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雷达对抗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雷达对抗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引言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在雷达中的大量应用,雷达技术和装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雷达的作战能力显著提高。在21世纪的信息化战场上将形成一个以高信号密度,大带宽大时宽、多频谱、多参数捷变以及多种工作体制和多种抗干扰技术的综合应用为特征的极为复杂的雷达信号环境,从而对现有雷达对抗技术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针对日益复杂的雷达信号环境,不仅要求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加速更新现有的雷达对抗装备,而且必须瞄准未来可能出现的新体制雷达,探讨对新雷达的对抗技术和加速研制、装备更有效的雷达对抗系统,特别是研究各种雷达对抗的综合应用,以摧高雷达对抗的总体战斗效能。根据目前电子战高新技术的发展现状,采用的雷达对抗将有以下几种技术。

2、现代雷达对抗信号环境的特点

2.1 辐射源的数量多、分布密度大、分布范围宽、信号交叠严重

由于雷达的广泛应用,许多作战飞机、舰艇、战车和作战单位都配有一定数量的雷达,分布范围很大,特别是在重要的军事集结地,雷达的分布十分密集,N的数值往往为数十、数百甚至上干。在单位时间内出现的脉冲信号平均数少则数万,多则数百万,在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信号同时出现(交叠)。

2.2 信号调制复杂,参数多变、快变

雷达通过信号调制波形和参数的选择与变化,可以获得诸多目标信息检测和抗干扰等方面的利益。随着信号产生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发展,一部雷达往往能够根据需要,产生多种不同调制特性的波形,特别是在脉冲持续时间内的频率和相位调制;此外,出于反侦察、抗干扰等的需要,许多雷达都可以改变发射信号的载频、脉冲重频、脉冲波形或其它调制参数;这种变化的时间可能是数秒、数十毫秒,甚至到每个发射脉冲都发生捷变。

2.3 信号综合成胁程度高

现代雷达与各种杀伤性武器系统的结合十分紧密,如制导雷达、炮瞄雷达、反辐射寻的等,都直接威胁到雷达对抗设备和人员的生存。内干受到杀伤性武器系统威力范围的限制,这些雷达往往在目标尚未进入攻击范围时保持电磁静默(不发射),由其它探测设备提供信息保障,一旦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则立即投入工作,迅速捕获目标,引导武器攻击。

3、雷达对抗技术发展趋势

3.1 扩展雷达对抗的频率覆盖范围

随着对参数捷变、米波、毫米波、扩谱、跳频等新型雷达广泛应用于战场,宽频谱响应已成为提高雷达对抗系统作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各种雷达对抗系统的频率覆盖范围:雷达侦察告警0.03―40GHz,可扩展到0.03―75GHz(甚至140 GHz);雷达干扰0.5―40GHz,可扩展到0.5―94GHz(甚至105GHz)。

3.2 提高雷达侦察祝接收的性能

在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战场上,各种新体制雷达在战场上的应用比例将迅速增加,雷达侦察接收将面临着高密度、高复杂波形、宽频谱捷变的强雷达信号环境的威胁,因此必须提高雷达侦察接收机的灵敏度、动态范围、测频和测向精度以及适应密集、快速多变的信号环境摧力,以适应未来雷达对抗的需求。

3.3 人工智能在雷达对抗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是当代计算机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用机器来模拟人的思维或决策过程,从而实现人类某些知识智能的活动,如学习、思考、判断、对话、图像理解、普通人类语言理解等思维活动,是一种具有人一定智能和经验的知识系统。因此,人工智能化是今后实现雷达对抗系统智能化、自适应能力的一种关键技术。研究的技术包括情报搜集、分析、处理和综合,目标识别和辐射源位置的实时数据处理,威胁告警和评估,干扰功率管制,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以及雷达对抗系统智能管理等方面。

3.4 发展计算机实时控制的自适应雷达对抗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电磁信号环境复杂、密集、快速多变。为了在这种电磁环境中对多传感器信息进行实时的综合处理和软硬杀伤雷达对抗系统的自适应响应,新一代雷达对抗设备必须以实时数字控制、自适应阵列天线、自适应信号处理以及功率管理等技术为基础,构成在领域、空域和时域管理的雷达对抗系统,以便对动态变化的威胁做出快速反应。

3.5 探讨低截获概率雷达的侦察和干扰系统

在未来高技术战场上,各种低截获概率的新型雷达将大量应用于各种作战平台,以提高其反侦察、抗干扰、反辐射武器攻击的能力。因此,必将展开对低截获概率雷达的各种信号截获、分析、识别和定位技术、干扰体制和干扰样式以及新的信号处理技术进行研究。

3.6 研制新型无源干扰器材和投放技术

无源干扰是一种低成本且实用有效的雷达对抗手段,也是目前飞机、舰艇等大量应用的干扰器材。但随着雷达对抗无源干扰技术的迅速发展,研究新的无源对抗技术是以发展雷达对抗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的发展技术如从气动特性(形状、散开与下降速度、姿态、留空时间、风的影响)、频带宽度、雷达反射面积、综合特性、极化形式、投放时机、效率、材料诸方面研究箔条的基本特性,以及在生产、包装工艺和运用的技术;能干扰多种雷达的宽频带、大容量箔条干扰技术;利用机载雷达告警系统控制投放的技术;箔条自动切割技术;提高极化干扰能力的技术;研制新型无源干扰投放技术;欺骗性更强的假目标技术;能干扰毫米波雷达的毫米波箔条、毫米波反射体以及毫米波等离子体等新型雷达无源干扰技术。

参考文献

[1]向敬成,张明有.雷达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赵国庆.雷达对抗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