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宏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宏志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哲学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宏志教育诞生于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它是国家力推“教育扶贫”项目,实现“教育公平”的新举措。2000年4月10日,全国第一所专门招收家庭贫困、品学兼优学生的公益学校——北京宏志中学成立。此后,宏志教育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办学层次涉及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宏志班的创办不仅是一种慈善事业,也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与推进了教育公平。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基本解决教育机会均等的前提下,国家采取财政补贴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方式,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宏志生在校期间享受“四免一补”的待遇。(“四免”即免学杂费、书本费、校服费、住宿费;“一补”即每人每月有一定数额的伙食补贴)由此可见,宏志教育文化的实质是一种和谐教育,而和谐教育是当今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宏志教育是在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的,宏志校园文化建设理所当然要以和谐教育为宗旨。从哲学上分析,和谐是以事物的矛盾和差异为前提的,和谐是一个相对发展的概念。和谐是运动中的平衡,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多样化中的统一和谐,并非就是“你好我好”的一团和气,也不是个性被压抑,矛盾被掩盖,问题被搁置的“稳定”,而是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教育和谐是学校内部各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

和谐教育的关键是美育。蔡元培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何培养宏志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呢?这里有道理可讲。笔者认为,教育领域的基本矛盾归结为以下几点。人的自由发展与人的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统一的基本素养要求与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书本知识与实践经验关系之间的矛盾;教师本位和学生本位之间的矛盾。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发展个性的要求。然而,人的社会化过程又束缚人的个性发展,个性的施展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宏志教育正是通过和谐教育(美育)的方式,努力克服人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弊端,张扬人的自由发展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和谐的人格。

什么是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精髓是教育要素之间的动态制衡与生存状态。它既是一种思想理论,也是一种理想追求,同时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它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超我四个层面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生态教育,人与超我的和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的信仰教育,这二者都是就整个教育宗旨而言,对宏志教育并无特殊意义。宏志教育除了关注生态教育、信仰教育之外,更加关注每一个宏志生的生命状态和情感发展,并且努力为他们打造一个适合情感成长的教育生态园。更能体现宏志教育特色的应该是人与自我和谐的生命励志教育和人与社会和谐的民主道德教育。宏志学生来源于贫困家庭,他们在逆境中成才。如果没有学校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会出现诸如报复社会等畸形心理,或者是因为对理想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产生巨大的反差,出现失落的心理。笔者认为,与对宏志生的法治和道德教育比较起来,励志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不仅“治标”而且“治本”。学习成长的动力发掘出宏志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源泉,再对他们实行其他的教育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孔子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惨淡人生时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论语·尧日》1意谓人都有各自的命运,所有人都要学会去承担它。“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论语·宪问》)强调人生本来就受不确定因素的限制,牢骚、怨恨徒劳无益,想开了不如淡定处之。孔子还启迪学生正确看待生命的困境。困难固然让人难以忍受,但它也可以磨炼人的意志。

生命励志教育是一种健康的人格教育,它是构建和谐的宏志校园文化的重中之重。教育能纠正宏志生因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带来的心理失衡。北京宏志中学专门设立心理实验室对宏志生进行心理干预,培养他们和谐的人格。为了贫困孩子的幸福成长,宏志中学利用心理实验室实施的“抗逆力”实验项目,对宏志生开展“宏图报党恩、志远为国强、赤城报社会”的励志教育,让他们知晓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早日成材,反哺社会,回报党和政府的哺育之恩。北京宏志中学秉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理念,把人格教育作为重要教育目标,开设“人格修养”选修课程,同时在各学科教学和主体教育活动中积极渗透,取得很好效果。宏志生群体精神状态积极向上,自重豁达,自立自强。宏志中学创办十二年来,宏志生通过努力学习, 100%升入理想大学,其中3名学生获全额奖学金赴美留学。

学校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需要加强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民主法治教育,一是道德教育。和谐教育是一种民主化教育。魏书生说:“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教育的民主化,首先要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批评或处罚,一定要尊重事实,处理得当,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决不能主观武断地一意孤行,按照自己的喜好办事。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教育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宏志生比正常的孩子心灵更容易遭遇挫折,情感更脆弱,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实施民主化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的自尊受到伤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孔子是中国古代从事宏志教育的第一人,他提出了“仁者爱人”、“有教无类”的思想,主张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颜回是孔门里一位极为贫寒的学生,孔子非常赏识颜回,称他“贤”,曰:“贤哉,回也!”“教学相长”是孔子提出的另一个教学原则。他和弟子们不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且在做学问上也是平等的。《论语》中有许多孔子与弟子坐而论道的记载,他们在一起探讨有关人生哲理,谈各自的理想志趣。孔子一生身体力行,“以德服人”,和学生互敬互爱,亲密团结。孔子以“无隐”、“不倦”、“善诱”的态度从教,忠于职守,热爱学生。他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表明他以诚挚的爱心,尽心尽力地教诲学生。孔子对学生真挚的爱,架构了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学生也为他博大赤诚的仁爱所折服。就孔子开创的中国古代宏志教育而言,孔子的身上体现出渊博的学问与高尚的修养融为一体的教学艺术。正因如此,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总有学生和孔子同甘苦共患难。甚至在孔子死后,仍然有许多弟子前来为他送葬,并且服丧三年。这就是当代宏志教育必须继承的宝贵的教育遗产,即感恩教育。教师对宏志生进行教育时要强调感恩,教育学生要用感恩之心对待给予他们生命的父母,感恩曾经帮助过他们的朋友和老师,感恩让挫折磨炼他们意志的生活,感恩让他们感到温暖的社会,感恩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感恩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物。“宏图寄党恩,志远为国强,赤诚报社会”,这是所有宏志生的誓言。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宏志校园文化又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分别系北京宏志中学校长,北京宏志中学科研负责人