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器乐教学“趣”与“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器乐教学“趣”与“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标准》(下称课标)为音乐教学提出了以审美体验和丰富情感为教学方向,明确了从情感中去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中学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是其他知识不可替代的。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音乐教育迫切需要更新教育理念,而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的创新意识是关键。《课标》需要音乐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符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从单一的唱歌教学中拓展到节奏、律动、表演、欣赏、基础知识、器乐等形式的教学。为此器乐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演奏技能的提高,更需要我们去探索。

一、 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热情与积极性

《课标》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而浓厚的兴趣来自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得当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教学中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情感上启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趣味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有效的情趣教学方法,首先应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我们在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热爱不够,教学过程语言生硬、粗暴、方法简单、呆板、爱批评和指责学生,这样学生与教师之间一旦产生了反感情绪,便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做到热爱学生,关键在于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之间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充满信任的和谐气氛。语言生动、亲切简练,肢体动作协调配合,富有感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最能打动学生的心灵,同时通过教师富有情趣的介绍名家学习器乐的生动故事去感染学生,结合讲解乐器的构造和性能,各类乐器的形状,不同色彩的外表,再配合欣赏各类乐器音响色彩的差异,吸引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喜爱乐器,迫切希望能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方法。这样,在热爱、关心、启发学生的基础上,富有吸引力地介绍名家名作,讲解乐器构造、性能,欣赏不同乐器的音响色彩,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进而在兴趣中产生动力。

二、 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中训练技能

基础教育的器乐教学应充分理解《课标》提出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奏的初步技能。那么在训练技能的时候必须是在“趣”中求“技”,在趣味中学习知识,在趣味中掌握技能,“要及早注意各种乐器的声音和性质,把它们的独特音色深深地铭刻在听觉记忆里。”让学生及早了解乐器的声音和性质,并通过欣赏和学习乐器的演奏技能去实现,而技能的掌握除重视正确的演奏姿势和技法外,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

1.从听觉记忆上去培养学生的乐感。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听、观、动中感悟音乐的情绪;在哼哼唱唱、画画演演的乐趣中愉快地逐步体会各种乐器音色的差异、节奏的变化、旋律的起伏。从教师富有激情的示范和亲切的讲解中,让学生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进而达到乐中学,学中乐的目的。以情感熏陶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

2.从审美的感受中去培养学生的乐感。要能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情感的启发是极为重要的因素。要引导学生从心灵深处去感受乐曲的情绪,所表达的情感,进一步启发学生感受乐曲的旋律线条,以及强弱、力度、节奏、音色、速度的变化对比。因此,培养学生歌唱性的演奏是器乐教学的良好开端。动听的器乐演奏应在感悟歌唱的基础上去挖掘,从歌唱的情感中去体会发音的美韵。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音乐审美态度,高雅的音乐审美情趣,这样才能做到演奏的情感化。而这种情感的释放有助于学生掌握好正确的演奏技能和音乐审美判断能力。

3.从合作配合中去培养学生的乐感。当学生通过一段时期的器乐学习,初步掌握了一些演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后,教师应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法,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赛演奏,共同探讨,采用自评、互评、他评等形式,取长补短,在倾听中感受、在交流中组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中提高。通过不同的演奏形式(齐、轮、重、合奏)从比较中去获取正确的技巧,让他们在融洽、自由的气氛中学习,从而达到在多声部的演奏中去感受和谐美,体会更多层次的音乐形象和丰富多彩的音乐情感,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共同进步、勇于进取的良好模式,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

器乐教学应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的基础上去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水平。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营造一个无拘无束、宽松融洽、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获得一种发自内心对音乐情感的体验,才能有利于推动器乐教学的创新,达到发展学生思维,启迪智慧的目的。

石琢玉四川省成都市金堂沱江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