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已在很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从任务驱动教学法概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语文学科“驱动任务”的设计形式、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等几个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分析研究,必将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增添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西方,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之一,作为随我国新课程改革实践而引进和推广起来的一种新教法、新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也日益在数学、外语、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得到应用和普及。相比较而言,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却难如人意,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把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并作出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创新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

看到“驱动”,往往让人联想到“驱赶”、“驱使”,感觉到一种压迫、被动的意味,认为驱动就是教师强迫学生完成一定的任务,这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和任务驱动教学的初衷都是相背离的。实际上,任务是连接教师和学生的纽带,也是驱动由“外驱”向“内驱”转化的关键,设计不好,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驱动就是“外驱”;设计好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并主动完成任务,驱动相应的就会转化为“内驱”。可见,驱动的动力来源决定了学生的地位是主动还是被动,而任务驱动教学就是通过任务的设计将驱动学生的动力变成学生自己,“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1]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钟柏昌认为,“驱动”学生完成“任务”的,不是老师也不是“任务”,而是学习者本身,更进一步说是学习者的成就动机,反过来说,成就动机构成了学生学习和完成任务的动力系统。[2]

综上,可以给任务驱动下个定义,任务驱动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简称,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一)联系文本和实际,设计任务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时,要让学生的学习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实际教学条件创设一个与学习主题相关,与任务适合的情境,以便学生分析讨论,合作探究。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任务,设计语文驱动任务时“要考虑任务本身的相关内容,如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关切程度,任务牵动教学的作用的大小,任务本身的可操作程度以及问题任务时间空间的延展性等。”[3]

(二)创设情境,展示任务

每节语文课上课伊始,教师首先要把这堂课的任务呈现在学生面前。展示任务一般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如枯燥乏味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要求外,还可以从开发记忆潜能,提高有效注意方面去激发学生,可举古人悬线练注意力的故事去启发学生调动注意力,强化记忆的兴趣。二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任务。以“识记语音”为例,教师应告诉学生本节课记忆的任务是“容易读错的字”,达到总体记住,形成全部知识的轮廓。三是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展示后,教师不要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而应指导学生进行讨论,理清思路,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

(三)合作探究,完成任务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只是一个帮助者和引导者,要多给学生以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教师要走进学生之中,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检测,为学生提供帮助。

学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任务:①对于比较单一的任务可以采用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可依次确定四项任务:“拿来主义谈的是哪个方面的问题”、“拿来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拿来主义的态度和方法怎样”、“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每项任务都可由学生个人研究解决。②对于比较综合的任务可以采用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能开阔学生的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特别是在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中,这种相互的启发和碰撞,对于学生审题、用语等都有极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四)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课堂中,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提高,而学习结论的准确与否就显得次要些。值得注意的是:有时从结果上看,部分学生在结束“任务”后没有很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但从过程中看,他们却能正确运用思路和方法,“任务”还算是完成了的,因此,从发展的角度讲,也要对他们予以肯定的评价。

(五)归纳总结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而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语文散文单元学完后,就应做三方面的总结:一是散文的特点在不同题裁的文章中怎样体现,应结合旧知识来理解;二是不同的文章在用阅读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应归纳总结;三是单元的相关知识线条是否清晰,以便加深记忆。

三、语文学科“驱动任务”的设计形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中心,教学活动紧紧围绕任务展开,教师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个典型的任务中,这些任务不是教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要和现实接轨,这就要求教师熟练掌握教学内容,不断从各种渠道通过各种方式学习新知识,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4]因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设计十分重要。具体设计要注意因“材”预设,同时兼顾设计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一)设计“故事会”、“辩论赛”等

对于一些故事类的文章可以引导开“故事会”,比如开“范进中举”故事会、开“皇帝的新装”故事会等,还可以组织开“辩论赛”等方式进行,如在《两小儿辩日》一文的教学中,可将孔子和两小儿的挂图挂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在研读课文、翻译文章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扮演孔子与两小儿进行“辩论”。

(二)设计制作演示文稿、写产品“说明书”等。

适合于科学小品文类的课文。例如,教学《卧看牵牛织女星》,可以引导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就文中涉及到的中西方有关织女星的神话传说,牵牛、织女星的位置光亮、与地球的关系以及恒星、银河系等相关知识,用制作“幻灯作品”、“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展示汇报”学习成果。其他的,如《新型玻璃》可以设计写“新型玻璃”的广告词,《看云识天气》可以设计写“天气预报”,《故宫博物院》可以设计写“景点介绍”等。

(三)引导写人物评传、人物外传、人物别传等。

对于一些写真实人物、历史人物的文章,可以发动学生在研读文本、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写人物评传。通过就事论人、知人论世、臧否人物的品行来学习伟人的情操,并从中学到写作人物的方法。对于小说中的虚构人物,如《祥林嫂》的祥林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理科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等,可以发动学生写人物别传、人物外传,通过刻画人物性格,去理解形象塑造的时代意义及现实生活的借鉴价值。

(四)写导游词、进行物品介绍等

适用于写景状物类的文章。像《故宫博物院》一文,可以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文本、弄清作者参观顺序、参观景点以及各景点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网络资料、访问故宫博物院网站等编制故宫博物院的“导游词”。然后,如若能联系文本网络资料制作成PPT课件配合解说词进行现场“游览解说”,学习效果就会更好。

(五)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改编故事、编课本剧等

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模仿狐狸和乌鸦进行分角色朗读,继而要求学生用“表演”的方式再现“狐狸骗肉”的课文情境,并在表演中理解“眼珠一转”、“亲爱的”、“您”等词语在上下文语境中的丰富含义。小学语文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等大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驱动教学。

(六)改作白话散文、诗歌和故事等

适用于文言文作品。如将《桃花源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改为白话散文,将《木兰诗》、《狼》改为白话故事,将《归园田居》、《过故人庄》改为白话诗等。对学生而言,这样教学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激发、维持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四、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一)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1.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语文课的基本理念是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语文能力体现的听说读写能力,无一不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的反映,而这些素养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培养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目的明确,学生围绕任务从自己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的建构”,[5]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主动性的人”[6],是围绕任务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积极主动的、有选择的感知、加工外在的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通过任务的完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发挥主体作用”。[7]其次,通过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对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将任务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运用、学习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任务的解决又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的问题。问题的解决或者任务的完成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来建构个体新的知识框架。

3.可以活跃语文课堂教学的氛围

“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将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 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8],在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上,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发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也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也就真正地活跃起来。

(二)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常会遭遇的障碍和困难

1.任务的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内容的确定,难度的把握,任务链的坡度等多个方面。

2.任务的评价。目前,如何设计一个既有利于过程又有利于结果的评价体系仍然是困扰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难题。

3.时间问题。“任务驱动模式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探究活动,因此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教学进度较慢。”[9]有些任务是需要足够的时间作保障的,对语文教学而言,摆在我们面前最难的问题就是时间不够。

4.学生的适应性。很多学生在实践之初,非常不习惯这样一种自主学习的模式,会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茫然无措,这一过程的长短可能会视学生而定,会受到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习惯的限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仍习惯于老师的传授为主,就算他想完成后任务也会感到无能为力。因而,老师应从一开始就应坚持不懈地向学生讲解任务驱动型教学的相关理念,并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

5.高考的阻力。新课标出台了,但高考这一评价制度并没有相应改变,这让许多老师不敢尝试和探索,对于构建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只能望而却步。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个误区

1.完全排斥其他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些语文教师认为既然有了新的教学模式,就应完全排除掉其他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能够达成最佳效果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2.有任务就是任务驱动型教学。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所代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而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形式。我们贯穿课堂的应该是这样一种思想和理念,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2)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运用;

(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

(4)采用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与;

(5)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6)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我们一定要自始至终将这样的理念渗透到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中去。

3.任务越多越好。任务是为我们的教学目标服务的,应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而非越多越好。

4.虎头蛇尾。将语文驱动任务布置了,可是没有下文,尤其是课外完成的任务,布置后既无指导又无检查。

5.没有评价和总结。一项驱动任务完成后,不仅应该有语文老师的评价和总结,还应该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完成之后得到提升。

6.完全排斥语文训练。尤其对于中学学生,语文训练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语言的感觉和语言的灵活运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训练而获得,即使在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中也依然离不开这种训练。

7.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动被认为不必要或被认为是花架子,浪费时间。这种现象主要存在于毕业班。其实只需要想想我们自己在开会和学习中的体验,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连我们成人都无法忍受,更何况初中的孩子们?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终身的学习者,但如果的孩子们无法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他们又如何能自愿地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进行自我再教育的终身学习者?任务驱动型语文课堂教学正是把学习的乐趣还给学生们的最好途径,在以语文驱动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将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课堂,将不再被那些毫无生命力、毫无意义的语言形式所困扰,能真正学到真实的、实际的、实用的语言,并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创新能力。

结语

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给处于高原状态的语文教学法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虽然它还有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但相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和应用,随着现代科学理论和语文教学的进一步融入,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必将给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增添蓬勃的希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吴淑珍.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J].高等函授学报,2006,(05).

[2]钟柏昌.重塑任务驱动教学理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3,(10).

[3]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4]何克抗.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张莲春,尹敬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09,(07).

[6]皮亚杰著,左任侠、李其维编译.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7]刘增厚.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03).

[8]杨洪雪.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J].教学与管理.2006,(10).

[9]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范全越 浙江省 温州大学 32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