使其处于高度还原状态,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潜育层,加之水冷泥温度低,土体中有效养分缺乏,水、热、气、肥不协调,还原性有毒物质多,禾苗根系发育不良,易坐蔸,导致初期回青慢,中期沤根,后期贪青晚熟,造成作物产量较低。

3 改良措施

从此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看,五城区水田还存在着不少阻碍农业生产的土壤因素,这些因素对水田土壤理化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了土壤水、肥、气、热的不协调,成为作物生长的障碍因子。在改良中应根据不同类型中低产田的主要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以减轻与消除农业生产中的主要障碍因素,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3.1 共性措施

3.1.1 广辟肥源,增加有机肥投入,改土培肥。中低产田的土壤结构不良,保水、保肥、供肥性能差。有机肥能改良土壤的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蓄水、保水、保肥及供肥能力,增施有机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应积极引导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加有机肥投入:一是大力发展绿肥生产,除传统的绿肥种植外,应大力发展经济绿肥;二是提高人畜粪尿的保存利用率,多积多造农家肥;三是抓好秸秆还田,积极推广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堆沤还田;四是大力推广商品有机肥。

3.1.2 建立合理的耕作制度。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要从土壤的肥力水平进行考虑,坚持因地制宜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结构调整。二是做好轮作换茬,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又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佳,合理利用中低产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1.3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沟系配套[4]。要把农田基本建设与中低产田改良结合起来,重点抓好田、路、沟渠的综合建设,努力改善农田环境,提高中低产田的综合生产能力。

3.1.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5]。采用测土配方施肥能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既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对肥料的需要,又不致使土壤养分亏缺和失调,从而确保作物生产优质、高效、低耗、生态、安全。

3.2 特性措施

3.2.1 盐碱耕地型。一是少施或不施石灰;二是合理排灌,因地制宜开沟排出钙质水,少引灌或不灌溉溶洞水,降低钙离子的累积;三是施用生理酸性或中性肥料,合理施用氯化铵、尿素、过磷酸钙等化学肥料和硫酸锌微肥;四是有机无机相结合,采取化肥沟施、条施等集中深施方法;五是实行水旱轮作,减少溶洞水的灌溉,促进钙离子的淋溶,减少土壤碳酸钙含量,降低土壤碱性。

3.2.2 障碍层次型。一是因地制宜采取客土深耕,根据障碍层次部位掺入肥泥客良,逐年深耕增厚耕层;二是种养结合,通过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三是合理施用化学肥料,实行少量多次的施肥方法,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

3.2.3 渍涝排水型。一是实施开沟治水工程,完善田间排灌系统设施,从而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二是实行排灌分离,合理进行排灌;三是实行垄作栽培,改水耕为半旱式耕作,通过实行垄稻栽培,改善土壤的水、气状况。

3.2.4 灌溉改良型。灌溉改良型中低产田改良的主要措施:一是逐步改善田间灌溉基础设施,保证农业生产正常灌溉用水。对已有灌溉条件的,大力推广浅湿灌溉、干湿灌溉、非饱和灌溉等农田节水技术,提高水的利用率。没有灌溉条件的,积极开发水资源,通过修建山塘水库,收集雨季降水,增加蓄水,改善水利条件;二是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种植结构,对于短期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灌溉条件的,可在雨季种植水稻,秋冬季种植蔬菜、绿肥等,以增强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

3.2.5 渍潜稻田型。渍潜稻田型中低产田改良的主要措施:一是实施开沟治水工程,开沟排水治潜,完善排灌系统设施。对山冲冷烂底田,开好环山沟,田边沟,田中沟,做到沟沟相通;二是实行排灌分离,合理排灌,按照科学用水管水技术进行水稻栽培,防止次生潜育化,对潜育化严重的稻田要冬翻晒田;三是实行半旱式栽培,改稻田平作为垄作栽培,改善土壤耕层生态环境。

4 参考文献

[1] 桂林市郊区农牧渔业局.桂林市郊区土壤[M].桂林:桂林市郊区农牧渔业局,1990: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310—1996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3] NY/T309—1996.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4] 潘明.金寨县中低产田形成原因及改良措施[J].安徽农业,2004(8):54.

[5] 农业部种植业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